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沧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航空母舰巡洋,天舟一号巡天,C919大型客机巡航,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些大国重器卓尔不群,不正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吗?

    ②尤其是月朗星稀、夜深人静之际,望着窗外的远方,一点光亮便会勾起思乡之情,想起家乡的炉火、年迈的父母、四邻的家长里短

    ③萧红后期的写作,将对国家民族的关心转移到另一个焦点上:批判国民性的痛疾。因为这些痼疾是中国积贫积弱及受列强欺侮的根源。

    ④放眼生活 “大咖”“城会玩”“有钱任性”“累觉不爱”等流行语稍纵即逝,别说翻译为外语, 生活稍微闭塞一点的国人都搞不懂它们的含义。

    ⑤近期,《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圈粉无数,令那些“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 的套路电影鞭长莫及

    A. ①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⑤

     

  • 2、(题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归去来兮辞》:“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叫楚辞体,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B. 台隍枕夷夏之交:夷夏,古代指少数民族为夷夏,这里指上文的蛮荆、瓯越之地。

    C.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这里采用的是第二个用法。

    D.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归隐者的家园。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以“三径”指隐士住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子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B. 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C. 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极为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D. 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3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归去来兮辞》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3)《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化,突出秋日景物的特点,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5)《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人与鸟的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和谐共处。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对真理的追求,不惜牺牲生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表达的哲理类似。

    (3)古人在诗词中常悲叹人老头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论述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从而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3)白居易《琵琶行》中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_______”之雄心,但只怕也会有“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释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②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_________,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④泻水置平地,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⑥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⑦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⑧天台四万八干丈,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⑨脚著谢公屐,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⑩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上句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代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闾里之侠皆        宗:尊奉

    B. 节读书           折:改变

    C.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 往往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2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埋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热情,再也没有信仰了!所有的一切都使我们觉得厌烦,一切都令我们感到疲倦,周围的一切都毫无生机……然而,就在他身旁,树枝上的春芽在悄然冒出……

    这则材料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