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吞声踯躅不敢言 踯躅:徘徊不前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B.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C. 出师未捷身先死 捷:胜利,成功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愤怒
D. 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名传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衡量人物差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項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的叫喊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②曾经不名一文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贏家。
③以给每个人发一百元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④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⑤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只剩下几家平分秋色的企业。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一又和亊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剃头爷
熊立功
祖上有个爷,是剃头的。他头剃得光精,垸里人都叫他剃头爷。这剃头爷身上有故事,垸里长辈闲下没事,就爱聊他,可都讲不出个子丑寅卯。还算垸下的三爷口才好、记性好些,我就常纠缠他,要听剃头爷的故事。
三爷就给我讲了,我也把它记下了。
剃头爷本不该剃头的,他读了一肚子书,相貌也不差,白白净净,一身的书生气。三国、西游滚瓜烂熟,说起评书叫人不眨眼。让他剃头是源于那次学生上街给人剪辫子,“叽咯,叽咯”的声音,让他有种快意,奏乐一般,口里的评书就情不自禁地流出来。当剃头爷剪辫子快要成瘾时,就有一只辫子军封了他们的校门,抓剪辫子的学生。后来听说军队头儿叫张勋,是个提督,抓剪辫子的学生是为了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政变。
他剃头爷当时在大街上,正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逮着了一个身穿绸缎手提文明棍的家伙,那家伙的辫子大而长,从西瓜帽里拖着下来,一直到屁股。见了拿着剪刀的剃头爷他们几个学生,顿时面如土色,扭头就跑。迟了,剃头爷快准狠的剪刀已经触到那家伙的辫子了,咔嚓声里,辫子应声落地。
剃头爷几个人正乐着时,从身后伸过来的几杆枪,把剃头爷几个人顶住了。抓他们的是几个蓄着长辫子的士兵,他们拷问剃头爷他们谁是领头的,现在在哪里?老半天,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见剃头爷他们默不作声,就把剃头爷他们三人关进一间昏暗的房子里,门口还安了岗哨。到了晚上,闷热潮湿的房子里,蚊子嗡嗡作响,叮得叫杨絮的女同学在身上胡乱拍打,并发出难受的叫声。剃头爷心生一计,把杨絮和另外一个男生叫到墙角,轻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嗯着,就各自准备起来。
到了半夜,杨絮突然死一般惨叫起来,直喊肚子疼。剃头爷赶紧跑到门后,死劲地拍打门板,直呼救命。不一会,门被打开了,岗哨走进来,刚问怎么回事,就被身后扑上去的男同学拿裤带缠住了脖子。紧接着,剃头爷和杨絮也扑了过去,放倒的岗哨在剃头爷他们三人的厮打中,一阵挣扎后,就一动不动了。
剃头爷他们三人刚跑出来不远,后面就来了追兵。噼噼啪啪的枪声中,男同学中弹倒下了。剃头爷跑过去摸了摸男同学脉搏,已经没反应了,就拉上杨絮,在弹雨中左闪右躲,拼命往巷道里钻……
十几天的日夜奔波,剃头爷带杨絮逃回了家。剃头爷虽然学业未成,但带回来了一个共患难的姑娘。剃头爷的父亲便在杨絮和儿子的同意下,给他们办了婚事。
回山里的剃头爷除了帮父亲打理一些生意外,还没忘替人剪辫子的功课。给谁剪呢?那时,剪辫子之风还没刮到山里,自己在族规的压制下,又不能明目张胆给人剪辫子,就用糖果哄着一些小孩,怂恿他们趁他们的爷啊爹啊熟睡后,把大人们头上的辫子剪成狗啃一样。那些大人们醒来后,除了大发雷霆外,当然还得找人修理。
这时,剃头爷便有了用武之地,做起了好人。
拿出一套山里人没见过的剃头家伙,剃头爷笑呵呵问:“蓄平头、分头还是光头?”
人家正恼着哩,破口一句:“由你,随便!”
剃头爷便对那狗啃样的头瞄一会,按人的相貌,年龄大小,开始在头上捣鼓起来。年龄大的,刮个光头,镜面样光,轻爽。离开时,拍拍光头,乐了:“不好看,可受用,轻松。”
年龄轻的,要么理个分头,要么蓄个平头,人就精神起来。完了,剃头爷拿出镜子让人瞅,说:“是不是见年轻些?”
板着的脸便起花了:“嗯。”
慢慢儿,找上门的多了,刮了光头的还要刮。
“不好看哩,还刮?”
“看顺了,一样,还去头火。还有,你上回的三国还得听下去。”
蓄分头理平头的隔些时又转来。
“不扎辫?”
“不了,蓄深了难受。再说,你那西游我还没听完哩。”
还有人把剃头爷传得神了,说他剃头能给人治头痛病、失眠症。垸里常年患头痛失眠的族长,终于熬不住了,便找来剃头爷,问:
“听说你有绝招,可以治好头痛失眠?”
剃头爷看看尖嘴猴腮的族长那烂桃一样的双眼,红得放血。再看看那罩在他头上密密的发辫,就晓得那是头火重造成的,心里就有了数。就说:“要想治头痛失眠,你得听我的。”
“你说,么样治?”
“先把你辫子剪掉,再剃成光头……”剃头爷笑笑,说,“你敢破规矩?!”
族长翻剃头爷一眼,没做声。
“不行,那我走了。”
一阵痛炸出来,像要族长的命。
“来吧。”族长抱着要裂开一样的头说。
剃头爷便扶族长坐上太师椅,拿剪刀剪起发辫来,每剪一剪,族长都要颤一下。剃头爷却在“叽吱”声里,来快感了,三国故事就从他嘴里溜出来。
慢慢地,族长不颤了,不抖了。
剪了发,剃头爷拿毛巾把族长的头敷热,再两指夹刮刀,轻轻在头上刮,顺刮,倒刮。刮得头皮泛白,发光。
干完这些,剃头爷一双细嫩的手便在族长头上按开了,观族长闭上了眼,就关了话闸,把故事打了结。按着,揉着,竟让族长打起鼾。
自那之后,剃头爷名声大震,来求他剪辫剃头的真可谓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了。
欣慰中的剃头爷,在离不开他的族长的扶持下,撑起了剃头门面。剃头爷,开始以剃头为生了。
妻子杨絮也没闲着,主动给剃头爷当起了下手,给来剃头的人洗头。这在山里,女人给丈夫之外的男人洗头,也是破规矩。
开始,当然有闲言碎语,后来,杨絮用精湛的手艺堵住了人们的嘴。
做娘做老子的看剃头爷成天乐颠颠的,还能养家糊口,便认命了。剃头爷夫妻给人剃头,不贪利,不图财,虽然成天忙得团团转,但总是乐呵呵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剃头爷面对士兵的严刑拷问选择默不作声,足见他性格中隐忍不屈的一面;同狱友一起杀害放哨士兵一事也可看出其谲诈多端。
B.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采;开头提及“剃头爷身上有故事”,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采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展示了剃头爷剃头技艺的精湛。
D.“‘叽咯,叽咯’的声音,让他有一种快感”“剃头爷却在‘叽咯’声里,来快感了”。这里的“快感”源于他打破旧规矩时内心的满足。
【2】有人认为以“破规矩”为标题更好,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3】作者熊立功在谈及自己作品时说:“我写的是草根的故事,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令我敬佩!”请以剃头爷为例,简要分析作者笔下草根人物的精神特质。
4、名句默写。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②_________,琅琊也。山行六七里,_________,酿泉也。——《醉翁亭记》
③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④今虽耄老,未有所成,_________,_________,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
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⑥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是陆游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并且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2)《登快阁》中,“______,______”两句既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对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鸦反哺为喻,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时,眼前仿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划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
(6)“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苏轼写《石钟山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有的人嘲笑他人从师,除认为彼此“年若道似”,不必从师外,还有“_______,_______”的心理在作怪。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就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可见古人在交友态度上的慎重。《陋室铭》中体现了陋室主人类似的择友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学会“下先手棋”。
(2)《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3)《离骚》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只在意自己内在品质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风小了就托不起大鹏之翼,它可以用来比喻必须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做成大事,这就与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了相通之处。
(2)杜牧在《阿房宫陚》中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同此心之意,作者以此告诫统治者一定要关心民生,千万不要醉生梦死,只顾自己沉醉于声色之中,而让那不知亡国恨的商女“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顾虑衰老是人之常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交代了“不顾老”的表现。
B.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年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C.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于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D.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2】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窃,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B.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D.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黥”,中国古代一种酷刑,受刑人被割去鼻子。
B.“梁”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C.“师”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同义,是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D.“竖子”原意指童仆、小孩儿,后来演化为骂人的话,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小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谦逊自守。齐威王让孙膑为将领兵出征,孙膑辞谢。辅佐田忌,出谋划策。
B.孙膑深有计谋。料知魏国精锐在前线,老弱病残镇守都城,定下围魏救赵之计。
C.孙膑知己知彼。孙膑知道敌方素来悍勇而轻敌,布下疑阵迷惑对手,大破敌军。
D.孙膑名显天下。谋划桂陵和马陵两战均大获全胜,所著《孙子兵法》流传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
(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5】庞涓为什么会中计自刎?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有人迫不及待告诉你,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水鸟关关地叫着,栖息在河中沙洲”;当你打开《百年孤独》发誓这次一定要把它看完时,有人抛出“10分钟了解一本书”的攻略来诱惑你;当你打算去看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时,发现网上已经有铺天盖地的剧透和解析……
当下,这样的“二手知识”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缓解了我们渴望快速汲取知识的焦虑。同时,这种无需从源头探索而便捷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警惕。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