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黄昏日暮,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到丰子恺先生那副话《人散去,一钩新月天如水》,只看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①不知不觉,一弯儿月挂上柳梢头 ②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③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得意境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④②①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③④①
2、阅读下面文字,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为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块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对联在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A.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袁隆平主持的“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正式立项开展研究。
B.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C.对于他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D.《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 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 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 为之感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
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
D.沉醉 描画 奋斗
5、下列对《荆轲刺秦王》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借蒙嘉之口,打通接近秦王的通道,为廷刺秦王提供了宝贵机会。
B. 秦武阳捧着燕国的地图跟在荆轲后面走向秦王的大殿时,吓得脸变了颜色,荆轲巧妙解释,才消除了秦王的怀疑。
C. 荆轲手拿匕首追赶,秦王绕柱逃跑,大臣们未带兵器,殿下侍卫无秦王的命令又不能上殿,惶急中没有攻击荆轲的办法。
D. 正在秦王万分危急的时刻,侍医夏无且举起手里拿着的药囊把荆轲打倒在地,秦王拔出剑来,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
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
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
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
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一杆旗!” 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
司令自己也惊呆了——
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日本鬼子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
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
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
“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
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
会场一片肃然中。
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
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
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
“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
“你婆呢?”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
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
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
“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
“教给你了没?”
“我能唱几段。”
“那你就唱几句。”
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一生……”
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
“三娃。”
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
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
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司令率领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在黄河边跪拜八百勇士英灵的情景,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吸引读者。
B.对黄河河面浊浪翻卷、悬崖石壁陡峭冷峻、战马昂首挺立等场景的描写,营造了雄壮悲怆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母亲深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D.“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牺牲的悲壮,又表现司令对招募娃娃兵入伍的后悔和对他们牺牲的痛惜。
【2】小说结尾处写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母亲得知胜利的消息“喜极而终”,使情感哀婉低沉,突出孙司令未能尽孝的悲剧,丰富了人物形象。
B.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突出了母亲的形象,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
C.写母亲理解、支持儿子上战场,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强大凝聚力。
D.回忆和现实交错,明线与暗线交织,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3】关于小说叙写受降仪式的内容有何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有人说,陈忠实的创作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问句表明孔子对公西华的才德给予了充分肯定。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3)作为人类较早驯化的牲畜之一,马在中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与“马”有关的古典诗文也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一文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句,分别指出了楚怀王荒唐,群小嫉恨,时俗取巧的污浊绝望之境。
② 《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赤壁赋》里深情地描绘曹操在战场之上饮酒作诗的豪雄形象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⑤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阔大的胸襟和气魄。
(2)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表达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描绘了安详静谧的乡村田园风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班级召开家长会,许多家长应邀到会。你作为主持人向与会家长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今天,尊敬的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会议,令我们十分激动。曹操在《短歌行》里说________,________,尽管我们没有准备准备美妙的音乐,但我们可以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3)《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仰天大笑出门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7)_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8)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 。(《采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使用问句,诗人希望白居易到惠远的东林寺住住,因为那里可以远离尘世。
B.第三句中“湓浦”在江州附近,“似衣带”,形容水面狭窄,意为湓浦离庐山很近。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2】本诗包含对朋友的劝告和开导的意思,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吨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塑,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察,格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
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
京师已平,帝欲召浑城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日:“大难始平,而百役玻擦之民、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茸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1),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待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判度支,卒官,资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
(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
【注】(1)亵人,受宠幸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B.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C.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D.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
B.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C.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
D.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B.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
C.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碱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
D.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
(2)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
【5】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
14、请以“寻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