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磊同学在抄录有关后人称赞孔子的对联时,出现对仗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顾孝先题孔子庙:“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B.赵朴初题孔子庙:“教被寰宇光曲阜;泽流海外润长崎。”
C.李苦禅题孔子庙:“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D.纪昀题孔子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并老同天,文章道德圣人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B.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倾斜,歪斜)
C.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执拗)
D. 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来到,来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尼摩船长是个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正义之士。
B.《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C.“他把那把斧头的把手拿起来”这句中三个带点的词的词性都不相同。
D.“弱冠、花甲、不惑、古稀”是按照从年幼到年长的顺序排列的。
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曾经)
B.人恒过(犯错误)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
B.马致远,号东篱,宋代词人,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
C.“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
D.《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带领大家共渡难关,疫情防疫阻击战的胜利。
B.面对重大疫情,社区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C.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防控战在全国打响,全市教育系统拉响了在第一时间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警报。
D.新冠肺炎疫情让民众产生了恐慌与焦虑,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帮助人们克服恐惧。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文章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作者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我国北方的农民,赞美了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 《石榴》一文不但写了石榴的外在特征,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C.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悼念文章,但又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夹叙夹议,为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
D. 《海燕》这篇散文,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本文除了运用有力的对比和烘托,还运用了象征手法,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意义,一切象征意义都蕴涵在形象之中。
8、(18届河北省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德疗之获愈。生一日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中煮之,成中金。自是日与永德游。一日,告适淮上,语永德曰:“后当相遇于彼。”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言讫而去。
及永德屯下蔡,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永德善骑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终能谨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有授公药法者。”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
注:牙帐:指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永德寓睢阳(________)
(2)言讫而去(________)
(3)遽召之(________)
(4)益罄家资(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日与永德游。
(2)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
【4】书生两次不给永德药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②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①作者辞官后途经友人王昌龄入仕前的隐居之地,触景生情,遂作此篇。②药院:芍药庭院。
(1)这首诗,体裁属于 ,从题材看属于 诗。(每处不超4字)
(2)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八年级三班同学最近在学习书信写作,语文张老师让班长给同学选取傅雷在1954年8月16日晚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家书作为范例打印给大家。由于疏忽,打印稿出了几处错误 ,请你根据书信的内容和体例格式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聪儿:
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谈几桩重要的事。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
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①切勿不要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缓和。
……
总而言之,②你要学习的只要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1)划线句子①②有语病,请分别指出病因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书信体例格式要求,在横线处完成信的结尾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艇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艇长冲来。船长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冲来的时候,艇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艇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1】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尼摩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2】在这部科幻小说中还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情节,请再举一个例子。
【3】《海底两万里》与《西游记》中都有大胆夸张的想象,请谈谈二者有什么不同。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有味
①总觉得唐人在饮食方面偏于简单。这可能是我的错觉,但不能怪我,责任在唐诗。
②读过的唐诗里,关于饮食的诗句,最令我难忘的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描写他到一个老朋友家受到的招待,那顿饭被大诗人写成了千古美餐:是春天,有当令的菜蔬;是雨夜,于是有湿度和气氛;餐桌上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有朴素而天然的香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食欲美、人情美在温暖的色调中交织氤氲。
③还有李白,他的笔下满溢着酒香,但是真正的酒徒往往对食物不太在意,也是做客,也写食物,他就非常简单:“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雕胡就是茭白,能结实,名叫菰米,可作饭。用白色盘子装了这样的饭,虽然简单到寒素的地步,但在月光下该会有超凡脱俗的美吧。
④印象中,到了宋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苏东坡的胃口好得很,他不但发明了像东坡肉这样的名菜,还在笔下留下了勾魂摄魄的美味。且看他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⑤蒌蒿、芦笋、河豚,和竹、桃花、江水相提并论,一起充当了仲春的使者,这首诗不但画意盎然,而且在后两句诗里,苏东坡显示了他不但是一位观察细致的诗人,而且是一位真正的美食行家。河豚吃蒌蒿、芦笋就长得肥,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苏东坡不是随便写写的,每个字都有道理。
⑥在他笔下,早春景象也和美食有关,这是一首《浣溪沙》的下半阕: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⑦古代风俗,立春日以蔬果、饼饵等置盘中送人,表示贺春,叫作春盘。这里写出了春盘的内容,同时点出时间是早春,“雪沫乳花”的茶和“蓼茸蒿笋”的春盘,同为清香之物,超尘脱俗,又有白有绿,鲜明生动,使“有味”“清欢”水到渠成。
⑧明代的文人中,写吃写得多且妙的,是画、诗、书三绝的郑板桥。他写吃往往是一派平民风味:“稻蟹乘秋熟,豚蹄佐酒浑”“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甚至连“笋脯茶油新麦饭”也入了诗。
⑨郑板桥还有一副好对联,联曰: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⑩我很喜欢这副对联,表面上全是静物,而其人自在;纯是素朴,而品格自华。粯子是粗麦粉,这样的茶饭,真是一贫到底了。但是如此清洁自守、为民不谀、为官不贪,且自得其乐,这样的茶饭最干净,吃着最安心。
(文/潘向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于作者引用杜甫和李白的诗的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在饮食方面偏于简单。
B.唐人在饮食方面看重仪式感。
C.唐人酷爱饮酒不太在意食物。
D.唐诗中少见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饮食的诗句。
【2】下列对文中引用苏轼的诗歌的根本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诗句擅长在景物中呈现出对美食的向往。
B.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在饮食方面更讲究创新意识。
C.苏轼与杜甫、李白两位诗人相比,是一位真正的美食家。
D.苏轼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诗人。
【3】下列对本文标题“人间有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文人都很看重精神生活,追求朴素的人情之味。
B.文人对食物多姿多彩的描绘体现了他们善于享受生活。
C.文人崇尚清自守,所以不重视食物之味。
D.饮食无论丰简,都蕴含着文人的雅趣与情操。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艳丽夺目的郁金香
祁云枝
①站在植物园里的郁金香前,大仲马的名言会飘然而至:“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②郁金香如此美艳,花朵有香味吗?没有。
③俯身闻郁金香艳丽夺目的花朵,的确乏香可陈。别遗憾,这正是植物的高明之处,它们大都是哲学家,一直在践行“香花不艳,艳花不香”的原则。植物同时又是能量专家,懂得如何用最小的能量换取最大的收益。
④对植物来说,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只是引诱昆虫传粉的手段,而昆虫对于花朵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只认颜色,有的仅认花香。植物只要满足其中的一种诉求,能够吸引访客的注意力,让其乐颠颠地帮自己传递花粉,花朵的“广告”使命也便画上了句号,它们才不会无谓地浪费一丝一毫的能量。
⑤细心的观赏者或许还会发现,一早一晚和中午花朵的形态有很大不同。早晚绽放的郁金香花朵,看起来像一个个雅致的高脚酒杯,上小下大。中午再去看它,花朵的“杯口”已四散张开,外观更像是一个个饭碗。
⑥(甲)郁金香会随着气温与光线的改变,主动调整花柄基部细胞的膨压,以牵引花朵完成闭合运动。
(乙)还有人做过实验,将花瓣尚未完全伸展的都金香置于恒温条件下,实验显示:给其光照时,花瓣绽开;若使其一直处于黑暗里,花瓣则始终闭合。
(丙)通过观测即可发现,郁金香在气温升高时,选择绽开花瓣,反之,逐渐闭合花瓣。
(丁)郁金香正是通过花瓣的闭合运动,来减少花朵内部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这是一种保全能量的方式。
⑦说起来,中国还是郁金香的故乡。在我国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的高山地带,就分布着矮小乖巧的郁金香原种。全球郁全香的原种大约有150种。《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14种野生郁金香,其中11种产于新疆。经过人工培育,如今全球郁金香的品种已过万,且不断有新品种问世。
⑧在对郁金香的疯狂迷恋和广泛种植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荷兰相提并论。16世纪,在郁金香传入荷兰后不久,珍品郁金香甚至可以与珍珠、钻石、黄金媲美。
⑨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个博物馆里,至今珍藏着一块石碑,它本是该市一幢房子的奠基石。碑文上记载:1634年,这幢房子与另一幢建筑物是用3枚郁金香鳞茎换来的。还有一个文献记载颇为有趣,说一枚名为“亲王”的郁金香种球,可以交换24担小麦、10头肥牛、8头肥猪、12只羊、2桶葡萄酒、4桶啤酒、2桶食油、66千克奶油、1捆连衣裙和1个银杯。这枚种球简直价值千金。
⑩当然,这股疯狂投机的歪风很快被荷兰政府控制住,但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情并未因此冷却。如今,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枚鲜花种球。其中仅郁金香种球,就有30亿枚之多,如果把它们排列起来,能绕赤道7圈。每年春季,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荷兰,在郁金香汇成的花海里尽情畅游。
(有删改)
【1】第④段中加点词“广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合理安排第⑥段四句话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1)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郁金香的花朵艳丽夺目,香气却比较微弱。
B.郁金香花朵的形态在早间和晚间差异最大。
C.荷兰是对郁金香最疯狂迷恋、种植最广泛的国家。
D.全球郁金香原种共有150多种,而我国就有14种。
15、周末,一家人聚在一起。
奶奶对肥胖的爷爷说:“你把体重减下来,才会更健康。”
妈妈对做生意的爸爸说:“你把价格减下来,回头客才会更多。”
外婆对做老师的妈妈说:“你把作业量减下来,孩子们才会更快乐。”
爷爷对开办工厂的外公说:“你把污水排放量减下来,环境才更美好。”
你深有感触,想以“减中有智慧”为文题,为家人讲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与家人分享你的精彩生活。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