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在句式上相同的一项是    

    寻坠绪之茫茫   请其矢,盛以锦囊   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②⑥⑦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①③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农人告余春及②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①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C.①舍其名 ②击沛公于坐

    D.①胡为乎遑遑欲何②珍宝尽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花屯的故事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第三段“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路面虽不平坦,但身处其中也“叫人沉醉不已”,为故事情节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C.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展现了群众对上级决策积极纠偏的态度,使小说主题丰富。

    D.小说结尾部分“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表现了他们对赶车老人说话絮絮不休的反感。

    【2】小说的第一段安排别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3】小说中多次写到“路”,请结合小说内容、时代背景、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路”的深刻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一句描述了周瑜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的形象,“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天资禀性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___________”,人的能力大大增加;而即使有很好的条件,因为“___________”,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3)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4)《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雨后天晴的景色之美,一动一静,有声有色,天地相连,意境深远,成为千古绝唱。

  • 7、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个高冠长佩、品行高洁的高士形象,这也成为许多人心中屈原的标准形象。

    (3)《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的结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各类珍宝视若铁石土沙。

    (2)李煜的《虞美人》 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2】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文言文阅读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一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一把谷子撒去。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他又连接撒了几把谷子。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奇怪,这些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父亲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