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亳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经过数学老师耐心的启发,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人民,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都在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并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思想也同样创造财富和社会进步。

    B.访谈调查一般可按照编拟问题、设计目录表、确定课题、正式谈话并记录、选择对象、整理并分析谈话记录几个步骤进行。

    C.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京西安铁路沿线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堰墩发现了西周中晚期的村落遗址。

    D.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感受时,悲欢怨爱,两两相反;       。在现实世界中处处都是牵盼冲突,在意象境界中尘忧俗虑都能洗濯净尽。

    从感受到回味   在回味时 悲怨亦复有趣 欢爱固然可欣

    从实用态度变为美感态度 是由实际世界跳到意象境界

    A①⑥⑤②④③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③④①⑤⑥ D①⑤⑥②④③

     

  •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对的一项是( )

    A.函陵(名词,军队)   其乏困(通假字,通“供”)

    B.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   持千金之资物(名词,钱币)

    C.旦日土卒(动词,犒劳)   常以身蔽沛公(名词,翅膀)

    D.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   谁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古代陵墓。

    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C.随着船政制造的轮船与日俱增,驾驶人才紧缺和远洋演练缺乏成为船政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月(节选)

    鲁迅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

    “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夷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夷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

    “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

    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又没有钱,只有五个坎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鸡。

    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倒有些愿意了,但是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轿,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刚到走惯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②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触,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

    “哈哈,我以为他早到海边摸鱼去了,原来还在这些地方干这些勾当,怪不得那老婆子有那些话……”羿想。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幸而月亮却在天际渐渐吐出银白的清辉。

    “嫦娥一定生气了,你看今天多么晚。”羿想。“说不定要装怎样的脸给我看哩。但幸而有这一只小母鸡,可以引她高兴。”

    马自然而然地停在垃圾堆边;羿一看,仿佛觉得异样。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赵富。

    羿低了头,想着,往里面走,三个使女都惶惑地聚在堂前。

    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想了些时,才问那呆立在下面的使女们道——“太太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掌灯时候就不看见了,”女乙说,“可是谁也没见她走出去。”

    “你们可见太太吃了那箱里的药没有?”

    “那倒没有见。但她下午要我倒水喝是有的。”

    羿急得站了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地上了。

    “你们看见有什么向天上飞升的么?”他问。

    “哦!”女辛想了一想,大悟似的说,“我点了灯出去的时候,的确看见一个黑影向这边飞去的,但我那时万想不到是太大……”于是她的脸色苍白了。

    “一定是了!”羿在膝上一拍,即刻站起,走出屋外去,回头问着女辛道,“那边?”女辛用手一指,他跟着看去时,只见那边是一轮雪白的圆月,挂在空中,其中还隐约现出楼台,树木;当他还是孩子时候祖母讲给他听的月宫中的美景,他依稀记得起来了。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他忽然愤怒了,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

    “拿我的射日弓来!和三枝箭!”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逢蒙:是我国古代善射的人,相传他是羿的弟子。②逢蒙射羿的故事:在《孟子·离娄》中有如下的记载:“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妇人道听途说来的关于逢蒙射杀猎物的描述,体现了她的人云亦云,也一定程度折射了当时民众的无知。

    B.逄蒙阴险狡诈,背叛羿,但他却因不知啮镞法被羿打败,可见羿早就知道他会谋害自己,所以传授技艺时有所保留。

    C.羿确定妻子嫦娥偷吃仙药“私”奔月亮后,内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狐疑不安到确认后的愤怒,甚至有了射月的念头。

    D.本文中的嫦娥容易为生活琐事而生气,不念及丈夫对她的感情,弃夫而去,这颠覆了嫦娥在人们心中的女神形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段运用语言、心理、外貌、动作等多种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为日常生活而奔波的落寞英雄的形象。

    B.小说多处运用短句,表达简练而又不失准确,如描写羿拉弓射月的语段几乎都是短句,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C.小说构思巧妙,多处写到月,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有助于展现羿的复杂性格,同时照应了题目,使小说结构更为紧凑。

    D.小说以羿和嫦娥的“故事”为蓝本,用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等新的方式来讲述,体现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3】有人认为鲁迅《故事新编》里的小说都有这样的“调子”:崇高的与嘲讽的,悲壮的与悲凉的。请结合本篇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 ”。

    (2)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周公的典故以表现诗人热切殷勤地对待贤才的态度。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以“ ____________   ”两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表达自己的漂泊之悲和年迈之愁,境界阔大,情感深沉。

  • 8、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对待学生不可求全责备,对待学生也不要鄙夷不屑,原因在于: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明确提出要善于利用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 。

    (3)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说,学到老,活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在《鹊桥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表现出积极昂扬,健康向上的达观情调。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飞虫和米粒为喻体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俯仰、动静、视听等角度描写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2)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对历史发出无限感慨:六国如果能够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____________”;秦如果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____________”,怎会落得“族灭”的下场呢?

    (3)《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原因。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位弟子的性格不同。与子路相比,冉有表现得更为谦虚,从他讲述对礼的志向时说“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这两句比喻和夸张来表现阿房宫楼阁院落稠密层叠、不计其数的景象。

    (3)《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以反衬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牡丹亭·游园》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杜丽娘叹息满园春色极度绚烂却无人欣赏,表现了杜丽娘的伤春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

    2下列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本诗中,微风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B. 本诗内容可概括为:诗人在傍晚时分独坐室内,盼望故人的到来,并为诗人拂去琴上的尘埃。

    C. 尾联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就像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样,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

    D. 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本诗颈联进行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5】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最近《经典咏流传》节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掀起热潮,它以“和诗以歌”的艺术感召力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有人认为它在传承经典上标新立异,形式新颖,值得肯定,有些人却认为在此过程中作秀多过经典文化的传承,不值得肯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论述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