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齐谐》者,志怪者也 B. 莫之幺阏者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奚以知其然也
2、将以下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塞纳省省长奥斯曼规划了一座地下之城,将巴黎发展成一座立体化的城市。
②从中世纪延续而来的平面化城市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需要。
③后来,这个以下水道系统为基础的地下巴黎,随着公共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不断添入新功能。
④现在,地上的巴黎光彩照人,地下的巴黎默默付出,二者共同承载着这座千年古都的迷人风情。
⑤城市形态由地上向地下延展,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⑥作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世纪的巴黎面临着一场迫切的现代化转型。
A.②⑥④③⑤① B.④⑥③⑤①② C.⑥②①⑤③④ D.①⑥④⑤②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展现了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也必须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
首先,西方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以拥有财物多少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通过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媒介等载体,影响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一方面,物质主义利用市场的逐利性诱发拜金主义现象。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域,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这不仅消磨了青年人的艰苦奋斗的意志,也腐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物质主义通过物质的占有欲催生享乐主义行为。特别是在各种资本平台和算法推送的影响下,加上直播带货和流量明星的示范效应,一些青年人沉迷于超前消费、炫耀攀比而不能自拔。
新时代还要提防青年群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化。青年一代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磅礴伟业之中,做到既为青春添彩也为国家增光。另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家庭社会责任缺失。青年一代很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部分青年易养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和生活方式,缺乏感恩的心理和对家庭的责任。面对社会,一些青年可能会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碰到困难、挫折不敢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丢掉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无数的事实表明,青年一代在青年时期要涵养家国情怀,让青春在家国担当与责任奉献中熠熠生辉。
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青年人的历史认知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写青年的历史认知,消解历史自信的理性认识基础。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前提,用实事求是、全面发展、辩证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变青年的历史认同,侵蚀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学习历史,不仅要求真,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也要让历史启示现在和未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个意义上,历史认同是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青年人坚定历史认同,就能从历史事件中明白历史道理;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引导广大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
(摘编自龙柏林《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
材料二:
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的分化效应,若不能及时发现与应对,则有可能导致青年群体心理极端化、思想分化、行为异化,在青年群体中产生离心力,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力。有效应对并消除这些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在心理疏导中凝聚青年。要消解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心理的分化,抵制错误思潮对青年的心理侵蚀,就需做好青年的心理疏导工作。一要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二要培育青年良好的社会心态,警惕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心理攻势,引导青年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在思想引导中凝聚青年。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引导青年科学鉴别和理性对待社会思潮,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让青年守住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一要引导青年科学鉴别社会思潮。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主流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当前,尤其要引导青年理性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使他们认清这些思潮的错误本质和政治意图。二要在引领中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抵御错误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分化与瓦解,不断巩固和加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关系时,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作为指导,就会产生各种思想与行为偏差。
在政治引领中凝聚青年。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一旦为青年群体所掌握,就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反之,错误的社会思潮一旦影响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就会产生社会离散力与破坏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引领,不断强化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凝聚,并使之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一要在政治引领中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当前,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迷惑性,但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潮。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政党观。二要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整合青年力量。我们在增强青年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做好对青年的政治吸纳与政治引导工作,通过青年群体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的社会行动整合青年的政治力量,发挥青年的政治作用。
在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应对社会思潮对青年社会行为的分化,关键在于激发青年的使命担当意识,在青年群体中凝聚起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共识。
(摘编自杨威《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中凝聚青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时代青年虽有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群体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挑战。
B.受物质主义影响,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由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准则,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C.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增强青年群体凝聚力。
D.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和迷惑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
【2】下列做法,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一项是( )
A.建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横向整合机制。
B.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中。
C.任意评说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D.集体观看纪念抗战胜利庆典仪式。
【3】两则材料都提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意识形态,但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加以分析。
【4】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如何实现“少年强则国强”这一理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记述诸葛亮多次出师而未取得胜利,让后世感怀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语句:____,_________。
(4)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5)《将进酒》中表现李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描述“人与道”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君子不会选择干不正当的事得到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写上层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沉痛的自白之后,表达了自己决定归去的原因。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扬了宋武帝“__________”的气势,评议宋文帝好大喜功,只“__________”的结局。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对比自己与同学的家境和生活条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当年虽衣着简陋但恬然自安的心态。
(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封建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
(3)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进行一番论述后,同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反问句对蜩与学鸠进行了嘲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表现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倡兴办教育以教化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ă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并在情绪上统摄全诗。诗人登高望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顿觉愁思茫茫。
B.颔联既是对眼前的实写,也是象征,与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写法相同。
C.颈联寓情于景,极写“岭树”重重,“江流”回曲,寓含了诗人的满腔愁苦之情。
D.尾联直言诗人与宦友被贬百越之地,身无分文,再加音信不通,现实处境令人不堪。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选出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2】选出对加点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重点表现的是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
D.该段寓评于叙,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年底,一个头戴红色面纱的女孩——李子柒走进我们的视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前庭有花,后院种地,一箪食一瓢饮,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她在视频里讲述的故事,成了令人羡慕的桃花源。今年5月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李子柒还作为受邀嘉宾,参与青年论坛与亚洲文明嘉年华。
有人认为,对于国内受众,她是田园生活美学的传播者;而对于海外观众,她独立、坚强、真实,还有才华的形象,充满了东方文化属性的新鲜和神秘。海内外观众对于李子柒的喜爱,折射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也有人认为,她营造的农村形象太假,太过于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掩盖了当下农村的真实样貌。
作为中学生,对李子柒走红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