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丽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选项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⑤以试人,血濡缕   ⑥既已,无可奈何

    ⑦拔剑,剑长,操其室     ⑧秦王必说见臣     ⑨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 ①③⑤⑧ B. ②③⑥⑦ C. ①④⑦⑨ D. ②④⑧⑨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B.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C.坚守工匠精神,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

    D.钟扬,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 3、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大山与河流寂静无声,一片苍翠,这不正是当年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原来从那变化的方面去观察它,那么天地万物不曾在一眨眼的时间保持过原状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我生了孩子六个月后,就被慈父背离了。

    D.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4、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   云宵 易帜   兵荒马乱 毛骨悚然

    B.焦躁   褴褛 寥廓   桀骜不驯 绿草如茵

    C.荤腥   涵养 淋漓   鱼翔潜底 胆战心惊

    D.舔舐   窒息 徘徊   博闻强识 沤心沥血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五(gǔ)大夫   公子(yǎng)   (xiáng)序   (bì)

    B.灵(tuó)        (zuì)        (fàn)南       (féng)孙

    C.(huò)然        (shù)然        (dì)        (zhì)

    D.忖(dù)          (xìn)钟        (sù)        (wèi)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内涵深厚,为办好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开展了各项与冰雪共生共存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在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

    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疆阿勒泰市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岩画中,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并伴有一些动物形象线条,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反映滑雪运动的考古资料,新疆阿勒泰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隋唐时期雪上活动在文献中的记录更为清晰,对“滑雪板”的材质、形制有详细的说明。滑雪板的材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的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宋代以后的滑雪运动更增添了竞技娱乐色彩,出现了拖冰凌(雪车)、堆雪人雪狮等休闲雪上活动。延续至今,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内容,如满族的雪地走、木马滑雪,鄂伦春族滑雪、皮爬犁,朝鲜族坐雪爬犁等项目,目前都发展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的雪上竞技运动项目。明代以后,冰上运动发展更为专业化、多样化,满族的“靰鞡滑子”(简易冰刀鞋)大大增加了冰上活动的技术。据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25年举办了多个冰上比赛项目,当时的贵族、将士争相竞赛,开展了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冰上舞蹈等活动,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清朝是冰上运动的黄金时期,随着满族入关,“冰嬉”“冰床”等活动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民间掀起了冰上活动的大潮,冰上活动的竞技性、娱乐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我国传统的冰雪文化运动,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留下了各类古籍文献、文化遗迹、珍贵文物等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以冰雪运动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的时代风采。让我们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

    (摘编自覃琛《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

    材料二:

    冰雪运动,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但纵观目前各地冰雪文化活动中的展演形式,一些冰雪体验的建筑、庙会和礼堂等,或是民俗风情、生活起居等文化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

    对于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建设来说,就是要将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中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内容做实,活化为涵盖思想文化、哲学价值、历史传承、文创开发、遗产保护等在内的新内涵。“活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复旧”,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增强传统文化基因的反应活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首先,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能够通过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

    其次,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的文化形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中国人来说,是延绵一生的文化记忆。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可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等,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

    最后,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打造冰雪产业。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通常借助庙宇、祠堂、村落、建筑、生产器具等来表达文化生成的价值理念,我们应把保护、开发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冰雪遗产文物保护实施方案等细则,既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政策,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铁民《活化传统,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主体部分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进行阐述,印证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悠久历史。

    B.阿勒泰地区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使该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发源地。

    C.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运动各类遗产十分宝贵,它能够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更具象化地展现于世界面前。

    D.材料一结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点出“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地冰雪文化展演在设计上都力求立足地域传统文化,但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

    B.对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建设来说,宣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等文化传统最为重要,而且要领会其内涵精髓。

    C.我们对于传统冰雪文化要有文化自觉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来还原冰雪场景的重要意义。

    D.地方政府要想通过冰雪产业来发展地方经济,就必须认识到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下列关于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举办北京冬奥会可以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提升保护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

    B.北京冬奥会可提升乡民的凝聚力,促进地域性冰雪文化建设,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

    C.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在弘扬我国冰雪运动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D.让我们通过举办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向世界交出中国答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作者用比喻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在《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的《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如梦,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一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③谩,同“漫”,徒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彩舟”“星河”色彩丰富,“云淡”“鹭起”动静相宜,词人认为便是图画也难以完备地展现出这肃爽的金陵秋景。

    B.下阕中,词人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而导致国家覆灭,继而责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国之恨,自己亦陷入对兴亡荣辱的慨叹中。

    C.全词用典贴切,如“千里澄江似练”,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长江的澄澈之美。

    D.全词上阕写景,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初”字吟味,“肃”字点醒,笔力遒劲;下阕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情兼有议论。

    【2】请简要分析下阕的抒情方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展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②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之。

    ③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也。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貌寝:面貌难看;②通侻:见“通脱”,豪放不拘,不习礼仪;③军谋祭酒:官职名;④宿构:预先拟构。比喻写文章既轻易又迅速;⑤覃思:深思。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粲恒( )          (2)皆不( )

    【2】加点字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自以为西伯可

    A.劝告

    B.效法

    C.揣摩

    D.谋求

    【3】加点字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粲为

    A.遮盖

    B.翻转

    C.恢复

    D.审察

    【4】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

    B.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

    C.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

    D.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

    【5】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6】第②段写王粲向曹操进言,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这三行字出自一位深山少年之手,字迹歪歪扭扭,写在一块手绢大的石板上。石板倚靠着的窗台上堆满了破铁桶和山药干。

    细读这三行文字,我们可感受到少年复杂真实的内心困境: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严酷现实中的挣扎;有向善的尊严,有对自我的拷问……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