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伊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中的“三国”指韩、魏、楚三国,这三个国家都曾割地向秦国求和。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牢,本来是指养牲畜的圈。

    C.屯戍:作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D.“郡县”是从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的郡县制度。由中央直接管辖郡,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 2、下列各句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亦遂增   B. 太上不   C. 枻而去   D. 乳二世,先妣之甚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

    袭山山

    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眼睛实在是太涩了,涩得想流泪。她知道这是连续三天失眠的后果,她还知道此时若有面镜子的话,一定能映出一张菜黄憔悴的脸。年过四十后,她本就没有好脸色了,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狗狗鲁可失踪。可是她已经哭不出来了。

    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嘛。老婆婆做这些时,赵清雅再次惊住,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几根指头都变了形,弯曲着,干裂粗糙,用个不好听的词形容,如鸡爪一般。老婆婆看出她的吃惊,笑眯眯地说,我有痛风,老毛病了。老婆婆穿着件紫红色的防寒服,是早些年的样式,领子油乎乎的,显然从穿上就没洗过。防寒服里面是一件更旧更脏的夹袄。赵清雅略微有些犹豫,倒不是嫌她脏,而是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近距离接触了。但她无法拒绝帮她这个忙。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

    老婆婆冲她一笑,熟人似的。小妹儿,她还是这么叫她,你再帮我个忙嘛,帮我把这个放回去嘛。老婆婆从手套里取出手,手上捏着存折和钱。赵清雅点点头,接过来存折和钱,钱不会超过500,帮她塞进怀里的口袋里,再用别针别上。做好后赵清雅说,你回去拿不出来怎么办?说这句话时赵清雅忽然意识到,这是她许多天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有些粘住了。老婆婆说,不会的,回去了我就把衣服脱下来慢慢取。她很贴心地跟赵清雅说,这是我的生活费,我每个月都可以取那么多呢,用不完呢。赵清雅笑笑,没有说话。

    老婆婆说,你不要看我这个样子,其实生活上我从来不心焦,踏实得很。

    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吧,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萨保佑哦。

    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

    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到了,就是巷子最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耶,周婆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笑眯眯地说,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到我屋里坐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

    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

    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婆婆你床上太单薄了,我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

    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

    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地看着她。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些都是母亲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底,变成了一粒细沙……

    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狗“鲁可”的失踪让赵清雅变得消沉、麻木;而小狗“乖乖”对陌生的赵清雅,从警惕疏远到温顺陪伴,治愈了赵清雅内心的失落和伤痛。

    B.老婆婆笑眯眯的神情以及“小妹儿”的称呼体现了她的亲切热情,她爽快地接受了赵清雅送她回家的邀请,心中充满感激。

    C.赵清雅遭遇连续的打击,但并没有变得冷漠,而是一直主动帮助老婆婆,老婆婆也以温柔和善意回赠她。

    D.小说描写了赵清雅睡着后的梦境,以及她最后在母亲唱起的歌声中流下泪来,说明是温柔的母爱抚慰了她内心的伤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行文中插入赵清雅的人生经历,丰富了文章内容,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刻画人物。

    B.“乖乖”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迟疑不决的赵清雅走进了老婆婆的屋子,才有了后面她给老婆婆换铺盖、睡觉、喝腊八粥的情节。

    C.腊八粥这一物象使读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升华了小说主旨,也使小说在风格上具有传统民俗的味道,充满烟火气息。

    D.小说中摩登的高楼和老婆婆狭窄的小院形成鲜明对比,繁华与贫困的对撞表现了社会发展中小人物生存艰难的主题。

    【3】文中的老婆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4】有人评价裘山山的写作是“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以轮毂、器皿和屋室为例,说明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2)孔子认为,要使人民有羞耻之心,而且有错误会自觉改过,就要“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成语“文质彬彬”来自于《论语》,一个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论述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4)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及一个不如自己的人怎么去做,孔子教诲我们,“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 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

    乐强大的感染力。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6、人生总是会有种种情感。面对离别,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的内心感受。而《次北固山下》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旅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这些诗句都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滋味。然而,又有很多时候,我们纵使有丰富的感受,却觉得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甚至不知道如何落笔或者开口,陶渊明在《饮酒》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就是这种感受,指出很多时候我们本想说明白,却又感觉不可言传。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反问大声疾呼,表达了诗人对不公道的门阀制度造成的不幸命运的强烈抗争意识。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祠堂内的景物,  深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深痛感慨,表达了他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韦庄《菩萨蛮(其二)》抒发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的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描写诗人在鹿门幽静的住处独来独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 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做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患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纸上涂黑对应的字母方框。

    其后A人有上书B告勃C欲反D下廷尉E廷尉下F其事长安G逮捕勃H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期间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周勃被诬谋反,最终被赦免。请简要说明他被赦免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要求: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