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松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这让我们刮目相看

    ②北有“凤爪女”,南有“瓜子哥”,粉墨登场的丑剧情节跌宕多姿,实在令人“沉醉”不已。

    ③时下不少语言枯燥、内容低劣的书籍泛滥,孩子们读这样的书,味同嚼蜡,对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也是没有帮助的。

    ④“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晚成功发射,举国人民弹冠相庆,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⑤新班主任虽然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同学们终于吃了一个定心丸,对班级的未来充满信心。

    ⑥要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侵华野心,无异于与虎谋皮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 ③④⑤

     

  • 2、对下面语段中小张和小李两人的争论,选项中哪项论断是合适的( )

    小张约小李第二天去商场,小李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去爬山。”第二天,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小张以为小李不会去爬山了,就去小李的宿舍找他,谁知小李仍然去爬山了。待两人又见面时,小张责怪小李食言,既然天下雨了,为什么还去爬山;小李却说,他并没有食言,是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A.小张和小李的这个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B.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C.两个人对毛毛细雨的理解不同。

    D.由于小李食言,引起了这场争论。

    E.由于小李的表达不够明确,引起了这场争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就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极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颇具警戒作用。

    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习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有四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文、行、忠、信”,高度重视诚信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

    B.中国古人的诚信教育可分为蒙学诚信教育、学校诚信教育及社会诚信教育三个部分。

    C.中国古代诚信故事非常丰富,用讲故事来实施诚信教育对儿童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D.礼俗作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在古代是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的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中国古人的蒙学教育学校教育、礼俗教育为立论的角度,论证了传统诚信教育的运行机制。

    B.文章把传统社会关于诚信的网状式的零散信息加以挑选、统整,并以此建构了符合逻辑的行文框架。

    C.曾子:“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可论证第二段观点。

    D.文章分析了“传统礼俗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内涵,是为了论证古代诚信教育对“礼俗”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诚信、道德教育,此传统促进了明清书院、私塾的发展。

    B.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差异很大,礼俗文化对当代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

    C.如果家庭、学校、杜会都重视诚信教育,那么完全可能培养好学生的诚信品质。

    D.挖掘出礼俗文化的巨大潜力,人们就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能诚信做人做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越王勾践破吴归,

    宫女如花满春殿,

    (4)《逍遥游》中,指出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5)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   ______ 。

    (6)《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白在《蜀道难》中对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的隐优。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和樊川流经阿房宫,从侧面衬托阿房宫之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指出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并陈述说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自然生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之小。

    (2)《春江花月夜》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表达兄弟们都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至》中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3)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异曲同工,简陋的庭院也不能阻挡隐士享受精神的乐趣。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1)秦与六国的灭亡史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六国论》则以泱泱大国自取下策“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重蹈覆辙的忧虑

    (2)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苏轼对自己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_

    (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表现“谦受益,满招损”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古代诗歌赏析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上面两首诗中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外,(甲)诗颔联还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诗颔联还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低于太师。

    D.孝文,是庙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③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墨子·兼爱》)

    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天单车丢了,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郁闷。”“在找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夸!”“丢了仍不暴躁,极为优雅,赞!”……近期,这类夸夸群风靡社交网络,连知名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在群里无论说点什么,马上会得到各种夸赞。某大学生说:“现在我压力一大,就上夸夸群,全靠它‘续命'。”

    有人说这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脆弱和渴望被肯定的心理;有人说那些夸赞虚假生硬,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人认为夸夸群提供了低成本的减压方式,满足了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求……

    材料二:

    2019年国庆游行,女排队员与兵哥哥的互夸令人动容,他们致敬“世界第一”,她们呐喊“你们最帅”,钢铁与玫瑰,如此和谐。

    强者互相致意,是因为深知:做到极致的背后,都是风雨兼程。这对普通人而言,何尝不是启示?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