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CO和CO2 | 区分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B | MnO2和KCl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
C | CO2(CO) | 除杂 | 点燃 |
D | CuO(C) | 除杂 | 在氧气中灼烧 |
A.A
B.B
C.C
D.D
3、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B.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C.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
D.稀释浓盐酸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粉末状固体
B.滴加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苹果腐烂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O2
C.H2CO3
D.KClO3
7、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和铜
B.氯化钠和硫酸铜
C.铁和氧化汞
D.水和氨气
8、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9、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一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0、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在100g水中加入63.9g硝酸钾固体形成不饱和溶液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C.搅拌,可以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大
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一定有晶体析出
11、“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B.石墨具有导电性——作铅笔芯
C.干冰易升华吸热——作制冷剂
D.铝具有导热性——作铝锅
12、中国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已经超过“两周年”了,为我国创下很多火星探索成就。下列火星探测目标与化学有关的是
A.探测火星空间环境
B.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
C.获取火星表面三维影像
D.分析火星表面元素含量
13、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技术及应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
B.手工剪纸
C.编中国结
D.烧制陶瓷
14、下列关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B.木炭——白光——氧化反应
C.石蜡——黄光——分解反应
D.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1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6、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属于纯净物
B.钢铁属于合金
C.氮气属于稀有气体
D.葡萄糖(C6H12O6)属于氧化物
1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稀有气体、氯酸钾、铜
B.生铁、生理盐水、液氧
C.臭氧、氯化氢、钢
D.冰水混合物、白醋、氮气
18、相同数目的硝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
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
1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故离子也可以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变为原子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C.H2点燃之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其他可燃气体之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2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成蒸馏水
C.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净化水时,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22、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23、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热水只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B.对比图Ⅰ和图Ⅱ,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氧气
C.图Ⅰ中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图Ⅰ铜片上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25、长沙烧烤全国闻名。下列是制作烤串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肉切成片状
B.将肉片蘸酱汁
C.铁签串成肉串
D.点燃木炭烧烤
2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学习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氧化物都是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27、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
(3)t3℃时将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水______g。
28、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两个碳酸分子______;
②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③n个锡原子______;
④两个亚铁离子______;
⑤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第四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
29、请用化学用语回答生活中的下列问题。
(1)新鲜的苹果切开后因亚铁离子被氧化会很快变黄,亚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工业盐因含亚硝酸钠(NaNO2)而有毒,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刚石______。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30、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卫星上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更高稳定度、更小漂移率的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实现了卫星时频基准性能指标的大幅提升。
(1)铷元素及其原子结构信息如图所示。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铷原子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
(2)铷是银白色蜡状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
①下列物质,能从含氯化铜的印刷电路板废液中置换出金属铜的是______。(填编号)
A铷 B活性炭 C锌 DCO
② 常温下铷会与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铷(Rb2O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铷与水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令人眼花缭乱,几乎无所不能,下图1为某品牌手机拆解图。
(1)金属钛(Ti)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
①选择钛合金作为螺丝材料,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更______(填“大”或“小”)。
②工业上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制金属钛:
方法一: TiCl4在高温下与过量的Mg反应可制取金属钛,同时生成氯化镁。除去所得金属钛中混有的少量金属镁可用的试剂是______。
方法二: 高温条件下电解熔融TiO2来制取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电解过程中需定期更换石墨电极,原因是______。
(2)手机所用电池为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充电时间短、放电时间长等优点。
①某锂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4Li + 2SOCl2= 4LiCl + S +______,请在空格处完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______。
②电池的电压与电池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关。上图2是某电池手机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压与待机时间的关系变化图像。当电压低于3.6V,手机会自动关机。请分析手机电池在冬天不耐用的原因是______。
32、现有如下仪器:
请用仪器名称回答:
(1)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的是______;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
(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
(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
33、根据已有的结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氟化氢分子所含有的质子数与______________个铵根离子中电子数相同;
(2)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_______;
(3)1-18号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它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________;
(4)1-18号元素中,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m,已知A2-和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D. PO43-和SO42-
(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34、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滇池更被昆明人民称为母亲湖。
(1)家住滇池边的小明,对滇池的水质的研究产生了兴趣,于是取回滇池水样进行如下探究。
①小明观察到滇池水样中含有少量的藻类漂浮物,为了净化该水样,他采用了___方法除去其中的藻类;之后再用___除去其中的异味。
②为进一步检测该水样为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来进行检测。
③小明还使用pH试纸检测该水样的酸碱度,他首先用水润湿了pH试纸,然后进行了pH的测定,测得pH=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 该水样呈碱性
B 结论正确,无需再次测量
C 应该用干燥试纸再次测量
(2)滇池曾经一度污染严重,被列为劣五类水质,经过长期的治理,目前水质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下列做法会造成滇池污染的是___。(填序号)
A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B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D 禁止在滇池流域开展养殖业
35、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国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下列有关实验反映了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________.
(2)写出工业上用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如果你是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的一名船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条舰体防锈措施_.
(4)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固体乙的组成是什么____?溶液甲中一定不含什么溶质____?
36、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空白:
(1)金元素______。
(2)锰酸钾______。
(3)两个氨分子______。
(4)甲烷______。
37、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Ⅳ.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
若工业上用100吨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得到含铁96%的生铁__吨。
38、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16%的NaC1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的时间是________。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___。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产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100%)偏小的有_____(填序号)。
A 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 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 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39、将12.5 g大理石放入100g稀盐酸中,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过滤得到不饱和溶液和滤渣2.5g。试计算:(1)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0、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8 | 30 | 50 |
反应后的质量(g) | 20 | 待测 | 39 | 23 |
(已知甲、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表中“待测”值为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乙___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催化剂。
(3)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
(4)甲、丙两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