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总 | 却 | / | 那么 | 虽然 | 也 |
B | 都 | 也 | 但 | 所以 | 即使 | 还 |
C | 也 | / | 但 | 所以 | 由于 | 更 |
D | 常 | 仍 | 而且 | / | 一旦 | 甚至 |
A. A B. B C. C D. D
2、对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 袜刬金钗溜,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B. 关河梦断何处 梦断:指梦中
C.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相:观察
D. 漏断人初静 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地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B.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喊“富贵”“得财”,冯家就会遂愿,而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C.虚土庄人们的名字只记在户口簿和墓碑上,说明虚土庄的人们虽平时对名字不上心,但还是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的。
D.“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另外一个村子”指的是另一个世界——死亡之后,这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无奈。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如“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运用人们的日常语言,形象地表现了名字弃之不用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C.“虚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表明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也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D.小说中写夜深人静时,冯三突然张口叫自己的大名但没有人答应的细节,表现了他对听到人们叫他大名的渴望。
【3】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颜渊》中,孔子用“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关于什么是“仁”的疑问,并强调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__”的效果。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一句解释了“离骚”的意思,“___________”一句阐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武力统治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慑了国内的勇士。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中,李白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诗人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5)《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6)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描写了陡峭的山崖和滔滔的旺流,表现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2)韩愈的《师说》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概括教师的职能,并说明人不是生来就懂得所有事情,因而会有疑难问题的道理,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揭示了从师的重要性。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侧重写景,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时,先写所见之人,再写所见之景,后写美景中人的活动。
B.“白发戴花君莫笑”写一位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表现了词人对老人的责怪讥讽。
C.“人生何处似尊前”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快乐,又表达了词人人生短暂、失意伤怀的苦闷。
D.这首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词人春日载舟颖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
【2】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中的“出”字改为“荡”字更好,你认为用哪个字好?为什么?
11、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完成题目。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本来
C.而相如廷叱之 廷:朝廷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意动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 以弱天下之民
B.而君畏匿之 而耻学于师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相如因持璧却立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蚓无爪牙之利
【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自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没把廉颇放在眼里的性格特征。
B.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体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英勇不屈,在对待与廉颇的矛盾时,蔺相如则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的一面。
C.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缺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后,能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因此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D.本文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非常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描写蔺相如,又穿插对廉颇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2、按要求作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
高二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作为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