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D. 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推动着“冬奥红利”惠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
B.因为教育惩戒有了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程序的合法性,所以,更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体。
C.AG600飞机的“水陆两栖、一机多型”多功能用途,可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是我国应急救援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D.推行“数字货币”能节约印制纸钞的成本,减少与洗钱有关的案件数量,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为经济的高效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①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
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我爷爷的爷爷和奶奶小时候就已经捧着装满蘑菇的篮子或者装着干草花的纸口袋,站在小铺桌面的台秤前,紧张地瞧着巴莱克夫人在秤盘上放多少砝码,才使那晃动的指针一丝不差地指着黑线——那条细细的公平线。遇到巴莱克夫人高兴时,她就伸手到台秤旁的大瓶里边,给每个孩子一块糖,让孩子们高兴得满脸通红。
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的台秤的人。他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厅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①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
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茫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②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③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
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
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④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世上的公平正义,噢,主耶稣,是它杀害了你……”
正当巴菜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帐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帐,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帐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
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世上的公平正义,噢,主耶稣,是它杀害了你。”
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这使他们伤心痛苦。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
【注】①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兼具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提到巴莱克夫人给孩子们糖,巴莱克家族给每户人家送巴西咖啡,表现了巴莱克家族的慷慨大方、平易近人。
B.“我爷爷”趁使女格特鲁德点取糖的时候偷偷检验巴莱克家的台秤,是因为他早就发现了台秤的问题。
C.“偷猎者”这一人物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表现出“偷猎者”不仅是一个好猎手,还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神偷”。
D.“巴莱克家的台秤”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象征着当时社会虚伪的“公平正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客观真实地还原事情的经过,增强了历史厚重感,侧面反映出人们的反抗由来已久。
B.小说用细腻的笔法,通过对孩子们将蘑菇和干草花卖给巴莱克家时紧盯台秤指针的样子的描写,表现出孩子们重视劳动所得的心理。
C.小说情节设置精心巧妙,开头巴莱克夫人在高兴时给每个孩子一块糖与后文小男孩子把糖踩在地上形成巧妙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与文中相关情节呼应,既突出其高高在上的地位,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
【3】小说中多次涉及爷爷的“小石子儿”,请简要概括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地方,爷爷在用到或想到“小石子儿”时的心理。
【4】海因里希·伯尔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德国的良心”。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他为什么被誉为“德国的良心”。
4、(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到“_______,_______”,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赞扬屈原洁身自好的操守:“________,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_______。”
(3)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_________。_______,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例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情况时就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李杜文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调张籍》)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7、补写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中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陶渊明将情感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3) 《滕王阁序》当中“__________,________”,抓住秋水和秋色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写尽九月之景”。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说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2)《滕王阁序》中写晚霞自上而下,鸟儿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抒发诗人在山野游玩的闲适自由之情,描写草木茂盛,泉水缓慢流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E. 本诗作者通过对偶回中原故土之际月夜泛舟之境的记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赧王中)三十一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齐王出亡之卫,卫君避宫舍之,称臣而供具。舍食皆备,而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嬴、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诚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极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浴、宋献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B.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C.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D.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贬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黜”含义相同。
B.飨,文中是犒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含义相同。
C.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后来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D.匹夫,泛指平民百姓,普通人;也可指逞勇而无谋的人。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联军打败齐军。剧辛认为这是他国帮助的结果,应做长远打算,尽快攻取边境城池。
B.乐毅没有采纳剧辛建议,而是率领军队逼走了齐滑王,攻入临淄,抢夺宝器运回燕国,最终占领了齐国全部土地。
C.齐湣王态度傲慢不逊,被卫国人攻击,只好赶赴邹地和鲁地,却又因面带骄色,不被收留接纳,最后只得投奔莒。
D.救援齐湣王的魏将淖齿想与燕国瓜分齐国的土地,于是抓住齐湣王,数说他面对警告不知悔改,在鼓里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王出亡之卫,卫君避宫舍之,称臣而供具。
②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5】乐毅坚持深入进军齐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19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武大靖第二次创造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带来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
武大靖的荣耀启发我们:面对以往,要牢记目标,坚持付出,积淀实力;面对当下,要信守规则,担当责任,发挥实力;面对未来,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提高实力。
请以“实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