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鸟抛软语丸丸落。
C.风来花底鸟声香。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国家制定《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目的是便于有利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该条例是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法规。
B. 老人桑迪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C.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D. 老舍作品中那些充满人道精神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变形展示人物心灵,成为鲁迅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亚投行的成功建设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B.近期,经济低迷,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既没有工作经验,又身无长物,往往被拒于就业门外。
C.他的作业写得真是太难看了,简直目不忍视。
D.现在罪犯的作案手段之高明,方法之多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因,趁着。
B.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表顺承。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为政的才能。
D.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 作,演奏。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带一路”构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得到了亚非国家媒体一片溢美之词。以合作与发展为目标所成立的“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亚投银行”受到各国欢迎。
②《敢问路在何方》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标志性音乐,旋律高亢苍凉,意境恢弘深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风貌。
③《爱情公寓4》播出后,虽然该剧导演一再表示还没有开拍下一季的计划,但网上关于《爱情公寓5》的猜测一直风生水起。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给文化生活以有益启发的同时,也带来急功近利与浅薄浮躁;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
⑤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⑥诗并非仅仅属于白领,同样属于下里巴人,曾经是我们许多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
刘卫平
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石碓是用来舂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刘三接过纸条,啃两个红薯就出发了。到东岭寨有十来里路,刘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刘三不认识晏学光老爷,但他听说过晏学光家世代是地主,晏学光更是一个有名的“烂秀才”(指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在村头,刘三看到一个提着箢箕握着耙子捡狗粪的老头,刘三就问:你知道晏学光住在哪里吗?刘三这句话一出口就为他以后的遇险埋下了“祸根”。他不该在“晏学光”这个名字的后边省掉“老爷”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捡狗粪的老头,正是“烂秀才”晏学光。当刘三按老头所指来到晏学光家时,他总觉眼前的学光老爷与村头拾狗粪的老头很像,只是衣着有优劣之别而已。当时刘三并未在意,他毕恭毕敬地把纸条递给学光老爷。学光老爷一看,就笑了,学光老爷笑着说:德仁老爷也真是的,连借个石碓坑也要写条子,你扛去就是了嘛!刘三顿感惊讶,他没想到德仁老爷打发他爬十来里山路跑来,竟然是为了借一个石碓坑。刘三顶着那个百把斤的石头苦不堪言,越走越气恼。其实德仁老爷哪是要他借什么石碓坑呢?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烟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秀才”,仅仅因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扛着石碓坑走山路。这个缘由,刘三当时自然不知道,他正一喘一喘地爬过一道道山梁,蹬过一条条溪涧,一步步走近山梁上那只即将到来的老虎,并最终与老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山道上对面而峙了。
刘三与老虎对视了四五分钟,双方仍然一动不动,身子一动不动,眼睛一动不动,路边的树叶一动不动,四周的空气也一动不动。四五分钟光景,在刘三的感觉里仿佛经历了四五个世纪。刘三的腿脚麻了,嗓子干了,眼睛酸痛了,头发一根根像钢针似的竖起来了,一句话,刘三真的支撑不住了。崩溃之际刘三的脑子里倏忽灵光一闪,他有意转动了一下眼珠子,眼角的余光仍然看着老虎,正眼却佯装看别处。刹那间,只听见“嗖”地一声响,老虎从路边一冲而下,如一道黄色的闪电倏地不见了踪影。刘三当即瘫软在山坡上。
后来,刘三从有经验的老者那里听说他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正是得益于他头顶的石碓坑。老人们说,老虎扑食时,首先要估量一下它的血盆大口能不能一口叼下食物的头,能叼下的,呵起就走,不能叼下的,一般不敢贸然进攻。刘三肩上扛着一个四方形的石头脑袋,老虎自然不敢扑上来咬他,说不定老虎反而被骇住了呢!
多年以后,当湘中山区的华南虎绝迹时,饱尝贫苦的刘三已子孙满堂。他总是告诫晚辈要发狠读书,刘三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湘中方言把大官戏称为“大脑壳”),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看,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就以“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来设置悬念,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和探索兴趣。
B.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有些短句更是加深了这一特征,如“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活画出刘三遇到老虎时惊恐的神态。
C.小说在对刘三与老虎对视的描写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再强调“一动不动”传神地写
出了刘三当时的紧张恐惧和度日如年的感觉。
D.晏学光只是因为刘三在称呼他时省掉“老爷”二字就有意戏弄他,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2】文章最后用刘三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对此你如何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青春年少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气魄。
(2)《芣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人们采到芣苢时欣喜的心情。
(3)《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如其礼乐,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夜书怀》中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窦巩在《南游感兴》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鹏鹃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表达出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抒发了悲伤嗟悼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许多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充完整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侍坐》一文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宋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杜诗写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描绘出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一簇”或“一两丛”,也能见出季节景致。
D.两诗中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但表现手法与作者心境皆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①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②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③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⑤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⑦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⑧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⑨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
B.①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②若是其甚与 ③若入前为寿
C.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明以教我 ③而况于明哲乎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 ②杀人如不能举 ③戍卒叫,函谷举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固知王之不忍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②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D.①为不用力焉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文中画线的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未之闻也 ②莫之能御也 ③何由知吾可也 ④王坐于堂上 ⑤将以衅钟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⑦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⑧无伤也,是乃仁术也⑨然则一羽之不举
A.①②③⑨/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⑦/⑤⑥⑧/⑨
D.①②③⑨/④⑥/⑤/⑦/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用武力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回避了这个问题,撇开霸道之事转而谈论行王道之事。
B.孟子用“以羊易牛”的事例,指出“不忍”是行王道的基础,分析齐宣王有“保民而王” 的可能,也为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作铺垫。
C.孟子用启发式问答解决了齐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内心有所触动,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表示衷心悦服。
D.孟子以有人能“举百钧”而不能“举一羽”,能“察秋毫之末”而不能“见舆薪”为例,鲜明地阐明“王之不王”的原因是“不为”。
【5】对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远离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B.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我不忍心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事来麻烦您身边的办事人员呢?)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秦朝时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把我救下来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
(2)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写在了计分器上,艰苦奋斗、永不言弃贯穿在努力的全过程。(李洪兴《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3)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郎平)
电影《夺冠》的热播,带领观众重温了中国女排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们又一次认识了女排精神。
你是如何认识女排精神的?女排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平教练写一封信,统一署名“华兴”。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表达得体,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