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首联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C.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D.末尾两句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篇,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C.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和燕歌行都是乐府旧题,属古体诗。
D.“因而和之”,和(hè),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
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 )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⑥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有删改)
【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
(1)xuàn( )富 (2)贵胄( )
【2】第②段从 和 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
【3】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 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 “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 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义的表现。
【4】(小题4)第⑤段论证很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 ④②③①⑤ B. ①⑤④③② C. ①⑤③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6】(小题6)请从所学课文中再举一个能够体现作者所说“贵族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警醒我们在跟人相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严己宽人。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君子无论是急迫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做。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善于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存在的诗句是“ , 。”
(2)《师说》中,揭示世俗嘲笑从师者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不能称为老师的句子是“ , ,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居住地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环境的句子是“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个哲理.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愚民”政策的集中表现。《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这一做法。
(3)在《朝天子·咏喇叭》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宦官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4)《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得难失易”的现象,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其原因。
(6)小刚的偶像是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太史公用来表达写作《史记》目的的话语激励小刚,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成一家之言”。
8、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5)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6)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7)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________________。(《论语》)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琵琶行》中先写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再写“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一曲终了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3)韩愈在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以赠李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泠泠”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
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
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
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对报效国家的美好前景抱有坚定的信心。
【2】简要概括诗人“愁”从何而来。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2、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只有仁人才能知道喜爱何人、厌恶何人。”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