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 “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进兵略地   封之  踞以骂曰  ④樊於期乃  ⑤其人居未来  ⑥使使以大王  ⑦太子  ⑧发尽指冠  ⑨群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 3、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扎

    B.秦时与臣   游:交往

    C.沛公则车骑   置:配备,准备

    D.杀人如不能   举:尽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沛公居山东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5、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域外故事》专题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两块面包》中,女主人公玛莎认定巴姆勃格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画家,于是偷偷给他的面包上抹了黄油,这导致巴姆勃格的作品完全毁了。

    B.《芳邻》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邻居家的描述和自己家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展示了男权主义压迫下女性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C.《最后一便士》全文记叙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蛋糕店老板为一位穷苦的老人提供免费蛋糕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D.《大卫的机遇》中,主人公大卫在路边睡着之后,先后有美丽的姑娘、绅士夫妇和他的仇人来到他身边,但所有人最终都和他没有交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鸿门宴上的座次

    ①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的故事中,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②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也是很讲究的,它显示着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表现着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因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

    ③在堂上,其座位是以朝南方向为尊。我们在古书上常见到“南面”、“北面”的说法,这和我们今天用来表示方向的南面、北面不同。古代的“南面”就是坐北朝南,即面朝南坐,其位为尊为上;“北面”就是坐南朝北,即面朝北坐,这相对“南面”就有些低下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师生在课堂上教学,老师面朝南坐,学生则面朝北聆听老师的教诲。二是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对君主称臣则为“北面”。

    ④在室内,其座位则以朝东方向的为尊。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内而言。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我们今天口语里还常称客人为“西客”(并非“稀客”),就是由此而来。客人的座位在西,主人陪客的座位则在东了,所以把主人称为“东家”。

    ⑤现在,我们再看“鸿门宴”上的座位次序,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羽、项伯本是主人,可他们却占据了   A   尊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被安置在   B   座位上。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所以,我们说司马迁对“鸿门宴”上座次的描述绝非寻常之笔,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以上是就堂上和室内而言,如在车骑上则与此不同。车骑上的位次是以左为尊的。成语“虚左以待”,本意即为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以表示对人的尊敬。不过这里的“左”已泛指席位左边的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位置了。

    ⑦另外,我国后代常用左右来代替东西,即由室内座位上的以西为上为尊,引申出以右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的“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在廉颇之上,也就是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此外,在官职调动上,还有“左迁”的说法。所谓“左迁”,就是贬官、降职。

    ⑧我国古代的座次礼节虽然有着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我国古代人民文明、礼貌的体现。

    1下列与第①段“寻常之笔”中“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笔一划

    B. 点睛之笔

    C. 口诛笔伐

    D. 投笔从戎

    2联系上文,准确填写出项羽、项伯和刘邦的座位。

    A:坐_______________

    B:坐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从堂上、_____________三方面说明座次的位置。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显示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表示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

    B. 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君主称臣为“北面”。

    C.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古代车骑上的座次安排。

    D. 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所以座次在廉颇之左。

    5简要分析下列句中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座次的讲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注:“闾左”:闾巷左侧,在这里指贫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险峻的描写,转入对人事的关注。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愁苦之情。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之美。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

  • 8、补全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两句是:“_________”。

    (2)《归园田居》 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的比喻来表明要通过加强修身使得自己的品格更高尚更纯美。

    (2)曹操在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自比周公,表达自己虚心纳贤, 胸怀大志,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一心信奉老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当时盛行的虚无人生观提出批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荆轲决然赴秦、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①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高宗时曾任武功主簿、侍御史等。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后,骆宾王对其统治深为不满,曾为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文。

    ②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 ,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2】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合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试分条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怀珍,道玉,平原人。伯父奉伯,宋世为陈南顿二郡太守。怀珍幼随奉伯至寿阳,豫州刺史赵伯符出猎,百姓聚观,怀珍独避不视,奉伯异之,曰:“此儿兴吾宗。”

    元嘉二十八年,亡命司马顺则聚党东阳,州遣怀珍将数千人掩讨平之。宋文帝召问破贼事状,怀珍功不肯当,亲人怪问焉,怀珍曰:“昔国子尼耻陈河间之级,吾岂能论邦域之捷哉!”时人称之。桂阳反,加怀珍前将军,守石头。为使持节、督豫司二州郢州之西阳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建平王景素反,怀珍遣子灵哲领兵赴京师。升明元年,进号征虏将军。

    沈攸之在荆楚,朝议疑惑,怀珍遣冗从仆射张护使郢,致诚于世祖,并陈计策。及攸之起兵,众谓当沿流直下,怀珍谓僚佐曰:“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遣子灵哲领马步数千人卫京师。攸之遣使许天保说结怀珍,怀珍斩之,送首于太祖。太祖送示攸之。攸之围郢城,怀珍遣建宁太守张谟、游击将军裴仲穆统蛮汉军万人出西阳,破贼前锋公孙方平军数千人,收其器甲。

    初,孝武世,太祖为舍人,怀珍为直阁,相遇早旧。怀珍假还青州,上有白骢马,啮人,不可骑,送与怀珍别。怀珍报上百匹绢。或谓怀珍曰:“萧君此马不中骑,是以与君耳。君报百匹,不亦多乎?”怀珍曰:“萧君局量堂堂,宁应负人此绢。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太祖辅政,以怀珍内资未多,二年冬,征为都官尚书,领前军将军,以第四子宁朔将军晃代为豫州刺史。或疑怀珍不受代,太祖曰:“我布衣时,怀珍便推怀投款,况在今日,宁当有异?”晃发经日,而疑论不止。上乃遣军主房灵民领百骑追送晃,谓灵民曰:“论者谓怀珍必有异同,我期之有素,必不应尔。卿是其乡里,故遣卿行,非唯卫新,亦以迎也。”怀珍还,仍授相国右司马。

    怀珍年老,疾笃,上表解职,上优诏答许,别量所授。其夏,卒,年六十三。遗言薄葬。世祖追赠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敬侯。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国子尼:本名国渊,三国时曹操部将,从不虚报战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儿兴吾宗     方:将要

    B. 怀珍功不肯当     让:辞让,推让

    C. 怀珍还青州     假:休假

    D. 亦以迎     故:原因,缘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B. 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C. 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D. 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男子二十、女子许嫁时取字,一般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B. 元嘉,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 布衣,古代平民百姓因为经济贫困大多只能穿棉布的衣服,故平民百姓乐为布衣,尚未出仕为官的读书人也多以此自称。

    D. 乡里,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这处曰里。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称为乡里、同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怀珍幼年表现奇异。幼年到寿阳时,百姓都围观赵伯符出猎,只有刘怀珍避而不看,让他的伯父感到奇异。

    B. 刘怀珍对太祖忠心。沈攸之派遣使者劝降,刘怀珍杀掉沈攸之的使者,将首级送给太祖,以示忠心。

    C. 刘怀珍深受太祖信任。太祖派萧晃替代刘怀珍担任豫州刺史,有人怀疑刘怀珍会拒不从命,太祖明确表明信任刘怀珍。

    D. 刘怀珍年老仍受皇帝恩遇。刘怀珍因为年老病重,请求解除职务,皇帝特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同意了他的请求。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君此马不中骑,是以与君耳。君报百匹,不亦多乎?

    (2)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故事中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竟成了“稀世之宝”,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珍惜”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