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哈密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A.辞楼下殿,来于秦     玉石,金块珠砾

    B.削月割,以趋于亡     则思知止以

    C.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后人哀之而不

    D.歌夜弦,为秦宫人     则思身以黜恶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我,非用兵之罪也  

    B.项梁

    C.奋其私智而不  

    D.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hūn)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②如额(fāng)、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

    B.①晋军函陵,秦军(fàn)南。②便(bì)不足使令于前与?

    C.①念窦娥葫芦提当罪(qiān)。②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dìng)”了。

    D.①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chén)青天。②青(hāo)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历史上的下南洋,通常是因为生活所迫,写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的《论南洋事宜书》说:“闽广人稠地稀,田园不足以耕,望海谋生者十居五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岛东的文昌、琼海一带,几乎户户有华侨。

    ①自清代以来,海南人抛弃家园,背井离乡,纷下南洋

    ②而在海南,形成规模和移民高潮的情形却要比广东和福建晚很多

    在南洋的岛东人达200多万,可以和福建人、广东人、潮州人媲美

    ④而且又都是居住在海南岛东部的移民

    ⑤所以从古至今,下南洋一直是广东、福建和海南这些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

    ⑥专家研究表明,这些闯南洋的人群,基本上是早期从福建和广东沿海迁徙而来

    A. ⑥④⑤②③①   B. ⑤②⑥③④①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⑥⑤③①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 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 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 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2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蜀道凄清景物,杜鹃鸟哀鸣的句子是“____,愁空山。”

    (3)《琵琶行》一诗中从侧面用环境来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

    (5)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____________”的落魄;读《琵琶行》,懂得了白居易“____________”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劝解。

    (6)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___________。(《马嵬》)

  • 8、名句默写。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

    (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认为“__________”成就了泰山的高大;“_____________”成就了江河湖海的深邃。

  • 10、名篇名句默写。

    (1)《谏逐客书》中,用水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虚心纳谏,端正自己,疏远小人的两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6)师者,_________________。(《师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1】填空。(3分)

    诗人从视觉、嗅觉、 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   之情。

    【2】在你看来,《海》一诗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8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名号显矣,德行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能为魁土名人者,未尝有也。

    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传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之,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B. 圣人无师   常:经常

    C. 德行矣   彰:表彰

    D. 学在于尊师   疾:努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未尝有也

    B. 耻学于师   不疾学能为魁土名人者

    C. 耻师焉   若此名号显矣

    D. 皆出于此乎   吾未知不为圣人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吕氏春秋·劝学》也提倡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

    B. 韩愈不顾流俗,直指师道不复的时弊,作有《师说》,振兴儒学,充满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C. 《师说》以圣人孔子的实践为例,正面论述了正确的择师观。在从师而学方面,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官职名称的由来,向郯子请教过有关礼的知识。

    D. 《吕氏春秋·劝学》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