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磨刀的情景。磨刀时,磨刀石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在人推动厨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 )
A.磨刀石对刀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B.磨刀石对刀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C.刀相对磨刀石的速度越大,刀所受摩擦力越大
D.刀相对磨刀石的速度越小,刀所受摩擦力越大
2、如图所示,物块在水平放置的台式弹簧秤上保持相对静止,弹簧秤的示数为15N。为了得出物块的重力为15N的结论,在下列4条依据中选出需要的依据( )
①胡克定律
②牛顿第三定律
③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④物块处于平衡态,平衡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将一底面积为、盛有适量密度为
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装有铝块的平底金属盒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金属盒受到的浮力为
。将铝块从金属盒中取出放入容器的水中,铝块沉到容器底,如图乙所示,此时金属盒受到的浮力为
,容器底对铝块的支持力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铝块的重力为
B.铝块放入水中后,铝块受到的浮力为
C.铝块放入水中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了
D.铝块的体积为
4、滑跃式起飞是一种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假设跑道近似看作直线,起飞过程舰载机作加速运动,在尾段跑道上的运动加速度略有减小。某舰载机滑跃式起飞这个过程的图像、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如图所示,已知BC=2A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前、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m/s、0.6m/s,从B点到C点的过程,前、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m/s、6m/s,则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 )
A.1m/s
B.2m/s
C.3m/s
D.5.9m/s
6、某同学研究羽毛球比赛中羽毛球的运动,关于是否能把羽毛球视作质点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判断羽毛球的运动轨迹时可以把羽毛球视作质点
B.判断羽毛球是否触网时可以把羽毛球视作质点
C.羽毛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故不能视为质点
D.羽毛球运动速度较小时可以视作质点,速度大时不能视作质点
7、纳米微吸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当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却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图甲是一款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的手机支架,图乙是手机吸附在支架上静止时的侧视图,若手机的质量为200g,手机和水平面的夹角为53°,手机与纳米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sin53°=0.8,cos53°=0.6,g取10N/kg(1N/kg=1m/s2),则( )
A.手机受到支持力是由于手机发生形变产生的
B.手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96N
C.纳米材料对手机的支持力大小为1.2N
D.支架对手机的吸附力不可能小于0.80N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物块A、B、C,物块B叠放在A上,物块A与C之间用轻弹簧水平连接,物块A、C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物块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块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要使拉力撤去瞬间,物块A和B仍能保持相对静止,则水平拉力应不大于(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A.
B.
C.
D.
9、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体积,在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流量来解决实际问题。环保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一根排污管正在向外满口排出大量污水。如图所示。他测出水平管口距落点的竖直高度为h,管口的直径为d,污水落点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这些测量计算排出污水的流量为( )
A.
B.
C.
D.
10、吃在交中。学校食堂的烤香肠非常好吃。圆柱形的匀质香肠放在两根圆柱形的铁柱之间的空隙。铁柱匀速转动,加热香肠。经过加热,香肠变粗了。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正确的是( )
A.相邻两根铁柱的转动方向不同
B.图中所有香肠的转动方向均相同
C.香肠转动的方向与接触的铁柱相同
D.香肠的转动越来越快
【2】以下不正确的是( )
A.香肠在转动时有动能
B.香肠的重心越来越高
C.香肠的机械能始终不变
D.香肠增加的能量源于铁柱
11、电梯“对重”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使轿厢与“对重”的重量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牵引传动正常。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带动钢丝绳使轿厢和“对重”在竖直方向运动。当轿厢从顶楼向下运动时,v—t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 ~ t1时间内,轿厢先失重后超重状态
B.在0 ~ t1时间内,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在t2 ~ t3时间内,“对重”处于失重状态
D.在t1 ~ t2时间内,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大小等于钢丝绳对“对重”的拉力大小
1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以恒定速率
顺时针转动。一煤块以初速度v0=14m/s从A端冲上传送带,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
,取
,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块冲上传送带后经与传送带速度相同
B.煤块向上滑行的最大位移为12m
C.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
D.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端所用的时间为6s
13、如图所示,人站在船上撑竿使船离岸,关于人与物体的作用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的重力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是否存在其他力无关
B.人对撑竿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撑竿发生了弹性形变
C.人站在船上对船的压力增大,则人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人对船的压力与船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4、如图所示,物体甲以速率v从A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B点,再以速率v从B沿直线匀速运动到C点;同时物体乙以速率v直接从A点沿直线C匀速运动到C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运动的位移相同
B.甲、乙运动的速率相同
C.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D.甲、乙运动到C点的时间不相同
15、如图所示,两物块P、Q用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开始时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P上后,轻绳的张力变为原来的两倍。已知P、Q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P=2kg、mQ=1kg,P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60N
B.50N
C.40N
D.30N
16、如图所示,小明从同一高度将相同的A、B两个篮球先后抛出,篮球恰好都能垂直打在篮板上的点。已知篮球A、B抛出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
,运动时间分别为
、
,抛出时初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B.
C.
D.
17、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提示,对下列三幅图片中对应物理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指路标志牌上的“33 km”“22 km”是指位移的大小
B.乙图限速指示牌上的“100”“80”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丙图汽车时速表上的“69”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D.丙图汽车时速表上的“69”是指平均速率
18、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倾角的粗糙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则物体的加速度( )
A.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
D.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轿车的惯性比静止在货运场的集装箱货车的惯性大
B.牛顿第一定律是根据实验总结得出来的
C.乒乓球可以迅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在粗糙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20、如图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
B.检验了小球沿斜面滚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
C.直接验证了斜面倾角增大到90°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
D.通过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21、如图所示,让半径为R的小球从光电门上方自由下落,测出其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则球心经过光电门中心时的速度( )
A.等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
22、以下场景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排球运动员的扣球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
B.研究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可以把马视为质点
C.卧船游玩的诗人写下“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小船作为参考系
D.诗兴大发的诗人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流作为参考系
23、如图所示,某同学练习定点投篮,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篮板上,篮球的轨迹分别如图中曲线1、2所示。若两次抛出篮球的速度和
的水平分量分别为
和
,竖直分量分别为
和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4、在篮球比赛中,投篮的投出角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投篮的命中率。在某次投篮表演中,运动员在空中一个漂亮的投篮,篮球以与水平面成37°的倾角准确落入篮筐,这次跳起投篮时,投球点和篮筐正好在同一水平面上,设投球点到篮筐距离为9.6m,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篮球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
B.篮球进筐的速度大小为10m/s
C.篮球投出后的最高点相对篮筐的竖直高度是3.2m
D.篮球在空中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25、如图所示是某正弦交变电流的图像,该交变电流有效值为___________ ,根据图像写出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___________;若该电流在t=0.0025s时刻才开始记时,则该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___________。(计算时)
26、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斜面的底端向上运动,当它通过斜面上的M(图中未画出)点时,动能减少80J,机械能减少32J。如果斜面足够长,物体返回底端时的动能为___________J。
27、题图为皮带传动装置,轮1和轮2的半径相同,轮3和轮4的半径相同且为轮1半径的,则轮1边缘的a点和轮4边缘的c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_______。
28、如图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I是大齿轮,半径为r1,Ⅱ是小齿轮,半径为r2,Ⅲ是自行车后轮,半径为r3。已知蹬脚踏板时大齿轮转动角速度为ω,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大小(即后轮边缘的线速度)为_________。
29、某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上标有“3000imp/(kW•h),10(20)A”字样,该电能表允许连接的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是______W;若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10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600次,则该用电器的电功率是______W。
30、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重为10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
(1)若施加的水平拉力,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2)使木块匀速前进时所施加的水平拉力F为________N。
31、打点计时器是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如果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每隔_________打一个点。
3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水平面上固定有光滑斜面和光电门,让质量为m小球从斜面上离水平桌面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经过O点的光电门,最终停在水平面上。若挡光片的宽度d,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小球运动至挡光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f=___________;若测出小球最终运动至挡光时,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为x,则小球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___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g)
33、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质量之比为m1:m2=2:3,角速度之比为ω1:ω2=3:2,线速度之比为v1:v2=6:5,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 __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a2=_________,向心力之比为F1:F2=_________.
34、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加速运动的汽车,从初速度18km/h加速到36km/h,需要的时间为2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填“相同”,“相反”).
3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槽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根据打点计时器在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迹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时先不挂槽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其它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测量值
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实验时电源实际频率比
略大,则以上加速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时改变所挂槽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
等于___________。
36、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金属球,夹在光滑的竖直平面和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斜面体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37、一汽车在10s内向东行驶了300m,接着又向北在10s内行驶了400m。
(1)求汽车在这20s内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
(2)求汽车在这20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3)求汽车在这20s内平均速率。
38、在倾角为θ,摩擦系数为μ(且)的斜面上有一个小木块,以平行AB边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斜面足够大。
对于小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图中虚线表达的是小木块的运动轨迹)
甲同学认为:运动轨迹如图甲,小木块最终静止。乙同学认为:运动轨迹如图乙,小木块最终静止。
丙同学认为:运动轨迹如图丙,小木块最终以v0的速度,平行于AD边做匀速运动。
丁同学认为:运动轨迹如图丁,小木块最终以某个小于v0的速度,平行于AD边做匀速运动。
同学们决定去向老师请教。和老师交流后,老师告诉同学们,丁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并且可以定量计算出最终速度是。
(1)有同学指出:如果知道了小木块的最终速度,再测出小木块下滑的竖直高度h,就能推算出小木块运动轨迹的长度s。又有同学补充说,还要再测出小木块的质量m才行。你认为哪位同学说得正确?请写出小木块速度为,下滑高度为h时,轨迹长度s的表达式。
(2)关于最终速度的定量计算你现在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同学的想法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请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甲、乙、丙说法的不正确之处。
39、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可看作质点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心间距离大于l时(l未知),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0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所示;求:
(1)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A、B的加速度;
(2)若两球不发生接触,从A、B开始相互排斥起,经多长时间两球速度相等?
(3)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l必须满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