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所著,共33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事件,相传为左丘明编订。
C.《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体制,断代成书。
D.《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方能上行下效,共同实现中国梦。
②在全社会倡导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小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了解关于上古英雄的种种想入非非的神话故事,感受极富魅力的民族文化。
③为应对网络书店的冲击,海曲路两家实体书店都已改头换面,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经营模式,在店内设置茶座,定期举行文学艺术讲座,吸引了大批阅读爱好者。
④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离世后,许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另类科学家”,赞叹他的精神山高水长。
⑤网络阅读平台的急速发展在给传统文学创作以有益启发的同时,也带来浅薄浮躁的不良影响,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优秀作品,许多知名作家对此表示担忧。
⑥“医闹”反映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医患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既需要坚决依法惩处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
材料二: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2019 年底,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有的则因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一致。
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如“我太难了”,就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再到“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此外,“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
材料三:
微博、微信、QQ 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语开始从网络走进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被收录进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网上搜索,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十动然拒’,‘囧’、‘么么哒’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语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的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语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也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时代中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越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语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同时也存在很多并不文雅的词汇。这样不文雅的网络词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语具有接地气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
B.流行语的沉淀与流失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新的生命力的时候,部分流行语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
C.流行语伴随网络文化普及而流行,已经成为使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使得网友们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
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要能从中不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就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基础,具有包容特征,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材料一、二都强调流行语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
C.流行语有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两个,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
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新中国不断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教科书式”这一流行语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都令人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
B.营造网络流行语不等于低俗的全民意识,主流媒体要做到坚决不用低俗流行语,鼓励全体网民主动抵制低俗流行语。
C.驱散网络热词的负能量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让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D.若真想让年轻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坚实的语言力量,那么便有必要对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进行适当规范。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如何辩证地评价材料二中画线句“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思忆青春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从反面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离骚》中强调时光迅速逝去、四季更相代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除了鸟儿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诸葛亮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和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痛惜。
(4)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引用杜牧诗句虚写扬州长街的繁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或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强调贤能之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要时刻依据贤人的行为自我反思。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亮照着梳妆台,不忍离去,表现出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3)《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被楚怀王猜疑,被奉承献媚的小人诬陷的现实。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鲍照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①。
(乙)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②。
(注释):①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②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有北雁南飞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甲诗首联引用典故,表达诗人前路无人陪伴的孤寂。
B.甲诗前两联通过人雁比较、由雁及人,采用了对比和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感慨深蕴其中。
C.乙诗首联“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其中“方”“一”两字用得传神,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D.两诗后两联均由写景转向抒情,写景生动传神,抒发的情感强烈真挚,在道景言情上可谓别具匠心。
【2】两诗均是作者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所作,但在写景抒情上有所不同,请就两诗的颈联分析其不同之处。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入,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辟公府掾、尚书郎 征召
B. 委重于冏 交托
C. 督兵迎帝 督促
D. 饮讫 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B.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C.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D.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
B. “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
C. “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 “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定的格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
B. 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
C. 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
D. 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12、(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