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厦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多于市人之言语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而听细说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

  • 3、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诸葛亮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B. 不经之谈:没有经验的话。

    C.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D.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唯有鸟儿能飞行,人迹不能到达。

     

  • 5、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B.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C.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

    D.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只要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所谓数字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的数字应用和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采集、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查找信息的层面,还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为教学、科研、在线教育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并注重开展馆际、行业、社会多元化合作,由此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型。

    数字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是 。其服务应当有别于数字资源商、网络信息服务实体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而将现有资源的知识化作为主要侧重点。如在继续关注图书馆长期开展的资源收集、整理、组织与传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知识的资源载体、发展脉络、概念关系等相关问题,深入开展知识发现工作,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发现、揭示,甚至是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数字化环境下人机交互的特点,以知识单元、学科单元或是行业模式进行知识整合、学科知识重组与知识库构建,从而推动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建立读者需要的“知识型数字图书馆”。

    (取材于李超《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多元转型策略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累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古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古籍原始载体都会因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而逐渐老化、破损,这对古籍的长期保护与古文化知识的研究利用造成严峻的挑战。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新思路。古籍数字化是指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与加工处理。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扩大文献受众范围,保障文献信息的长期可获取性,同时可以减少对古籍原件的翻阅,从而实现对古籍的有效保护。

    中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古籍数字化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成了相当规模的古籍索引数据库、古籍书目数据库、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古籍数字化产品。但我们也要看到,迄今为止,数字化全文只是对纸质文献的替代,文献检索一般只能达到基于字符匹配的全文检索层次,无法从概念或知识层次对文献进行挖掘利用,古籍利用效率较低。

    数字人文学科则为古籍数字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数字人文的理论逻辑与技术体系,能够使古籍数字化资源平台集资料查询、计量分析、知识发现等功能于一身,辅助读者更好地发现、阅读、利用古籍,以实现古籍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传承。

    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数字人文方法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想必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利于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方法与技术。同时,对数字人文技术与方法不可过度依赖和追捧,基于古籍的学术研究还要以具体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及各时代、各类型的古籍文献的自身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这样才可以实现数字化古籍文献的审读开发与利用,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知识普及。

    (取材于魏晓萍《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化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B.是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系统平台。

    C.用于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与整理。

    D.查找信息的功能将会被逐渐取代。

    【2】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项是(     

    A.加强搜索引擎功能

    B.关注资源收集与管理.

    C.向知识型图书馆转变

    D.发展人机交互功能

    【3】某市属图书馆正在积极创建“知识型数字图书馆”,该馆近期得到一批古籍,你认为他们应如何有效保护并充分利用这批古籍?请简要概括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白处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和借代手法,借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表达对贤才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描述违背标准,苟合于人之行为的两句是: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劝告太宗不可凭借“严刑”和“威怒”治理天下,否则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一幅“船游云里、鸟飞江中”的生动图画。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以优美的语言摹写出洞庭湖的浩渺与澄澈,诗人虽遭遇仕途不顺,却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萧条冷落的境遇中泛舟湖上的沉稳本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忍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故称秋日为西候。②北梁:北边的桥,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 颔联省略具体的分别场面和情节描写,而是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恰当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凄清的氛围。

    C.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 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E. 全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村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听茶声然

    C. 且贰于楚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

    B. 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公亲自登门道歉时,才勉强答应去见秦伯。

    C. 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

    D. 秦军退兵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由视觉障碍运动员李端点燃主火炬。在现场所有人的鼓励与掌声中,经过长达1分多钟的摸索,他成功地将火炬稳稳地插进了主火炬台。李端说:“我看不见火炬,但如果能把这最后一棒火炬插好,就能让世界看见我们。”有网友说“他虽然看不见光,却用微火为我们点亮了夜空”;还有网友说“他不是一个人在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的身后是十四亿中国人”……

    请以“微火何以成炬”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