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塔城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头/开天   责/捐杂税

    B.默/而不舍   /深痛绝

    C.室/气冲   /热泪盈

    D.取/根深   杀/拐弯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事物充分体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

    B.乙诗首联写诗人登高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地刻画。

    C.甲诗以“行”为线索展现西湖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游湖时喜悦的心情。

    D.乙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怨天尤人的情感。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确(záo)        蓄(zhù)        清(chéng)       分明(zēng)

    B.巢(kē)          塌(tān)        宿儒(xiù)          堂大笑(hōng)

    C.予(jǐ)          怪(chēn)       车(yūn)          人听闻(hài)

    D.笑(nì)          待(nuè)        (tuì)          人迹至(hǎn)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君王称亲近的犬臣为“卿”,夫妻或好朋友之间也可称“卿”。

    B. 凡在科举考试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即称为“连中三元”。

    C. 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海伦·凯勒,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呼啸山庄》等。

  • 5、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在财政可承受能力内,解决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B. 本着 “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2017年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壮大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 7、下列有关《海底两万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位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诺第留斯号”潜艇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另外,反对殖民压迫并不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B.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该书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书中很多独具特色的幻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C.仆人康塞尔忠诚无私、勇敢善良。潜艇困在冰层里,阿龙纳斯缺氧昏迷,他把仅有的一点氧气给了阿龙纳斯。

    D.快速阅读时,尽量不回视,尽量扩大扫视的范围,可以从少到多进行扩大视域的训练,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可以尝试从一眼扫几个字过渡到扫一行字,再从一行字扩大到多行或者全段,这样速度就能不断提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以下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弓如霹雳

    ②左佩刀,右备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       炙:烤肉。

    B.五十弦塞外声       翻:演奏。

    C.媵人持沃灌       汤:米汤。

    D.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这两篇诗文都运用了_____的写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_____的悲愤;《送东阳马生序》则通过作者自叙_____,从而达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目的。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何理解卖炭翁“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10月1日上午,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用一场盛大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 

    10时17分,阅兵式在嘹亮的号角声中拉开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红旗牌检阅车,检阅在东长安街上整齐列阵的三军部队。随后,千人军乐团奏响《请您检阅》乐曲,分列式开始。当1.5万名官兵、580台装备、160余架飞机组成的59个方梯队以气势磅礴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中国为之沸腾。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2)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与文中划线句式一致,符合语境,上下文连贯。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德务滋, 。(尚书·泰誓下》

    (2)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五十八章)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5)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6)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

    (7)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 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8)王之涣《凉州词》中   两句勾勒出山川的雄伟气势,突出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水浒传》中,“酒”是很多故事发生的媒介,比如:鲁智深喝酒,大闹五台山,可以说是酒令好汉狂;杨志喝酒,被劫生辰纲,可以说是酒误好汉差;请你选择武松或者宋江,概括一个关于他喝酒的故事,并说一说,小说中写“酒”的作用。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卫生纸里的高科技

    刘艳/文

    ①卫生纸里面包含了很多高科技元素,你相信吗?

    ②先从原料说起。

    ③请看卫生纸包装袋上“成分”那一栏,如果写的是“原生浆”“纯木浆”或者“木浆”,大家就要小心了。因为原生浆是指纯净的原生纤维,因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木浆、草浆、蔗浆、棉浆、竹浆、芦苇浆等;纯木浆可能包括再生浆,即废纸浆;木浆的定义更含糊了。好的卫生纸的原料成分应该是“原生木浆”,它通过木片蒸煮萃取纤维制成,是纯天然的,这样才能保证卫生纸有好的品质。

    ④卫生纸里最常用的是纸巾和卷纸。纸巾要求吸水性强,而吸水后又不易破,也就是韧性要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用纸巾擦磨,纸质偏硬不说,还会在脸上留下纸屑。除了原料以及添加物不合格以外,这也可能是原料中短纤维比例过高造成的。所以,纸巾的原料不仅要优质天然,长短纤维的配比也是非常重要的。

    ⑤原生木浆中包括长纤维木浆和短纤维木浆,长纤维负责韧性,短纤维增加柔软性,它们的配比一定要科学合理。纸巾的原料里的含量要高,才能增加韧性。那么,好纸巾的韧性到底有多强呢?

    ⑥有一家纸业公司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设计出—款“超韧纸巾”,并且做了“湿水不易破”的挑战实验。测试人员把一张最新款超韧纸巾放在滴水检测仪器中,150滴水依次落到纸巾的中心,水渍渐渐向外扩散,纸巾中心向下坠落出一个弧度,然而并没有破。150滴水全部落测试人员又在湿纸上放了6枚硬币,纸巾还是没有破。

    ⑦小小的一张纸巾,竟然有如此大的吸水性及韧性,除了缘于优质原料的合理配比以外,还因为高科技工艺的运用。

    ⑧实验中的这款纸巾采用的是双压线技术,通过三层叠压构成,每层纸之间高度贴合,不易分离。这使纸巾既能多层立体吸水,又能牢牢地锁住水分,让吸水性提升20%,干韧度提升10%,再使用先进仪器磨平每个糙点,令纸巾触感细腻柔软。用这样的纸中擦汗,再也不用担心会在脸上留下纸屑了。

    ⑨卷纸的原料也是采用原生木浆,但是长纤维的比例降低,短纤维的比例提高,可为卷纸与纸巾功能不同,不需要有那么大的韧性,纸要柔软且容易浸湿,不然你该担心家里的马桶要被堵了。

    ⑩但是,设计者并不满足于只在原料上做文章,他们还使用了国际领先的4D-Deco压花技术,做出了最新款的立体印花卷纸,把卫生纸颠覆成了艺术品。立体卷纸印花改变了大部分卷纸三层的传统,增加到了四层。经过二次立体压花,每层的压花遍布一片片的细点,由粗线间隔开。独特的点、线、面交错形成的立体花纹设计,再经过精细的压纹排布,创造出由“吸水垫”“导流管”以及“空气枕”组成的独特立体结构,使吸水量提升16%,清洁力提升40%,厚度提升31%。

    用这样的艺术品来做日用品,你有没有觉得生活美好了很多呢?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原生木浆中包括长纤维木浆和短纤维木浆,长纤维负责韧性,短纤维增加柔软性。

    B.“因为原生浆是指纯净的原生纤维,因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木浆、草浆、蔗浆、棉浆、竹浆、芦苇浆等”,这句话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好的卫生纸的原料成分应该是“原生木浆”,纸巾的原料就是采用原生木浆,长纤维的比例降低,短纤维的比例提高。

    D.使用了国际领先的4D-Deco压花技术,做亩的最新款的立体印花卷纸,使吸水量提升16%,清洁力提升40%,厚度提升31%。

    【2】第⑥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14、课外阅读。

    父亲

    (1)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2)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3)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4)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找到一块小树荫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在家里,动一动就得花钱,饭可以吃差点,但一定得吃饱,家里也不只望你干活,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次,看的出他心理非常高兴。

    (5)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啊!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成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6)三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7)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十五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是“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2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3“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课文概括出感动的具体内容。

    第一次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

    4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加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5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生活中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心灵会纯净安宁;驻足于感人的场景,性情会豁达阳光;遨游于书籍的海洋,思想会丰满深邃。亲友团聚,欢快温馨;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书画相伴,闲适舒展……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流连。

    请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③不许抄袭、套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