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无能为也已

    B. 往而不反者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此亡秦之续耳

  •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幽暗 胸脯 迟钝 昂首阔步

    B.宽恕 委屈求全 怜悯 无影无踪

    C.皱褶 温馨 磨蹭 梳装打扮

    D.笼罩 荆棘 车厢 五采缤纷

  • 3、下列描述诗人的对联与诗人词人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1)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桃源无意,黄发垂髫怡哉乐;南岳有情,青山飞鸟悠然佳

    (4)大明湖畔,趵突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 杜甫 陶渊明 辛弃疾

    B.辛弃疾 杜甫 陶渊明 李清照

    C.苏轼 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D.辛弃疾 白居易 李白 李清照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

    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

    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

    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

    A. ⑥④③②⑤①   B. ③②⑤①⑥④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②④⑥①③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

    B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D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低收入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没有更多的钱用于知识付费。近几年,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但在知识需求与支付能力增长时,学习和付费不可持续,其原因一是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二是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这要求知识提供者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了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例如云服务中的SaaS,是指软件产品不收费,按软件使用(即服务)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材料二:

    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

    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朗读技巧怎么练?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世界著名古典音乐赏析、Vlog制作入门技巧10讲、职场心理成长20课,诸如此类的音视频课程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制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

    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是有经济成本的,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是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不计其数的电子书、唾手可得的知识百科、种类丰富的顶尖大学公开课和音视频教学,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

    为何还要去付费获取知识?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知识匮乏,跟不上科技尤其是智能化科技的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想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知识类内容“天生有付费基因”。当然,不断提升的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技术,以及消费模式中体验式消费比重的显著增长,这些都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知识付费,购买不等于获得,有解并不意味着受教,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真正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学习知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说的这些为学之道,在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

    (摘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知识付费和知识产品免费这两个阶段叠合在一起,后者对前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前者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

    B.从知识供给方的角度看,知识提供者只有实现从以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急用户之所需,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

    C.与工业时代不同,在数字时代,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呈现出新的面貌。

    D.知识付费终究只是一种购买和消费方式,要想真正获得知识,消化知识,知识消费者还需借鉴古人潜心钻研切磋的为学之道。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付费还没火透,又遇到免费浪潮:这说明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B.知识生产者可向用户免费提供知识,但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用户免费获得知识,付费享用服务:商家和用户各得所需。

    C.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铺天盖地,各种知识和资源唾手可得,这些是知识付费作为话题被提出的重要原因。

    D.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宁可花钱快捷购买所需的知识,也不愿花更多时间在海量信息中无偿筛选那些高价值、个性化的知识。

    【3】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用户在互联网上下载《三国演义》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B.用户可以在抖音平台上与好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C.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浏览《红楼梦》的全部内容。

    D.用户免费下载某APP后,在使用过程中需支付一定费用。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关于知识付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内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登岳阳楼》中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景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词中常可见到“流水”这一意象,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统治者以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_______________,来洗涤旧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题目要求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长沙》中描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表达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送行人的激愤神态来烘托送别氛围的两句是“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冉有陈述自己“足民”志向后,又补充了“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显得十分谦虚。

    (2)《阿房宫赋》中最能表现“秦人”对珍宝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木受绳则直,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 “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 “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 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圣人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之章,可羞于鬼神,可御于王公。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而以显父母也。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是故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者,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

    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自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

    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节选自《潜夫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

    B.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

    C.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

    D.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也称作《周易》,它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书经。

    B.祖考,指祖先,也可指已故的祖父或父祖辈的人。文中的祖考是祖先、先人的意思。

    C.学士,南北朝以后司文学撰述的官员称呼。文中的学士指掌管文学的官员。

    D.君子,先秦时是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含义。这里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即使是圣人和极有才能的人,他们的才智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B.第二段以蚕丝加入五色制成朝祭之服为例,说明学习要加入自己的思考。

    C.作者认为当世学士受到财富或贫穷的干扰,以致最终在学业上难有所成。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踏上时光列车,重温中华大地40年沧桑巨变,有人看到了时代变革的足迹,有人看到了民生多彩的画卷,有人看到了“你”“我”的故事……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你看到了什么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