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A. ⑤②③①④⑥   B. ⑤③②①⑥④

    C. ①④⑥⑤②③   D. ①⑥④⑤③②

     

  • 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 “卷起千堆雪”和“强虏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但就在成君忆美滋滋地打着名著的主意时,《麻辣水浒》《经济学演义》等跟风书和《成长力》等“本土”经管书、励志书也纷纷出版——跟风出版让人一言难尽

    B. 吴祥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不说,还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太惨了,你们一定要设法营救他。

    C. 面对镜头,马化腾有些拘谨,手指紧紧抠住裤子口袋;可一旦离开了镜头,他便放松地侃侃而谈,话语犀利,精准而到位。

    D.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挽救濒临崩溃的股市成了各国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进行救市。

  •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

    ③“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④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A.比喻   设问   借代   比拟

    B.比拟   设问   借代   比喻

    C.比拟   反问   对比   夸张

    D.比喻   反问   对比   通感

  •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侍座》中富有诗意的曾皙之“志”,孔子最为赞赏,认为他的说法符合“为国以礼”的理念,否定了其他三位弟子的说法。

    B.《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取譬设喻,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为喻,明确齐宣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

    C.《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如同一场美妙的音乐。

    D.《鸿门宴》中细节传神,写人生动。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既写出项羽的警惕,也侧面写出樊哙的气势之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喜荔枝红

    蒋子龙

    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

    何见其“大”?登上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的牛首山顶,俯瞰满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片翠绿、浓绿,挤成一团团瓷实的绿疙瘩。无涯无际的绿海中,浮荡着密密麻麻的珍珠般的红色颗粒,恰似“朱弹星丸粲日光”——这就是已经成熟的名为“桂味”的荔枝。

    然而,漫步荔枝林,却是另一种景象。荔枝树大异于其他果树,诸如苹果、梨之类,为了便于人类采摘果实,树枝向四面八方七扭八拐,不往高处生长。而荔枝树为了获得阳光,自然而随意地向高空伸展。一般的成年荔树都在十米高左右,百年荔树可长到十四米,树龄五百年以上的古荔高达十六米,相当于五层楼房的高度,其树冠也在五十平方米左右。而且,一棵树一个形状,每棵荔树都形成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荔枝林深处,并非像在高空鸟瞰那样密不透风。荔枝累累垂挂,一层一层,拉开了荔树的枝叶,使荔枝林里阳光缕缕,清风徐徐。清澈的山涧水,自上而下,迂回曲折,时缓时急,给荔枝林增添一种清凉的韵致。采摘荔枝的人,将保险绳系在较结实的树枝上,然后爬上荔树顶端,在晃晃悠悠的树梢上,将一挂挂结满荔枝的小枝剪下来,装进挂在树上的竹筐,然后一筐筐地用绳子吊下去。从采剪到装筐、装箱、装车,无不小心翼翼。成熟季节,外地的大客户,每天单是从萝岗,就要买走七八万斤荔枝。

    所以,水果的“大年”“小年”,最终还是要到市场上去看。今年的市场上,连菜摊旁边都摆着一筐荔枝,价格也比往年便宜不少。任何水果都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却很少听说有人不爱吃荔枝。但是,天下人都道荔枝好,却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荔枝?

    荔枝首先是历史之果,广州市建城两千年,荔枝的栽培历史也是两千多年,萝峰寺至今还生长着一株一千三百年的古荔树,大多数年份还能硕果累累。《后汉书》中说,旧南海献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路途险阻,前赴后继。汉武帝不想这么麻烦,干脆在长安修建了“扶荔宫”,将一百株荔枝树移栽至皇宫庭院,可惜最终一株也没有成活。

    后来的唐玄宗、杨贵妃使荔枝的声名大振,“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据传是身为广东高州人的高力士,向唐玄宗和杨贵妃推荐了这种他家乡的特产。清代两广总督阮元,在其《岭南荔枝词》中肯定了这一说法:“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荔枝在古代是贡品,大臣们也不一定能吃上。广东人张九龄,身为唐朝开元名相,一边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边写《荔枝赋》聊以解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至宋代,苏东坡被贬惠州,因祸得福吃上了这种岭南佳果,他至少写了三四首关于荔枝的诗,最终成就了荔枝的文化品位。

    人们说,历史就是文化史。荔枝更是一种文化之果,令现代人心生敬仰。一个例子就是,现代作家很少写荔枝,可能因为担心写不过司马相如、杜牧、白居易、苏东坡等古人。现在无论是卖荔枝的人,还是吃荔枝的人,张口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荔枝本身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

    甚至,“荔枝”的名字就是诗。其品种很多,如“水晶丸”,俗称“糯米糍”,名字来自宋朝杨万里的“甘露落来鸡子大,晓风冻作水晶团”;再如“十八娘”“宋家香”,名字来自清朝顾贞观的“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还有桂花香味馥郁的“桂味”,肉质滑软、清甜多汁的“秀玉”,成熟后红紫相间、缝合处一条绿线直贯到底的名贵品种“挂绿”,果皮鲜红、果肩隆起、果肉厚实的“双肩朱砂红”,极其稀少的“水西碧玉”“雪怀子”等等,不一而足。

    岭南民谚:“天下荔枝在广东,广东珍品在萝岗。”被誉为荔枝中“三宝”的“水晶丸”“桂味”“挂绿”,以及被尊称为“荔枝皇后”的“水西碧玉”,皆在萝岗。

    为什么是萝岗?

    萝岗在广州东北方,隶属黄埔区,境内确实有“岗”。萝岗之“岗”,南北狭长,北高而南低,渐次由三种地貌构成: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及河涌与滨江冲积平原。山丘表层为砖红壤潮土,有机物质丰富,土层深厚肥沃,呈弱酸性,天生就是供荔枝生长的优质土壤。加上全年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就像当地百姓所说,“插根木棍就发芽”。

    如今的荔枝既是珍品佳果,又是大众鲜果;既高级,又普通,饶是“人见人爱”。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大年”,是指荔枝的多产之年,“小年”是指荔枝的少产之年。

    B.作者借“朱弹星丸粲日光”这诗句写出了“桂味”荔枝的色形,以及挂果之多。

    C.用《岭南荔枝词》佐证高力士向唐玄宗和杨贵妃推荐了荔枝,增添了文趣。

    D.文末“如今”二字暗含与古代荔枝情况的对比,突出了今人对荔枝的喜爱。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挤成一团团瓷实的绿疙瘩”,运用比拟兼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荔枝树之多之密之绿。

    B.第二、三段写荔枝林,先是高处俯瞰,然后是林中仰看,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地描写出荔枝林的秀美。

    C.“……却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荔枝”与“为什么是萝岗”是过渡句,使前后衔接紧凑,过渡自然。

    D.本文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并寓情于其中,写出了萝岗荔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本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大”?请简要概括分析。

    【4】本文是怎样展开联想的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分别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

    (2)今我来思,_________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

    (4)羁鸟念旧林,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课文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论及“学”与“思”的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劝学》则说“_____________”。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主张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和渔业方面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化用鲛人泣泪成珠的典故,并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雾、可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飞鸟猿猱的无计可施,来反衬行人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感慨。(白居易《琵琶行》)

    (4)《锦瑟》一诗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语录》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自己在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表明创业的艰难。

    (3)在《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外送友人游边

    崔涂

    我泛潇湘浦,君行指塞云。

    两乡天外隔,一径渡头分。

    雨暗江花老,笳愁陇月曛。

    不堪来去雁,迢递思离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中“送”字点明事件:友人游边,诗人送行。“湖外”则交代了地点。

    B.首联所写内容关涉到诗人和友人,点出两人前往的地点不同,方向相反。

    C.颔联运用夸张手法,将“两乡”与“一径”对照,写出分离后相距遥远。

    D.尾联直抒胸臆,以来去的大雁不堪忍受别离自比,抒发了别离友人的痛苦。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招樊哙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刑人如恐不胜:胜:经得住

    B. 为大王不取也:窃:谦辞,私下

    C. 沛公起厕:如:往

    D. 暴师霸上:暴师:军队在外餐风宿露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客何者/嘉先言于秦王

    B. 臣死不避/君尝为晋君赐矣

    C. 劳苦功高如此/侣鱼虾友康鹿

    D. 招樊哙出/或寄所托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哙遂人,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译:樊哙终于进了军帐,身披战袍,在西侧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B. 今沛公先破泰人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

    译: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碰,把皇宫封闭起来,将部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所以派遗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C.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译: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饮酒半酣时,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D. 是日微樊哙奔人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译: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4下列对文段(一)(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庄执行刺杀刘邦任务时,总是心慈手软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未能把刘邦刺死。

    B. 有关樊哙闯帐过程的记叙和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租鲁莽撞的特点。

    C. 项羽面对闯帐的樊哙心生畏惧,为了缓和气氛,赏赐樊哙美酒和彘肩。

    D. 在鸿门宴上,张良和樊哙帮助刘邦解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从侧面表现了刘邦善于用人的特点。

    5两个文段均对樊哙进行了描写,你更喜欢文段(一)还是文段(二)中的相关描写呢?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阐明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声,还是窗外的风雨声?是新岁的爆竹声,还是梦中的短笛声?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