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来了打雪仗。
B.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一篇演讲词,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在这封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C. 《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 《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的获得者,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晌午(xiǎng) 滞笨(zhì) 憎恶(zēng) 鞠躬尽瘁(chuì)
B.淳朴(chún) 哺育(pǔ)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òu)
C.抹杀(mǒ) 呜咽(yè) 愧怍(zuò ) 深恶痛绝(wù)
D.震悚(sǒng) 亘古(gèng) 卓越(zhuó) 锲而不舍(qì)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就句子结构而言,“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和“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都是由两个单句组成的复句。
C.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他们相思的内的涵。
D.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C.在诗中,作者先叙事,后抒情、议论,通过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D.诗歌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苏轼)
翻译: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B.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诸葛亮)
翻译: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叹息感到痛心、憎恨的。
C.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D.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翻译: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白茫茫一片。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作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乙)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持就火炀之______
②则以纸帖之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3】乙文在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这个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_____词,意为______;甲文说“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_____词,读______。
【4】甲文和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都用了适当的说明方法,甲文主要用的是______;乙文则主要用了______、______。
【5】活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活板印刷时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9、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本诗作于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从诗的标题上看,这是诗人写给好友白居易晚的回赠诗。
B.首联写作者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扒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白居易,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D.尾联笔锋一转,相互劝慰。诗人对生活并未丧失信心,虽然心绪难平,但并不消沉,反而有一种刚健昂扬之气。
10、希望中学在开展此项活动中,于2018年6月2日收到市客运公司捐赠的活动经费8560元,请你以希望中学的名义,向市客运公司开具一张收条。
11、古诗文默写。(前4题任选3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乃是以此为乐。
12、阅读下面的名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B)
他按照习惯顿了一下。那句话之后的停顿,什么时候曾被回答所打破呢?不,也许一百年也没有一次。所以牧师依然盯着书,并没有抬眼,静默片刻之后又说了下去。他的手已伸向罗切斯特先生,一边张嘴问道:“你要娶这个女人作为你正式的妻子么?”就在这当儿,近处一个清晰的声音响了起来:“婚礼不能继续下去了,我宣布存在着一个障碍。”
(节选自《简·爱》)
(1)假如祥子有手机,更新了微信朋友圈,请你阅读(A),思考:祥子发这条朋友圈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右边的备选图片哪一张放入朋友圈与情境吻合?谈谈你的看法。
(2)选文B中婚礼不能继续进行的障碍是什么?简·爱最终做出了什么决定?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黎明穿过岗巴拉山口
叶梅
①车在黑暗中默默行走,记得是来时走过的路,从一片田野中穿过,路两旁有茂密的树林,附近有一座非常有名的老庄园,庄园几代主人的传奇故事在中印两国之间流传。走着走着,随着公路不断向上攀升,突然之间,空气中似乎有了异样的清新——“下雪了!”不知谁在车上惊呼了一声,大家都一个个跟着叫起来:“下雪了!”
②窗外有了朦胧的淡白,恍惚间只见大朵小朵的雪花在外面世界飞舞,上下旋转,漂浮着,犹如布达拉宫悠然升起的桑烟;又像一个个玲珑的小人儿,或者就是洁白的天使,飞来飞去,轻盈地拍打着车窗,舞蹈着,带着无言的微笑以及神秘的寓言,翩翩飞翔,临近又远去。人琢磨着,但找不出答案。
③黎明就在这时来临,非常清淡的晨光之中,渐渐显出雪山巍峨的轮廓,即便我们竭力仰视,也难以从车窗里看到它的全貌,只能惊叹它雄壮无比、顶天立地的腿柱,惊叹它雨雪中的神秘巍然。车速慢下来,似乎就在一瞬间,我们进入到一座天地间无与伦比的圣殿,让人震撼无语。
④实际上,我们是知道岗巴拉山的,它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山口海拔4990米。在岗巴拉的怀抱里,有一座美丽的羊卓雍措湖。我们在来时的路上已经观赏到她的碧水,那是一种深深的碧绿、纯厚洁净的高原之水。羊卓雍措,一定是阳光和雪山的女儿,她安静地几乎一动不动地等待着什么,我初见时尚未意会,但在这个黎明,在俊朗而又威风凛凛的岗巴拉山口,我突然明白,羊卓雍措湖的一切情意,都来自岗巴拉山啊。
⑤这时,围绕雪山的云雾越来越浓了,层层叠叠,上下翻卷,仿佛一道道厚重薄透不一的帷幕,告示山的庄严;又仿佛一道道柔软坚硬不一的盔甲,装扮着勇士的身躯。昨日温和的阳光下,经过时匆匆一瞥,以为岗巴拉只是道旁的村夫,今日飞雪下,才知他原是上天的骄子。青翠的山峰于一夜之间全在银装素裹之中,那样的冰清玉洁,凛然挺拔。
⑥从山底到岗巴拉山口几十里,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螺旋形的公路沿着山脊盘旋而上,又盘旋而下,连续的陡坡急弯。雪越下越大了,车前不到10米全是白蒙蒙一片,根本分辨不清道路,大巴司机脸色严峻,车上的人也早已不再高声言语,起初还小心翼翼地将惊叹化作一声声简短的“啊!啊!”接下来只是冰冻一般地沉默,车上的二十多人能听见彼此的呼吸,甚至连呼吸也不敢用力,屏住气息,似乎一用劲就会增添车的不稳定。
⑦我凝视着车窗外,感觉眼眶发热,岗巴拉,我生命的一个黎明,岗巴拉,你让我真正感觉到了敬畏!
⑧上天带来的雪花与我们的车一路随行,车慢得不能再慢,四周弥漫着最纯净的亘古的气息。人类进入这样的环境,或许本来就是一种冒犯——如果说在此之前,我向往喜爱着雪山,而此时心中只剩下敬畏。我只能说,我走近了你,反倒觉得陌生:原来你并不是我想象中旅行者的乐园,而是无比神圣的地方。岗巴拉,你和你的雪山兄弟们显然都是天神的化身,你们完成了上天与这个地球最近的连接。你的宽容让我们在你的臂膀间穿行,你的坚实宏大、开阔淡定,使我们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平庸和羞愧。
⑨不知过了多久。时间在这个黎明凝固了。仿佛是一生。但就在大巴缓缓行走的一个瞬间,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黑点,继而是一对,三个,然后一群。走近些,原来是一群散淡的黑牦牛,长长毛发,硕大的牛角,它们或昂首,或低头寻觅,这些与人亲近的高原动物,原来是岗巴拉忠实的朋友。
⑩再往前些,一片绿色的树林扑入了眼帘,八月飞雪,在这一刻悄然远去。天真正亮了,高原的阳光炽热地射进了车窗,回首望去,岗巴拉山口,已在云雾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进行赏析。
[A]围绕雪山的云雾越来越浓了,层层叠叠,上下翻卷,仿佛一道道厚重薄透不一的帷幕,告示山的庄严;又仿佛一道道柔软坚硬不一的盔甲,装扮着勇士的身躯。
[B]大巴司机脸色严峻,车上的人也早已不再高声言语,起初还小心翼翼地将惊叹化作一声声简短的“啊!啊!”接下来只是冰冻一般地沉默,车上的二十多人能听见彼此的呼吸,甚至连呼吸也不敢用力,屏住气息,似乎一用劲就会增添车的不稳定。
【3】你是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的?
【4】“雪”这一形象一直出现在文中,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4、阅读赵硕妍的《晨顾紫禁城》回答问题。
(1)我想去看故宫,去看昨天之前的那段故事。
(2)车将我留在景山公园和故宫神武门之间,面前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故宫后门。真有些失算,我斟酌到半夜的旅游路线基本作废。不过逆流而上,或许是别样的体验,能为熟悉添几多新鲜。
(3)高大的红色围墙遮住了层层叠叠的宫殿,也勉强挡住了威严,在我身边延伸着,像一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打量着我,悄悄对我说:“听,风声。”
(4)只是笑了,我,不可打扰了这份静谧。
(5)进了贞顺门,就是珍妃井、珍宝馆,一下冒出了很多的“zhēn”,不得不让人多想。先说“贞”与“顺”二字,这是古时对女人的基本要求,而偏偏就在这个门内关着一个叛逆的女人,说她叛逆,是对腐朽的君主专制的叛逆,但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顺”。一片翠竹之下的珍妃井,真是小得可怜,也许一个人破碎了以后才能勉强填进去。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
(6)其实,我对参观珍宝馆并没有很大兴趣,因为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贵气的玩意儿,隔着层玻璃,再美的珍宝也没了味道.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这里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我知道,我和孩子一样不解,华美在此扎堆,只变成了浮躁的慵懒。
(7)我对其中一件的印象很深,能工巧匠们不惜力气地将巨大的象牙磨成0.3厘米厚的条状薄片,编成席子,供皇帝垫椅子用。席子很美,但只是腐烂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配菜。
(8)隐蔽的走廊,破碎的石地,石阶上慢慢渗出的绿苔,暗淡而满是风雨疮痍的红墙,隔在披着黄色和绿色花纹的重重门之内,等着我安静地迈入。我有一种心痛,莫名的。想用手抚摸这一切,历史的伤痕。故人出入此门,安静或喧嚣,享受着雍容,却不知自己的私室正被人参观,手下的杯碗变成了文物,心底的秘密成了巷口的传说。有人嘈杂的话语声,惊醒了皇家梦。门上的铜环,扣响了不安与虚弱。走在故宫中,我不想自言自语,再轻的声音都会惊动沉睡的长者。
(9)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清韵之美经不起太多的风霜,整个故宫亦是如此,优美着,衰败着,忍受着,支撑着,砖瓦中透出的皇气隐藏着优美,宫娥媵嫱袅娜的倩影,在名家笔端起笔,融在壁画之中。可惜,艺术是脆弱的,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雨水的浸透,消失在风中。看着这木质的房檐、走廊,我担心,时间会夺去什么。房梁上的画巳风残,裂开的木缝中有泪流出来支撑了这么多年,她已累了。
(10)坐在长春宫与太极殿之间的夹道,一个阴凉的小角落里,闻着潮湿的泥土香、凉凉的风从门缝中透出,青苔在脚边围绕。不知为何,我心里总有一些感伤,后宫是美丽的拥挤,层层院落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被深锁起来,藏在这层层的院落中,也就多了几分悲凉。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总有一个幻象在我身后反复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子靠着无尽而干枯的墙,绵绵地倒下了。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着墙角的尘土。
(11)抚琴一曲回转空巷.
(12)这里,不知在哪一处,哪一方,深锁的门中,白发嫔妃,不知歇息地向着一个方向跪拜、谢恩。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
(13)是要离开故宫了,我收起了思绪。
(14)有诗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但是,比声音更真实,比景色更悠长的,是气味。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
【1】第(5)段“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珍妃之死怎样的看法?
【2】珍宝馆中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作者为什么在第(7)段中只写了皇帝垫椅子用的象牙席子?文章在叙说时用了什么手法? 举这个“象牙席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这句话。
【4】文章最后说“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气息”是个形象的说法,从全文看,作者由故宫的古迹品味到了哪些“气息”?请分条具体说明。
15、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或所居住的小区,一定也有这样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与老师分享,要求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150-2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