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运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与“直夜溃围南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项王乃复引兵而   B.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遥襟甫畅,逸兴飞   迅速

    B. 水尽而寒潭清   清澈

    C.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

    D. 犹有所者也   凭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到天心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包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出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标题引自邵雍《清夜吟》的第一句,给读者一种“清凉明净的意味”,暗示了本文“心灵要有月般的光明”的主旨,又充满诗意。

    B.月是文章组织结构展开的核心线索,作者对月的赞美,彰显了他向善向真的至美情怀,温馨典雅,读后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C.“每个人心中都有月亮埋藏,但我们却不知道”,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追求物质而失掉心中之月的深深忧虑,体现了作者关注生命的人文情怀。

    D.文章从天上之月写到人心中月,强调了拥有心灵之月之于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启示我们世间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而不是在眼里。

    2文中引用王阳明和邵雍的两首诗有何作用?

    3作者认为:只有心灵有明月,才有人生的永恒之美。对此你有何感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江南,想象故国变化,用“____________”两句传递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情。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如果不能吸取教训,终将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

    (3)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嘲讽;“_____?”一句第二次出现,表现斥鴳对大鹏的不认同。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屈原发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离骚》“言近旨远 ”的特点。

    (2)贾谊《过秦论》 用秦国前盛后衰进行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明秦国统理八州征服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明秦国因陈涉起义而灭亡。

    (3)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结论,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力戒骄侈。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两句,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表明了友人所去之处。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比列子“御风而行”更高的境界是“ ____________”,什么也不需凭借,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人写抵达家园时院子里的小路虽然快要荒芜,但“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明坚芳之节仍在;写暮色将至,自己“________________”,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坚贞之节不渝。

    (2)《滕王阁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登上阁楼看到的渡口处热闹繁华的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指出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并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庙宇下迎神赛社的热闹景象,意指人们早已忘记亡国的耻辱。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角度刻画了周瑜,“________________”写其服饰,大敌当前却依然是风度闲雅;“________________”写其战功,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要好好珍惜。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2)《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小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句出自《孟子》,是说有一个齐国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余下的酒饭,回家后洋洋自得,竟然向妻妾夸口说是权贵请自己吃饭。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下列诗句中,与“人乞祭余骄妾妇”一句所使用表现手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两首诗都描写了清明时令的郊野景象,但呈现的氛围与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比较。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磨勘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C.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D.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 狱:刑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程氏亲授书   焉用亡郑陪邻

    B.梁山泊   其身也,则耻师焉

    C.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可   臣敢上璧

    D.卒不得大用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