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秦皇岛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粉色荷花箭是监事白洋淀的哨兵。

    B.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水生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D.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几个女人各自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 2、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描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黄盖等。

    B.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C.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人,苗族。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D.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作品的品质和创作者的精神取向相关,这意味着有了雄伟的人格即能写出雄伟的作品。

    B. 艺术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者需要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C. 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技巧和态度制约着作品质量,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

    D. 经典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提出总论点,中间两段提出分论点,而末段重申总论点,形成总分总结构。

    B. 文章从经典的内涵、作者的德艺和创作的艰辛等方面,对文艺创作进行了论述。

    C. 文章第三段在提出观点后,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德艺方面的要求。

    D. 文章引用我国古人的名言、路遥的墓志铭、托尔斯泰的名言,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艰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工作者需要修艺,还要养德,并坚持一生,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

    B. 错误倾向、低级趣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养德格格不入。

    C. 文艺工作者想要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需要有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

    D. 只要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呕心沥血创作,就能写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北伐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元嘉北伐,宋文帝就是由于草草从事,想创建“______”的壮举,结果却“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寓意深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也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自然万物的繁荣滋长。

    (2)王勃《滕王阁序》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秋天的山容水态,色彩变换美不胜收。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诗人借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愤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写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遐思冥想。

    (6)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梦境,实则可理解成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名篇名句默写。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衬托手法,借鸟兽从侧面写蜀道的高危。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马说》中写道,即使有名马,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险恶生存环境中,不能展示千里的才华,无法成为千里马。

    (3)《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戴叔伦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

    心送秦人趋凤阙,月随阳雁极烟霄。

    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

    1】(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时令环境,渲染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是“诗眼”。

    B. 颔联写登楼望月所见,“楚山”、“独遥”暗示诗人的处境,寓情于景。

    C. 颈联写望月所思所感,将“月”拟人化,与“雁”相映衬,手法奇妙。

    D.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月夜送友人往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感慨。

    2】(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怎样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   董昭,公仁。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绍闻之,使昭领钜鹿。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三年,昭迁河南尹。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董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成年男子在本名之外另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别人的字,一般表示尊敬。

    B.秦汉时期,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掾史。

    C.檄是古代用于官方的文书,如果在其上插鸟羽,则表示十分紧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

    D.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被用来指开国之君,也有不是帝王而被后人追授的,文中的曹操就是这种情况。

    3请简要概括董昭“弃袁投曹”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

    (2)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微写作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平凡的世界》中某些人物接近上述仁者的标准。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