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B. 锱铢,古代的质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十二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C. 麾下,原意为将帅指挥士兵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将帅自己的谦称。
D.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骚体”风格,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主要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辞赋,由西汉刘向编辑而成。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章乃器写文章可谓倚马可待,他往往能在与大家边聚餐边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救国会的各种文件、宣言的起草,文稿只需略加修改即可发表。
②读者保持怀疑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师心自用,竟将古今作者稀疏踩在脚下,美其名曰“推到百代圣贤,开拓万古心胸”。
③从王锋火海救人,到最美教师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再到好医生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各行各业从善如流的故事无一不深深感动着国人。
④整顿文风的一个要求是要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播真理。语言晦涩难懂,空话套话连篇,形式单一僵硬,是宣传思想工作之大忌,是没有效果的。
⑤元宵节刚过,大批民工兄弟告别亲人,揣着梦乡走出家门,踏上外出务工之路,广大农村地区又将长期进入十室九空的状态。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住房租赁成为与住房销售并重的住房市场支柱,既是妥善解决过去住房体系失衡的现实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
随着住房租赁被确立为我国住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住房租赁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至少48个城市出台住房租赁政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参与住房租赁市场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当前,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松懈不得。一方面,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削弱,让新市民住有所居,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住房供给“重售轻租”的积弊仍然存在,住房租赁市场发育不充分、租赁关系不稳定、管理不规范、权益不清晰,买房成了新市民增加安全感、融入感、成功感的“华山一条路”。
正因如此,培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住房租赁与住房销售并重,共同支撑住房市场,既是妥善解决过去住房体系不平衡、住房制度不完善的现实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战略布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是一时之计、一时之策,而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远制度安排和部署。这就需要从政策制定层面跳出楼市阶段性调控的惯性思维,着眼于城市化进程、大规模人口转移、城市劳动力供应等长远趋势,多策并举、建章立制,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
同时还要看到,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监管机制,防止形成新的寻租地带。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提升租赁住房的配套服务水平,只有让租赁住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低于同地段商品住房,才能让租赁住房具有与购买住房同等的吸引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站在战略高度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城市化、人口转移和住房制度的难题,就能逐步破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有望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摘编自徐立凡《让住房租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使住房租赁成为我国住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 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削弱,新增市民的住房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C. 一些城市的住房租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租房就成了新市民的唯一选择。
D. 培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住房新制度,使住房租赁成为住房市场最主要的支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要使住房租赁成为重要的住房市场支柱,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B. 文章在论述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时,以至少48个城市出台租赁政策为论据。
C. 文章在论述住房租赁市场仍然不能松懈的原因时,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D. 本文层层深入进行论证,逻辑性强;结尾引用十九大报告,重申论点,首尾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远制度安排和部署。
B. 制定住房政策时要跳出阶段性调控的惯性思维,着眼长远,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
C. 想让租赁住房与商品住房有相同的吸引力,其配套设施建设也需要重点考虑。
D. 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要强化监管机制,或者提升租赁房的配套服务水平。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点明的人是庄子认为真正逍遥的三类人。
(2)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
(3)《春江花月夜》中,作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来描摹月光,同时也表现了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无法排除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
(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华民族有崇德尚义的传统,在孔子这里,“义”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他曾说:“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
(2)《论语》中“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说的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 ,_______。”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则不复也。”
(5)子曰:“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秦的奢侈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后,他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后世统治者提出了警告。
(3)杜甫《阁夜》中写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概括描述滁洲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坳堂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题“旅夜书怀”,意思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
B. 第一联写近景:微风吹着江岸上的细草,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C. 第二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D. 诗的前四句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置于细草、孤舟中,雄浑凄怆。
E. 第三联写诗人愿意因诗文而出名,肯定官职到老即应该退休。
【2】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尾联。
1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注],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旷野上。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
君子能修A其道B纲而C纪之D统而E理之F而G不能为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指攻打、讨伐,与《老子》“自伐者无功”中的“伐”词义不同。
B.以,指认为,和“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以”词义相同。
C.安,指哪里、怎么,和《大学之道》的“静而后能安”的“安”词义不同。
D.知,通“智”,指有智慧的,和“知者不惑”的“知”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下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5】子贡给孔子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孔子为什么不赞成子贡?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5月19日,人民网安徽频道报道:在今年的毕业生群体中,安徽医科大学有62个毕业生宿舍全员考取研究生(含推荐免试生),该校共578名同学考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一位同学回忆考研过程说,一个人也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们宿舍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每个人都脚踏实地,无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都认真对待,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合作学习”。
以上报道,对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