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代男女不平等,女人想读书很难,聪明的祝英台异想天开,竟女扮男装混进了学堂。
②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辞,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③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使“规范化”成为学人之间炙手可热的话题。
④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⑤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⑥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快了!你看,高耸的大楼,美丽的花园,俯拾皆是。
⑦他性格很古怪,情绪也变化多端,让人难以捉摸。
A. ①⑥⑦ B. ③④⑦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B. 《窦娥冤》是我国著名的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作品,元杂剧中一般有旦、末、净等角色,《窦娥冤》中窦娥这一角色称为“正末”。
C. 《雷雨》是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作品。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造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
D. 《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
4、根据语意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入横线中,下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诗的美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飘逸”。既有精神的自由超脱,又有人与然的生命融为一体。读李白的诗,谁都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自由超脱的精神,“① ”,这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同时,人们从李白诗中又都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情绪,如 “② ”。李白有一首诗中用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一个缥缈奇幻、色彩缤纷的梦幻世界,“③ ”。这是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又是一个人与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李白诗的这种飘逸之美,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A.①a ②b ③c B.①c ②a ③b
C.①b ②c ③a D.①a ②c ③b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春小花
阎秀丽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兵站得很直,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身后的一点灯光,便有一抹微笑在静夜里绽开。他微微仰起头,看着哨所前那棵树。月光斑斑点点地穿过枝桠打在他的身上,也打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哨所呈乳白色,很显眼,它建立在军事禁区内一座三面环海的小岛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的呼噜声。
小花睡得很香,大春不睡觉,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有一次兵出去执行任务,等三天后回来的时候,大春就在门口坐着,兵甚至看到了大春眼睛里隐隐的泪痕。
兵第一次看到大春的时候,她正在灌木丛里瑟瑟发抖,一条腿被一根铁丝穿透,上面的血已经凝成了硬痂。兵把她带回了哨所,上药包扎,悉心照料,很快,大春成了兵的影子。
虽然这里一片荒寂,小小的哨所,木木的兵,并且还给她起了那么土的名字,但是大春似乎很喜欢这里。每天都围着哨所跑来跑去,兵望着她宠溺地笑,有时候喊声,“春儿!”
大春便乖乖地跑到兵的跟前,毕竟只有兵才能和她说话。那些树,那些偶尔飞过的鸟儿,只不过是引她一时的雀跃而已。大多的时间里,还是和兵在一起,即使她很不喜欢这个名字。
兵虽然木讷,但是不站岗的时候,也会靠在大春的身上,跟她讲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听着听着,大春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然后不知不觉地靠着兵香甜地睡去。
兵兀自说着,看着天上清冷冷的月光,直至月光在兵的眼里化成万千的星星,点点滴滴在兵的眼里闪烁。
很多时候,兵和大春都是默默无言,他们每天按着既定的路线巡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大春也逐渐习惯了这里所有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花的突然来临。
小花长得很漂亮,圆圆的眼睛清澈明亮。大春看着兵怀里的小花,心里便有些不悦,哀怨地看着兵。
“往后你就有伴了。”兵笑着对大春说,并且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大春。
大春心里有些不悦,但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冲着小花呲了呲牙。
兵便笑,顺手在大春的脑袋上来了个“暴栗”,大春吃痛,有些不情愿地躲了开去。
兵每天早上都要去升旗,大春也会跟着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和平时巡逻的脚步一样。小花不去,小花在睡觉,好像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睡觉。
在晨曦中,兵的姿势很标准,大春的姿势也很标准,没有音乐,兵嘶吼着把国歌唱出来,和着海浪的咆哮。
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兵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海浪冲刷峭壁的声音伴随着猎猎飘舞的红旗,哨所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大春慢慢地适应了小花的存在,兵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
“今年是梨果大年,准定是个大丰收,可够累的了。”
“汪,汪汪……”
“爹的老寒腿也不知怎么样了,娘的风湿痛又犯了吧?闺女的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少?”
“喵……”
大春白了一眼兵,兵说的话让她似懂非懂,她毕竟只是一条狗,哪里懂得了那么多!都说猫和狗是冤家,大春可不这么想,小花就是她的亲人,兵也是她的亲人。
兵无可奈何地看了她们俩一眼,上床睡觉,月光明晃晃地笼罩着屋子,很快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兵复员了,走的时候,是趁着小花和大春不在的时候走的,他没敢回头,耳畔隐约听到几声“汪汪……”,还有“喵……”
海面上起了雾,兵的眼睛里也起了雾,湿漉漉的,看不清那座三面环海的哨所。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兵站在院子里,女人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披上一件外衣,柔声说道:“天凉了。”
“小花睡了?”
“睡了,这孩子,都不认得你了,拿着你的相片对比才肯叫你一声爸爸。”
“春儿,这些年苦了你了!”
女人靠在兵的肩膀上,兵把女人揽在怀里,他轻声地和女人聊着天:
“大春开始不喜欢小花……”
“你讨厌,怎么给狗和猫起了我和闺女同样的名字!”
“哈,这样我就觉得咱们一家人都在一起呢,你不知道,那个大春啊……”
耳畔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兵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女人,笑了笑,抬头看着墨蓝墨蓝的天空。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哨所中只有一个兵,但“兵”每天都按既定路线巡逻,每天早上都要去升旗,并且升旗时还唱国歌,这充分体现“兵”忠于职守,热爱祖国。
B.兵“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聊天的内容涉及年成、爹娘和闺女等,言语之中饱含了对家乡、对亲人浓烈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读之令人动容。
C.听到“兵”给狗和猫起了与自己和闺女同样的名字,女人觉得他“讨厌”,可见女人对“兵”轻贱自己和孩子感到不满,说明女人不够理解“兵”。
D.结尾一段是写“兵”想象自己当初在哨所时的情景呢,还是有了一个新的兵接替了他的岗位呢,小说没有具体交代,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描述岛上的大春和小花时多运用人格化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心理与情感,从而将这两个小动物刻画得鲜活亲切,情趣盎然。
B.“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的呼噜声”,句中运用以静衬动的方法,“只能听到小花的呼噜声”说明哨所看似很静实则并不静。
C.小说构思精巧,借助女人和兵的对话交代了兵将哨所里的狗和猫起名为“大春”和“小花”的原因,从而使小说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D.小说语言流畅自然,描写简练传神,景物优美,意境清新,并且多用简短的句式和段落,使得全篇带有几分散文化甚至诗化的韵味。
【3】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人物命名颇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自己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结交的朋友都是有学问之人。
(2)《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8、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
(2)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不仁;_____,不知;_________,不武。吾其还也。”
(5)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
(6)徐志摩,被认为是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等诗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3) ,知来者之可追。
(4) ,泉涓涓而始流。
(5)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思而不学的弊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明把别人当成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水送别,慷慨悲壮。其中通过描写音乐,来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饮酒的境况。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向谁言”问之,“别离心绪”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2】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 更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B.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C.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D.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B. “孝文”是指汉文帝,“孝文”是他的庙号。汉代因为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庙号中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武。
C. 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D.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 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 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 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画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14、请以“别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不少于800字。④至少运用三种人物描写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