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
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
C.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①②⑥③④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⑥④①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速)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跳跃上车)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感到……奇异)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期望)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随从)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直,伸直)
C.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住在郊外)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根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承载)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回声/担负)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体念)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抵御,抵抗)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挑拨,离间)
4、选出下列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语文老师 感情真挚 巍峨挺立 分外妖娆
B. 聪明伶俐 漂亮美观 繁荣富强 勇敢顽强
C. 格外清新 销售计划 辛勤耕耘 洗洗手绢
D. 态度严肃 主要原因 打扫干净 新闻记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剧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C.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莎土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代表他戏剧艺术顶峰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各大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博物馆建立数字资源库,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人们将这种网络形式称为“网上博物馆”——既拓展了博物馆专业范围,也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扩大了受众人群以及社会影响。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文物局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满足观众在线观展的需求。登录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观众可以观看“十大精品展”“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出入境展览”等类别展览,也可以在地图上选择不同省份,观看当地举办的展览。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近年来的中国文物出境展也收录其中,例如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秦汉文明展”、在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和兵马俑”等,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收录的展览数量有200多个。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材料二: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已经免费对外开放,但公众要欣赏这些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必须亲临一家家博物馆去看,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博物馆收取门票,公众必须付费进入。而北京上线的“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众既不用耗费时间精力也不用购买门票就能在家欣赏文物藏品,显然这是一项实在的便民惠民之举。
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传统博物馆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但相比而言,线上平台具有便捷、免费、互动等多种优势,传播范围更广。所以,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以便向更多公众普及传统文化,让文物藏品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很多博物馆基于安保等方面考虑,只公开展示一部分馆藏文物,还有一部分文物藏品处于“沉睡”状态。如果博物馆借助大数据平台展览展示文物藏品,就可以消除安保之忧,降低管理成本。
摘编自冯海宁《“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材料三: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因为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另外,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但线上展览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独自线上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如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
(摘编自吉光《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上博物馆”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有助于拓展博物馆专业范围,扩大受众人群以及社会影响。
B.截至目前“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收录的展览数量超过200个,其中既有各类别展览,也有各省份展览,还有一些中国文物出境展。
C.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北京“博物馆大数据平台”上欣赏文物藏品,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又不用购买门票,实在是既方便又实惠。
D.博物馆线上平台具有便捷、免费、互动和传播范围更广等多方面优势,更有利于普及传统文化,不久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驻马店在线上举办多戈戟文物展,就可以登录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选择省份“河南”,找到相应展览在线观看。
B.很多博物馆出于安保需要,对于部分珍贵的馆藏文物不公开展示;但如果博物馆能借助大数据平台来展示这些文物藏品,就不会有安保之忧了。
C.与二维的线下展览相比,三维的线上展览少了空间的束缚,因而可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的观展线路和更加丰富的展示内容。
D.在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线上展中,观众可选择不同主题的参观路线,还可按个人需求对洞窟、壁画进行检索,这充分体现了网络平台的优势。
【3】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和局限?应如何改进?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7、按照要求默写
(1)《劝学》中“_________”一句,以金属的变化来表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高,而“___________”一句则表明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孔子最赞同曾皙的话,这从“___________” 句话可以看出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子《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眺群山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徐志摩《再别康桥》)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君之所知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反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______,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10、名篇名句默写。
(1)《登岳阳楼》中,杜甫首句借表达登临岳阳楼开篇,蕴含激烈的今昔对比之感,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极其恢宏的气象,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众弟子各言其志,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最为欣赏。
(3)古诗词中常用舟船意象营造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这小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如宋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功业与气势,表现词人无限景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向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苖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光被旨为批答,见士民方不安如此,而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
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然后乃出视事。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徳。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光窃惟居髙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用是,故敢妄发而不疑也。属以辞避恩命,未得请,且病膝疮,不可出,不获亲侍言于左右,而布陈以书,悚惧尤深。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
(选自清·黄以周等辑《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引疾卧家 左右欲引相如去
B. 当速改前令之非者 始速祸焉
C. 然后乃出视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而不能改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介甫即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在其名外另取一字,以表其德。
B. “与王介甫书”中的“书”即今天的书信,古代把书信写得特别好的人称为 “书圣”。
C. 期年,文中指一整年。古人认为日月运行十二月则一周天复会于故处,谓之“期”。
D. 忝备:谦辞。古人常以此表达自己有愧于担任某官职,或列于某身份。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窃惟居髙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司马光在文中对王介甫提出哪些批评?请加以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元旦前夕,某高中针对学生中普遍议论的“过洋节日好,还是过传统节日好”的问题,举办了一次大型的辩论会。辩论会上,正方的观点是:过中国传统节日好。反方的观点是:过洋节日好。
请你以正方辩手、或者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份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