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行辈(háng) 眼眶(kuāng) 糜子(méi)
B.翩然(piān) 两栖(qī) 斡旋(xuán) 狩猎(shǒu)
C.山麓(lù) 瞄准(miáo) 腐蚀(shí) 龟裂(jūn)
D.褶皱(zhě) 孕育(yùn) 皎洁(jiǎo) 锵然(jiāng)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 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 。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A.学史 学伦理 思想活力 浩然之气
B.学伦理 学史 浩然之气 思想活力
C.学史 学伦理 浩然之气 思想活力
D.学伦理 学史 思想活力 浩然之气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劲(jìng) 龟裂(guī) 起哄(hòng) 纷至沓来(tà)
B.棱角(lèng) 寒噤(jìn) 黧黑(lí) 挑拨离间(jiàn)
C.穹顶(qióng) 翌日(yì) 俯瞰(kàn) 叱咤风云(zhà)
D.缅怀(miǎn) 拾级(shè) 瞭望(liáo) 安营扎寨(zhā)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5、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后世称之为“诗豪”,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
B.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有《韩昌黎集》。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7、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写于普法战争时期。
B.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诗歌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C.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D.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8、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期:约定 B.已去 已:已经
C.相委而去 委:舍弃 D.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对人谦称人家的父亲
【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待/君久/不至 D.元方/入门/不顾
【3】下面对选文的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抱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C.朋友恼羞成怒,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吓得头也不敢回地走进家门。
D.朋友恼羞成怒,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家门。
9、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妙处。
10、综合性活动
(1)不久前,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汉字专家闻教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我想给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您看可以吗?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2)2月19日,国家首次公布中印边界冲突中四位戍边烈士牺牲的全过程,他们为守卫祖国寸土不让的英勇事迹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我们都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包括了对国家主权、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学校举行“爱我中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回答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不能像英雄一样戍守边疆,那么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爱国?
(3)顾炎武曾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下来,以此共勉。
(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崇拜的明星。这些明星,可以是伟人、专家、学者,也可以是歌手、演员……他们伴着你一路走来,促你成长,催你奋进。下面是某同学在“我也追星”活动中搜集的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图。请认真研究图中的有关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11、用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⑵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
⑶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⑸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
⑹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
⑺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
⑻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⑽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
⑾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⑿《醉翁亭记》中的核心句,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基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1)下列选项中对《海底两万里》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海底两万里》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B,《海底两万里》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进行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D,《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一行人为了救采珠的印度人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搏斗。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一个巨大的黑影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那是一条身躯巨大的鲨鱼,发亮的眼睛,张开的嘴巴,迎面斜刺地向前冲来了!我怕得发愣,甚至想动一动也不可能。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
上述语段中的鲨鱼最终被____杀死,从上述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尼摩船长是一个________(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的人。
13、研读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②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④“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⑤“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⑥“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4】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演论》,真理的第一道台阶
①周树人不爱游玩,不爱交际,不爱说话,他把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学习之中。他是那般亢奋,勤勉,精力充沛。
②矿路学堂最使他满意的是平等的空气。汉文仍旧是“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外加一点《小学集注》,论文题目也是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之类,但还有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德语和体操,过去所未曾学习过的科目。至于生理学,虽然并不讲授,却可以看到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比较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他已经悟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
③他以非常浓厚的兴致,学习这些课程,尤其是地质学和矿物学。一本英国赖耶尔的《地学浅说》,就不知给了他多少惊奇和喜悦;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他的讲义,都用毛笔抄写得十分细致和工整,插图则用铅笔绘制,也一样的精密。
④凡是新课程,都得使用洋课本,这些课本对于中国的情况是无从顾及的。为此,他常常联系对比中国矿冶的实际,在《金石识别》一类的边页上写下批注,补订其中的纰漏和错误。纸上谈兵,照抄照搬,无论如何是不能令他满足的;他特别喜欢采集矿石标本,不但因为标本可以加深对矿物知识的理解,而且喜欢那嶙峋而不规则的形体本身,它们以最质朴的方式,在荒无人迹的旷野间显示自己的存在。
⑤他于物质生活无所求,穿一条夹裤,吃吃辣椒,照样过长长的冬天;而精神生活却是充实的,他的心灵,似乎长驻着一个火热的季节。每当功课作完,他便从书架上检取一部《红楼梦》,或是《西厢记》,或是别的小说杂书,徉徜于人类历史的原野和心灵的幽洞之中。那里,是自然科学所无法窥觅的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⑥知识之火既然点燃起来,他就不会围着炉子取暖。比起周围的同学,他越来越热心于阅读课外的书籍。他愿意像篝火那样,在无遮的天幕下作野性的燃烧……
⑦第二年,学校变得相当自由化,看新书的风气也流行起来了。这时候,听说《天演论》出版了,他特地趁星期天跑到城南书店去,花五百文钱买了回来。这白纸石印的厚厚的一本,一翻开,就使他坐不住了:
⑧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籍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⑨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恢宏的气魄!多么新颖的思想!一口气读下去,苏格拉底出来了,柏拉图出来了,斯多噶派也出来了。这些人物,各各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向纵深的历史。思想超乎一切,甚至比创造它的思想者更崇高!“物竞天择”呵,“适者生存”呵,“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呵,“保群进化,与天争胜”呵……他觉得,“天演”的思想,无不与矿石、动植,以及自己周围的物质世界息息相关,但显然有着更为炫目的光耀:他读得那么贪婪,一遍又一遍,《察变》和另外的好些章节,他都熟落得能够背出来了。
⑩《天演论》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头猛犬”赫胥黎于1893年在牛津大学作的演讲,原题为《进化论与伦理学》。1894年,他加写了导论,并与其他三篇论文合编成集。他坚持了达尔文学说内在的真理性,把关于生物学的理论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开拓了近代科学思想的新课题。严复,将其中的导论及前半部意译出来,结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天行人治,同归天演”的思想,淋漓酣畅地发挥了自己的观点。由于严复立足于民族存亡的基点,以最富于说服力的科学事实和最富于煽动性的文学语言,阐述“取法于人”的中心思想,得出“非最宜不能独存独盛”的结论,因此,《天演论》在中国的出版,首先引起的就不是自然科学的革命,而是整个思想界的“一种当头棒喝”。
⑪每读到澳洲土蜂的沦灭,美洲红人和澳洲黑种的耗减,周树人就明显地感觉着一种危机感在压迫着自己。民族的危机。家庭的危机。个人的危机。危机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力。自力,自强,自立,自主,这就是一切。正是由于这被唤起的人类的自觉意识,推动着他奔向民族解放和民主运动的前沿。
⑫只要有空,就照例嚼他的侉饼,花生米和辣椒,看那看不得的《天演论》。
(选自林贤治《人间鲁迅》有删节)
【注】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1899年正月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1901年路矿学堂毕业。
【1】本文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性格品质?请简要概括。
【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
【3】请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欣赏第④和第⑨两段文字。
【4】文章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结合上下文理解。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缤纷世界,色彩斑斓,引人遐想。生活中,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渴望:保持单纯,拥有乐观,足够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告别,追寻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