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华回答:“惊蛰和春分。”
C. “别在那儿偷偷笑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两个句子的语气完全相同。
D.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个句子是因果复句。
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行军之神速。
B.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
C.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云的姿态万千。
D.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她”长得很漂亮。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匆匆》的作者朱自清,他善于精确的观察,写出细腻的内心感受。
B.《列子》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吕不韦编写的。
C.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并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寄托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D.《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曲牌名。
4、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讲述主人公保尔与苦难生活抗争,投身革命事业,奋斗不息,最终成为忠诚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谢廖沙是保尔革命的引路人,他遇事沉着冷静,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C.《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个侠义之士。他风雪山神庙,醉打蒋门神,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D.《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5、选出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________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A. 放弃 探求 缺乏 B. 丢弃 探求 缺少
C. 抛弃 探究 缺乏 D. 放弃 探索 缺欠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云鹏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 欢乐的暑假生活即将过去,开学的日子即将不期而至。
C. 奶奶的旧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 “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和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
7、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中,海底世界的奇幻美妙,潜水艇的强大功能,都显示了作者凡尔纳的非凡想象力。
B.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朝花夕拾》中鲁迅说起儿时的生活,常常会谈到迎神赛会、看戏等回忆的文章是《无常》《琐记》。
D.《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的高尚情怀。
8、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
【乙】方家①即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分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⑥。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沈括《指南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蚕丝。⑥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1】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每韵为一帖( ) (2)持就火炀之( )
(3)但坚滑易坠( ) (4)不若缕悬为最善(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理有疏密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B.皆可为之 皆为板本
C.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草火烧
D.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木格贮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磁 石 之 指 南 犹 柏 之 指 西 莫 可 原 其 理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5】读完【乙】文,说说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中,“造化钟神秀”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的特点;“阴阳割昏晓”又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文段一: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文段二:大英博物馆中,陈列的中国敦煌雕像都是断手断脚的,这些并不是运送途中的意外损害,而是曾经的侵略者为了方便大批运送宝藏而故意切割的。很多人都因此感到愤怒,然而我个人觉得,倘若这些珍品没有被运送来英国,在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场战争,这些宝藏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1)文段一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二中“故意切割”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的观点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 ,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2)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 《沁园春》)
(3)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8)( )(填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情景交融,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的句子是“ , 。”
12、名著阅读。
(1)下面各项中,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_______)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有两次洞中历险:第一次是和蓓姬进山洞探险,结果迷了路,经受了恐县、饥饿、疲倦的考验,最终凭借着勇敢和机智走出了山洞;第二次是和哈克去洞中找乔藏在那里的宝藏,他们带走了一箱金币,把枪和别的东西留在了洞中。
B.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曾三次离开唐僧:第一次是拜唐借为师不久,因杀了六个强盗被唐僧责怪,一气之下去了东海龙官;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受八戒撺掇,认为悟空误杀好人,将他逐走;第三次是打死了强盗,唐僧怨恨他,念了紧箍咒,将他赶走。
C.保尔一生经历了与死神的四次较量:第一次是保尔参加红军时,大腿中弹受伤;第二次是一九二。年二月患了伤寒,高烧不退;第三次是在执行任务时,被炸碎的铁片击中头
部差点死去;第四次是修铁路时,因过度饥饿和寒冷致使身体衰弱,无法继续战斗。
D.《水浒传》中写了三个“英雄杀虎”的故事:一个是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老虎。一个是李逵在沂岭,一连杀了大小四只老虎,为老娘报了仇。另一个是解珍、解宝兄弟奉命捕虎,他们预先做了周密的准备,坐到树上等老虎,最后用毒箭射杀了老虎。
(2)《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虽然急躁莽撞,嫉恶如仇,却又粗中有细,主张“救人须就彻”。请以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说说哪些举动体现了他“救人须就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共,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没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是啊,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找簪子”的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____→让父亲寻找→在田垄上找→____→____→找到簪子。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内容概括“奶奶”形象的两个特点,并找出对应的内容或细节加以印证。
【4】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4、(二)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丁]处应填: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这段话出自原文,请说说把它插在哪两段之间最合适,为什么?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讲述了同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发生在1887年美国南部一个小镇上,当地一个著名的绅士伊曼纽尔·尼戈先生是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所作的肖像画,单幅价值平均超过5000美元,这在当时已是天价。但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的画家,却被一张20美元的假币所害。他熟练地运用画家的手笔,一笔一笔描绘了那些20美元的假钞。罪行意外败露,落了个身陷囹圄的下场。尼戈先生如果不是将才华用错了地方,他肯定会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但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德行方向,过人的才华反而成了他惹祸的根源。
15、作文
请以“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