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我世世为洴澼絖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C.若火之始然 恶施不孝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B.这样的工作对一个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是十分艰巨的。
C.学校请来一位著名专家,让他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D.列车奔驰在风景如画的九龙半岛上,我又看见了那一丛丛临风婀娜的相思树。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周汝昌:65载红楼情
京 梅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 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 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1】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2】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
【3】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简朴,却“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请根据文章内容,就“苦和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
4、古诗词填空。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人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对情人即将分别时缠绵凄恻的心情。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树起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3)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是春天的象征,它既能催开百花,也能吹落百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化用曹植《名都篇》“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诗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描写陈涉出身士卒,起于田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雕刻做比,从反面论证、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至今发人深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们已经忘却战争,开始频繁地迎神赛社了。
(3)《庄子·逍遥游》中,以见日则死的大芝和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
①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冠绝一时的舞蹈家。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女子或装持剑而舞。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七年。时杜甫年已55岁,流寓夔州,目睹李十二娘舞姿,闻其先师,抚今思昔,记起玄宗年间曾观公孙大娘之舞剑,赞叹其舞技高超。
②今粟堆:今粟山,是玄宗陵墓所在。瞿塘石城:指夔州,地近瞿塘峡。拱:两手合围的粗细。
【1】诗题中的“行”是指 。
【2】简析诗中划线句子“罢如江海凝清光”。
【3】诗云“感时抚事增惋伤”,诗中惋伤之情有几层意思?结合全诗作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刘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时北单于遗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B.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C.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D.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我国纪传体断代史还有《后汉书》《左传》等。
C.单于是古代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宾客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蔺相如曾经做过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恃宠而骄,终受其害。他文章写得好,受到肃宗皇帝宠爱,和大将军窦宪关系密切,后来却因骄横跋扈而树敌过多,最终去官遇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2)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