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②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④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⑤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负面印象。

    ⑥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 2、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长短相 

    A. 不失其所者   B. 为无为,无事

    C. 是以圣人犹   D. 吾老以及人之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菱   荡

    废  名

    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过桥的地方有一座石塔,名叫洗手塔。人说,当初是没有桥的,往来要“摆渡”。一位姓张的老汉,专在这里摆渡度日,头发白得像银丝。一天,何仙姑下凡来,渡老汉升天,老汉道:“我不去,城里人如何下乡?乡下人如何进城?”但老汉这天晚上死了。清早起来,河有桥,桥头有塔。何仙姑一夜修了桥。修了桥洗一洗手,成洗手塔。这个故事,陶家村的陈聋子独不相信,他说:“张老头子摆渡,不是要渡钱吗?”摆渡依然要人家给他钱,同聋子“打长工”是一样,所以决不能升天。

    菱荡圩是以这个菱荡得名。

    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菜园也在这里。

    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而是陈聋子的。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他,尤其是那般洗衣的女人——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竭了到菱荡来洗。菱荡的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捶捣杵的相呼应。野花做了她们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被她们踏成了路。

    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二老爹的菜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二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如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坐划子菱叶上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聋子总是这样的去摘菱角。

    有一回聋子送一篮菱角到石家井去——石家井是城里有名的巷子,石姓所居,两边院墙夹成一条深巷,石铺的道,小孩子走这里过,故意踏得响,逗回声。聋子走到石家大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两条狗朝外一奔,跳到他的肩膀上叫。一条是黑的,一条白的,聋子分不开眼睛,尽站在一块石上转,两手紧握篮子,一直到狗叫出了石家的小姑娘,替他喝住狗。石家姑娘见了一篮红菱角,笑道:“是我家买的吗?”聋子被狗吓呆住了的模样,一言没有发,但他对着小姑娘牙齿都笑出来了。小姑娘引他进来,一会儿又送他出门。他连走路也不响。

    以后逢着二老爹的孙女儿吵嘴,聋子就咕噜一句:“你看街上的小姑娘是多么好!”

    他的话总是这样的说。

    一日,太阳已下西山,青天罩着菱荡圩照样地绿,不同的颜色,坝上庙的白墙,坝下聋子人一个,他刚刚从家里上菜园来,挑了水桶,挟了锄头。他要挑水浇一浇园里的青椒。他一听——菱荡洗衣的有好几个。

    走回了原处,扁担横在水桶上,他坐在扁担上,拿出烟杆来吃。

    衔了烟偏了头,听——

    是张大嫂,张大嫂讲了一句好笑的话,聋子也笑。

    烟杆系上腰,扁担挑上肩。

    “今天真热!”张大嫂的破喉咙。

    “来了人看怎么办?”

    “把人热死了怎么办?”

    “哎呀——”

    “我道是谁——聋子”

    聋子眼睛望了水,笑着自语——

    “聋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老汉为他人考虑不想升天和何仙姑下凡修桥洗手成塔这一神话传说给菱荡这一水乡增加了传奇色彩。

    B.文章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如“绿草散着野花”“青天罩着菱荡圩照样地绿”均体现出恬淡、清新的自然美。

    C.文中“打长工”“打一栈”“小划子”“打回旋”这些口语的运用颇为传神,既表述简洁又契合人物的身份。

    D.陈聋子白语“聋子”,人们叫他“聋子”,他却能听清楚女人对话说明他并不聋,只是为避嫌不愿和女人交往。

    2小说塑造陈聋子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本篇小说通过片段式情节连缀成一幅过去的南方水乡世俗图。请择三处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3)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两次说过类似的话,一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节选)》表明“明明德”先决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老子》四章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事立教”的目标所在。

    (4)《老子》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

    (6)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将进酒》)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冲表明无论身处何在,都必以国君和人民为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___________”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中,孟子认为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 ”,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二)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①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曾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词即写途中观感。②蒨罗裙:蒨,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主要描写村中姑娘们穿上红色罗裙、三三五五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

    B.“旋抹红妆”传神贴切,既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又表现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

    C.次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姑娘们三五成群地挤在棘篱门前,其活泼、自然的神态不言而明。

    D.“相挨踏破蒨罗裙”生动描写了姑娘们在推挤中踩破罗裙的场面,表达了姑娘们的懊恼之情。

    【2】本词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祭祀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越国以远 鄙:把……当作边邑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节

    C. 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 失其所,不知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乱易整,不武

    A. 烦执事

    B. 阙秦利晋

    C. 谈笑

    D. 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交代烛之武出城的时间和方式,暗示了郑国被围的严峻形势。

    B. 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说明他有清晰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C.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说服秦伯退兵,成功解除危机。

    D. 选段记事完整,情节生动,文字简洁精炼,有很强的表现力,堪称叙事典范。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对人与人的关系有过很多思考。他曾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对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表述,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