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引发成年人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B. 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C. 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词语入选。

    D. 虽然机器人经济将无可避免地引发一些工作岗位的消失,但是这一自动化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济。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各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一句,作者用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来比拟参加宴会的人,赞美他们非凡的才华。

    B.“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一句与前后文都形成了呼应,家乡可望而不可即,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作者由乐转悲,且悲情浓烈,到最后都无法自拔。

    D.“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一句作者借用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托底”与“先行”功能兼备。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国家电网全系统日均投入10万人,创造了三天三夜为武汉雷神山医院通电,五天五夜为武汉火神山医院通电、37小时为武汉最大方舱医院通电的“国网速度”。火神山医院供电工程中,员工为了连夜吊装4台10千伏环网柜,跳进冰冷刺骨的深水泥坑中敷设电缆,穿着湿透的泥衣战斗到凌晨三点。

    除了保供电,国家电网还通过快复工、稳就业、补短板等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累计出台 5批42项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以电网率先复工带动全社会恢复生产;提供就业岗位4.62万个,比去年增长40%,并优先考虑高校毕业生、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施百日攻坚,让198个贫困县的1777万居民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摘编自冉永平、丁怡婷《为做好“六稳”“六保”提供可靠电力支撑》《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0日)

    材料二:

    只要不是没交电费或出现线路故障,就永远不会停电。记者从国网江苏电力公司获悉:停电检修等“计划停电”将在长三角告别历史舞台。首先取消计划停电的是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

    计划停电是电网企业沿用多年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为了升级改造电网、消除电网设备隐患,或者让新的工厂、商户、居民接入用电,是企业、居民停电的主因之一。取消计划停电以后,这些作业都将采用不停电作业的方式来进行。

    取消计划停电的底气,来自城市电力网架的优化和电网科技的进步。在江苏,电力部门一方面不断升级电网,另一方面全面推动配网作业由以停电为主向不停电转变。在杭州,依靠着智慧 AI调度、电力大数据感知、电网自愈和带电作业等新技术新手段,停电作业越来越少。在上海,供电部门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精细化管控方式,减少输电线路不必要的停电时间。

    (摘编自申琳《长三角重点城市将告别计划停电》,《人民日报》2020年9月8日)

    材料三:

    展望未来,电力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2020——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电气化进程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传统用电行业增速下降,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未来西部地区用电比重将有所提高,东中部地区仍是我国的用电负荷重心;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提高电网互济能力,共享备用资源,减缓最高负荷增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一时期,通过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用好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电源结构更加优化,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通过统筹源网荷储发展,推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供能方式,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电力可持续保供能力将不断提升。

    (摘编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2020年6月12日)

    【1】下列对中国电力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国家电网保供电、快复工、稳就业,补短板,起到了“托底”与“先行”的重要作用。

    B.为了实现升级改造消除设备隐患,或者让新的工厂、商户、居民接电,电网企业一般采用计划停电的工作模式,给用电企业和居民带来不便。

    C.在2020——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十五年里,电力行业将加速发展,但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D.国家电网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六稳”“六保”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将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电网日均投入10万人,在武汉创造了三天三夜为雷神山医院通电,五天五夜为火神山医院通电37小时、为最大的方舱医院通电的“国网速度”,实现供电保障。

    B.材料一、二介绍了国家电网在新冠疫情防控阶段及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努力及取得的进步,肯定了其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表现。

    C.南京、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将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管控,在电网升级改造消除设备隐患或为新用户接电等情况下永远不会停电。

    D.有序发展水电、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等,是我国电力发展布局的任务。

    【3】我国电力企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推进电气化进程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明逍遥自在、无所待的状态。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5)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

    (2)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应该专一的道理,其中表现螃蟹空有好的条件却不知利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刘禅对于宫中所有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和大臣们商量,然后再去实施,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的抒情性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等,将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透露出凄楚、感伤、怅惘的意绪。

    (2)《师说》中,作者引用孔子的言行推出了“_______ _____ ”的师生相对关系的新观点。

    (3)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杂言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最短的有三言,如“________”;最长的有十一言,如“__________ ”。

     

  • 8、名句名篇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 9、在宋代词人的笔下,秋天的景物被他们一一写尽,但表现的情感,似乎更多的是清冷、孤寂、残破、凄凉。这样的句子我们随口就能吟咏出来。(把相关的词句填写在横线处)

    如:

    写黄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梧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夕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听颖师弹琴》应该属于下列哪种体裁(     

    A.古体诗

    B.排律

    C.长短句

    D.散曲

    【2】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表现了颖师高超的琴技和作者听琴的复杂感受。

    B.琴声由刚而起,继而转柔,再由柔转刚,呈现起伏回荡之姿。

    C.作者自谦未能了解音乐奥妙,但是仍被琴声深深感动。

    D.全篇诗情起伏,有较大的起落,用法变化而深严。

    【3】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表现琴声,请选择两种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文本二:

    三十辐,共一,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D.文本二中《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则“今年四川理科高考的魔幻现实大戏,全省前1万名有6300个复读生!”的网络传闻掀起网友对高考高分复读的争议与讨论。这一传闻虽已被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辟谣是一高考应届生为发泄失落情绪炮制的文章,但“高三打基础,高四985”的高分复读现象确实存在,当今复读群体发生质的改变,复读生已不再是“差生”的代名词,越来越多高分考生选择复读以进更好的大学。我国有学生曾复读七八年,就为进北大和清华,造成对自身时间精力与青春年华的极大浪费。

    针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把握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