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B.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

    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 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

    A.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B.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能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 的人。

    C. 他日趋庭,叨陪里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会;今天举起双袖作揖谒见阎公,(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

    D.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屈原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处于多重语境叠合下。一方面,高速运转的交通轨道让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缩短,各种智能终端和新媒介让当代人拥有了更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打破,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我们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促进生产力革新的同时,也影响着当代人的思维和交往形式。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中,科学技术要素不断发展与攀升,带来高速发展的经济、“理性”的膨胀,物质与精神、生存与价值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从人的自由和真正解放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去寻找解决方式。

    追溯中国的美育精神,从古代孔子的“礼乐教化”观念和“中和美育论”,到作为现代性话语的“美育”在“五四”时期被引入;从王国维“美育即情育”,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呼号,审美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和治理方式。

    在西方,“美育”一直是现代性的重要议题。席勒1793年的《审美教育书简》是从审美批判角度分析现代性的第一部美育文献。他以康德美学的概念阐释美育,创造了一种审美乌托邦:“在力的可怕王国和法则的神圣王国之间,审美创造活动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第三个王国,即游戏和假象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审美的创造冲动给人卸去了一切关系的枷锁,使人摆脱了一切被称为强制的东西,不论这些东西是物质的,还是道德的。”

    当代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我国文化投资和消费水平呈现出明显提高的态势,审美愉悦变成一条工业化的五彩的流水线。在国家层面上,美育被重新提到了与“德智体”教育同等的地位,“文化治理”成为热词。各种智能终端和新媒体不仅重塑了文艺生产的基础,改变了文艺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当代人的情感和进行人际交流的形式,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习性。这种变革不仅提供了新的工具、载体,也深入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生活常态之中。审美文化与审美活动在新的环境——诸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电影院等场馆乃至于微博、知乎、豆瓣、抖音等文化和音影社区中,文本、形象、人工制品、技术和人产生了新的相互关系。诸如此类的社交媒体、传播媒介饱含着大众的情感冲动,成为人们实现审美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场域。

    但这种基于分享的价值基础已广泛深入我们生活的文化传播、审美传播的场馆和媒介中,是否能避免单向输入和输出,避免个体审美自主权丧失,建立真正的整体性审美体验和一种基于共情的审美交流与人际交往,仍然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托尼本尼特在《文化、治理与社会》中指出,文化转向使文化领域和社会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以至于二者有可能在事实上变得不可区分。

    事实上,在文化经济时代,重建人性的共同价值,建立审美与价值的共同体,审美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出的是,当代的审美教育并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其培养的不是“品位”和“鉴赏力”,也不是艺术的技艺,而是以人的整体性和自由为旨归,通过情感教育,以审美意识形态为媒介进行审美交流,达到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的融合,以此对抗异化的生产模式和现实生活。当代的审美教育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强调超越主客对立而达到真正的认识和存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超越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阶段,强调从与自然的对话中得到审美体验,达到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超越现实的和利益关涉的社会关系,强调通过同情共感与他人“对话”,达到真正的交往与理解。

    (高晓芳《文化经济时代更需要审美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在当代社会,短视频平台把艺术创作的门槛极大地降低了,同时短视频的艺术表达又具有形式化和普遍性,成为一种新兴文化的基础,为个体艺术创造力的普遍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但是,在文化经济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仅仅在一般层面上实现是不够的。对于现代社会生活而言,情感结构的直播实现并不等于人的生存意义的真正实现,建立在充满爱意、信任和同理心基础上的艺术表达才真正具有唤醒人心和改变世界的力量。因此,具有爱心和伦理价值的情感及其艺术表达,才能产生当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实现审美解放和审美的革命功效。

    在人人都可以进行艺术表演和艺术传播的时代,审美活动的关键意义在于个体自身在人类学意义上的自我实现,也就是个体从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中获得审美经验的完整性。在这个意义上,抖音短视频作为一个公共的文化交流平台,只是提供了实现这个目标的物质基础,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待个体的创造性发挥以及社会文化机制的积极作用。

    (王杰《审美教育的当代问题及其出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中国,各种智能终端和新媒介让当代人拥有了更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精英文化逐步被大众文化取代,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我们进入文化经济时代。

    B.中国的美育精神向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向下一直延续到“五四”时期,审美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和治理方式。

    C.2019年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因为我国文化投资和消费水平呈现出明显提高的态势,审美愉悦变成一条工业化的五彩的流水线。

    D.当代的审美教育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强调主客对立而达到真正的认识和存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从与自然的对话中得到审美体验,达到天人合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勒的审美理论认为审美的创造冲动给人卸去了一切关系的枷锁,使人摆脱了物质层面与道德层面的一切束缚,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观点。

    B.审美教育必须避免单向输入和输出,避免个体审美自主权丧失,建立真正的整体性审美体验和一种基于共情的审美交流与人际交往。

    C.审美教育必须以人的整体性和自由为出发点,通过情感教育,以审美意识形态为媒介进行审美交流,达到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的融合。

    D.在文化经济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进行艺术表演和艺术传播为个体自身在人类学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当代所需的真正的审美教育的范畴的一项是( )

    A.小丽通过艺术培训,考入清华美院

    B.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D.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短视频在当代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和不足。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叹惋。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陶渊明《归去来分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是化用了《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2)《积雨辋川庄作》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他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

    (5)《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_____________”,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___”。

    (6)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

  • 6、请补写出下列空缺的部分。

    (1)《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向晋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3)《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旅夜抒怀》中以描绘雄浑阔大的景象反衬作者苦漂泊的悲怆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3)杜甫在《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是:_____  ,_____  。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 一文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灵石三峰

    陆 游

    其一

    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

    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曲小诗中。

    其二

    晓日曈昽雪未残,三峰杰立插云间。

    老夫合是征西将,胸次先收一华山。

    (注)①曈昽:太阳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奇峰迎面扑来,以诗人的心理骇怕和所受惊吓,形成文势的跌宕。

    B.“千仞”高山写入一首“小诗”,大和小的对立显示出诗人扛鼎的笔力。

    C.“三峰杰立插云间”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灵石三峰高耸入云的挺拔之势。

    D.“征西将”一句是说自己是西征的将领,将要一一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2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通过这两首浅中有深,平中有奇的写景小诗可以读出什么样的诗人情怀?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   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久之,单于使(李)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廪食,廪,米仓;廪食,文中指匈奴官府供给的粮食。

    B.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皇帝所乘的车。

    C.春秋,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也指年纪,“春秋高”意思为年纪老。

    D.《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逐渐伤愈,单于就派使者告知苏武,想借审处虞常的机会迫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使张胜吓破了胆,在卫律威逼之下,张胜贪生请降。

    B.卫律对苏武软硬兼施,威逼不成,又以自己投降匈奴后,单于赐他官爵,享尽荣华富贵的亲身经历劝说苏武;苏武却毫不动摇,怒斥卫律。

    C.单于越发想要苏武投降,先是把他囚禁在大地窖中,不给吃喝,几日不死;又把他遣送到荒无人烟的北海放羊,说等羊群下崽才放他归汉。

    D.汉朝降将李陵被单于派到北海,为苏武置酒设乐,并摆明利害,推心置腹地劝降,结果与苏武连饮数日,但始终不能动摇苏武对汉朝廷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5】选文中李陵劝降苏武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庄子的朋友种了一颗葫芦,结果这葫芦很大,比一般的都大,这位朋友就说,这么大的葫芦不能用来做瓢盛水,也不能用来做其他器皿用来装东西,要它干啥呢?庄子看到了说,你可以把这个葫芦做成一个舟,然后在湖上泛游,岂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庄子的一席话,点醒了这位朋友。

    古代的文化经典故事,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