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好,去吧,受惊的小鸟儿,别害怕,定定神,把心静下来

    B.你放心呢,一切事情都有我,我的翅膀宽,可以保护你

    C.你问咱们装扮成什么?我告诉你,你装扮成个仙女

    D.他的痛苦和寂寞比起咱们的幸福好像乌云衬托着太阳

  •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明于(治理)乱             争宠而心(嫉妒)其能

    B.平(自夸,炫耀)其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明)也

    C.谗人间之,可谓(处境艰难)矣   其文约,其辞(含蓄)

    D.举(事物)迩而见义远        冀幸君之(一旦)悟,俗之一改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这虽然是由于环境所迫,但也正显示了鲁迅散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风格的完全形成。

    “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的感情并非个人一己的私情,而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斗争的激情。它不仅是一个伟大心灵的激越呼喊,而且显示着时代历史前进的足音。“五四”以后,中国文坛上的散文作家,或叙写个人凄寂飘零的感怀,或抒发自己愤激郁闷的情思,思想境界不够广远。因此,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取材于李泽厚、钱理群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写文章削尽繁,洗却铅华,达到大朴的境界才是艺术的极致。简洁是大朴的必要条件,是通往大朴境界的桥梁。鲁迅散文的简洁不仅表现在文字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作品的思想容量上。一篇千字散文不仅是感情的浓缩,更是哲理的升华。他总是用思想家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并且把自己的真知见融贯在诗意的艺术图景中。

    鲁迅最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邃的思想,概括出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他把那些“人人心中所有”的极平常、极普通的生活素材,熔铸成“人人笔下所无”的熠熠闪光的艺术。如《忆串素园君》:“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平凡的人物和小事,人们也许由于见得太多了的缘故,往往不以为意,但它们却与整个社会互相联结和贯通,鲁迅就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开掘出了深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的散文都是删除枝叶的花果,毫无味道。大朴,并不是乏味的同义语。鲁迅的每篇散文都不乏永留读者记忆中的生动形象。他常运用“画眼睛”的手法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性加以形象化的再现。如他写范爱农,反复强调他“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他愤世嫉俗的孤傲性格,展现出他藐视黑暗和世俗观念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神韵。就是写事物,他也运用同样的手法,抓住要害,揭示本质。如寥寥几笔就可以写出辛亥革命后的绍兴政府换汤不换药的事实。

    特别感当提及的是,鲁迅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感情,而且还有着深刻的哲理、生动的趣味。鲁迅笔下妙语解颐,警句启人,如《父亲的病》中“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既是对骗人的庸医进行辛辣的嘲讽,又是对吃人的礼教进行有力的针。简洁而又丰满,淳朴而又机智,是形成鲁迅散文大朴境界的一个重要特色。

    鲁迅的散文,辞浅意深,言近旨远,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鲁迅散文大朴境界所取得的极妙效果。

    (取材于张永泉、卢今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汪洋     “恣”读作zì     意思是“没有拘束”

    B.            “冗”读作rǒng    意思是“多余的”

    C.真知     “灼”读作zhuó    意思是“透彻”

    D.针            “砭”读作biǎn     意思是“批评”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感喷发与克制激情的矛盾,形成了鲁迅散文情感表达的曲折性、层次性。

    B.鲁迅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史家所强调的实录,目的是直接抒发感情。

    C.读鲁迅的散文,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

    D.与“五四”以后文坛上其他散文作家相比,鲁迅散文的思想境界更加广远。

    【3】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鲁迅散文“将感情渗入叙事”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多次强调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B.《记念刘和珍君》中叙述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人遇害的细节。

    C.《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回忆柔石设立朝华社,和女性一同走路等往事。

    D.《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作者谈到冯铿女士时说:“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画眼睛”这一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眼睛”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即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写出其神韵。

    B.“画眼睛”并不仅只写人,推而广之,也包括写一切事物,写出其本质。

    C.“画眼睛”手法的运用,说明鲁迅散文追求“大朴”的同时也不避繁复。

    D.“画眼睛”这一手法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特色,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总体上说,鲁迅散文所抒发的感情是悲痛、悲愤和悲凉、悲哀的。

    B.鲁迅的散文能洞幽察微,化平凡为神奇,可谓“举类迩而见义远”。

    C.鲁迅后期散文呈现出“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风格,是因环境所迫。

    D.鲁迅散文多妙语、警句,这是由鲁迅散文一波三折的抒情特点决定的。

    【6】材料一说“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借“五丁开山”的传说,展现了蜀道开辟的艰难。

    (2)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红药的繁茂反衬扬州城的凋残破败。

    (3)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对祖母拳拳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黜,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菌类植物和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蜀地杜鹃月夜悲鸣的凄凉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槖驼传》中,“其本欲舒,___________________ ,其筑欲密”一句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2)《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歌行》中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情境默写。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表现出项脊轩内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

    (4)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姜夔的《扬州慢》里,“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荒凉衰败。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陶渊明以云鸟自喻,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其生前身后都是有志之士追慕的传奇人物,杜甫曾在《蜀相》中为他的功业未竟却英年早逝倾吐“____________”的感伤;陆游曾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感慨诸葛之后再无诸葛,暗示当世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

    (2)创业难,守成更难。嬴政历尽艰辛开创了秦朝基业,但统治的暴政与贪欲导致“___________”(《过秦论》),煌煌帝国大厦顷刻间土崩瓦解;后唐庄宗牢记父训,征燕伐梁,但功成之后宠幸优伶,荒废朝政,以致天下动乱,落得逃跑路上“__________”(《五代史伶官传序》),徒留君臣面面相觑、“不知所归”的狼狈下场。

    (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唐风·鸨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①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本性不喜栖木。②苞栩;丛密的柞树。③怙:依靠,凭恃。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鸨飞翔栖于树上写起,以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下文对百姓不能正常生活的叙述,是《诗经》“兴”的艺术手法的典型表现。

    B.“肃肃”是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带有萧杀、凄厉之感,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

    C.“王事靡盬”一句在《采薇》中也有出现,两首诗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

    D.本诗以鸨鸟隐喻了贫苦百姓。鸨鸟迫飞,不得其所的生活状态,正是当时百姓服役、无以归耕社会现实的写照。

    【2】本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有评价云:“民情至此,咨怨极矣。”请结合此结构特点,归纳诗中主人公抒发了哪几个层面的具体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下列小题。

    书施穆亭先生撰先兄学艺公传后

    张正忠

    孝友为人生大节,然非根于天性、发于至诚,不能之。世人概曰“孝友”,究亦窃其名也.至吾兄学艺公,则实有当而无愧名。

    犹忆忠十二岁,三弟五龄,祖父伯叔俱亡,祖母与母无倚,惟兄一人仔肩家政,备历艰辛。虽极忙冗中,于祖母与母服勤就养未尝少疏。祖母年七十余,病笃,兄不解衣带,尽夜扶持眠起者两阅月。及终,恸哭失声,奔丧尽礼。甫毕,官司频仍,时内有伯叔侵凌,外被他氏欺辱,自丙中至已亥四载,无日不涉讼公庭。兄窥忠有忧色,曰:“即有大祸,予以承当,女惟用心读书,以慰母心,何以忧之?

    此后无事小者二载,方期自兹以往永享平安,得于母前曲尽孝思。雍正甲辰冬,惨罹祝融之变,祖宅为废址。夫从前叠遭死亡、丧葬、官事,至是资财已尽,囊橐俱空。兄天性至孝,勉强支撑。乙巳春,经营竖造,其仓皇拮据,形神俱敝之状,有难以殚述者也。又恐忠因遭变有妨学业,愈加廷师督责读书。迨冬散馆,鼓励尤深,书宣则为清尘,食饮亲自馈送,手书一语云:书声莫让鸡声早,灯影须同月影斜。贻案头以示儆。岁辛亥,忠府试第一,兄欢欣相勉,曰:“今次入泮必也,任毋以一自足。余之所以望尔者,欲尔大振家声也。”兄年近五旬未得子,适忠丁未举一子,兄喜不自胜,曰:“此我房承先启后者也!”顾复提抱爱若珍珠。不幸周岁殁于痘,兄顿足痛哭不饮食者数日。后兄得一子,亦不过安之若素。

    兄应长享遐龄,胡天不吊,中道而。卒之日,语言无声,泣附忠耳曰:“吾不孝之人,惟愿尔孝顺老母,友爱弟侄,勿有私积,永相和好。”数语谆嘱。呜呼!其孝友若此,非根于天性、发于至诚而能然哉?

    【注】1①选自《度予亭集新编》,有删改。②祝融:火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能   :传达

    B. 尽夜扶持眠起者两   :经历

    C. 任毋以一自足   :自满

    D. 中道而   :死亡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究亦窃其名也   ②视吏则心惕息

    B. ①祖宅为废址   ②臣少仕伪朝

    C. ①后兄得一子   ②室洞然

    D. ①数语谆嘱   ②夫人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极忙冗中,于祖母与母服勤就养未尝少疏。

    (2))女惟用心读书,以慰母心,何以忧之?

    (3)余之所以望尔者,欲尔大振家声也。

    (4)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4根据文本,概括学艺公“孝友之节”的具体表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圣地亚哥:还是掌好舵吧。

    ——海明威《老人与海》

    ②亚哈船长:就看我们谁能坚持住最后一口气,谁坚持得住谁就赢了。

    ——现代文阅读II《再战白魔》

    以上出自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学习、生活中也会面对种种类似和鲸鲨搏斗的困境。青年同学们,你觉得该怎样和学习、生活中的“鲸鲨”搏斗呢?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准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