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写作手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用“杜康”指代“美酒”。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用了设问手法,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修辞。将错落的弹奏比作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处用典,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城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_,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①文化历史悠久
②自然景观优美
③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
④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B.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越国以鄙远 以乱易整,不武
D.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4、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君幸于赵王 (3)效死于前
(4)皆为陛下所成就 (5)举孝廉不行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为降虏于蛮夷 (8)幸蒙大恩 (9)终不能加胜于赵
A. (1)(2)(4)(5) (6) B. (1) (3) (5) (7)(9)
C. (2)(3)(4) (6)(8) D. (3)(6)(7)(8)(9)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学斌董事长的车队到达建湖,来到森达大楼外下车,与朱相桂董事长和肖书记等人一一握手,然后参观森达皮鞋厂生产车间。
B.由山东影视集团出品的大型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知青》塑造了赵天亮、赵曙光、冯晓兰、武红兵等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知青群像。
C.北京市最近推出了共有产权住房,相比于广州、武汉等城市加快培育的租赁市场,这种共有产权住房为平抑房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D.漫步在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尽是各种小广告,办假证的、卖楼房的、通下水道的、招生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
“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B.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C.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
【2】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四处,并简析其作用。
【3】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________________”;要想国家安宁,就“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表达求贤若渴、愿意握发吐哺以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陶潜《饮酒》)
(2)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5)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暦门太守行》李贺)
(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8)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郦道元)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空缺部分,错一个字,整句不得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2)“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问答方式,表达了无法将芙蓉送给远方所思之人的忧伤。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蒹葭》中写河边芦苇繁密,清晨露水还未被晒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 “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 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 词人即景抒怀,感慨多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E. 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 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14、请以“寻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