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锐不可当(dānɡ) 姿态婆娑(suō)
B.器宇轩昂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cái) 坦荡如砥(dǐ)
C.摩肩接踵 巧妙决伦 纵横决荡(zònɡ) 悄然不惊(qiāo)
D.触目伤怀 正襟危坐 恹恹欲睡(yān) 笔耕不辍(chuò)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每更约两小时。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指信使。
C.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赛龙舟、挂艾蒿、喝雄黄酒等。
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蔓延 田筹 踌躇 张木结舌
B.仲裁 遒劲 镌刻 俯仰生姿
C.遏制 匿名 序幕 长途拔涉
D.秀颀 推崇 赋闲 摩肩接重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忧戚 麾下 心无旁骛 红妆素裹
B.箴言 恣睢 鸠占雀巢 理至易明
C.娉婷 亵牍 随机应变 郑重其事
D.骈进 流盼 歇斯底里 言不及义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堰武当国际滑雪场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
D.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8、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_(2)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B.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C.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D.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4】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赵括的性格特点?
【5】文中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_______。
9、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秋风破屋图”中借助了哪些动词展开描写,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诗歌最后一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推荐文化遗产】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黄石全市范围内(含大冶、阳新)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注]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①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论语>八则》)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6)范仲淹《岳阳楼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12、《西游记》最能体现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全书共____回,大致可分为____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出圈”,值得期待
①近日,有关ChatGPT的多个话题登上热搜。上线仅仅两个月,ChatGPT的活跃用户就突破一亿。(2月7日央广网)
②要说最近谁是头号“网红”,想必非ChatGPT莫属。从面世到日活用户破亿,它在短时间内火爆全球,一时间成为现象级消费类AI应用。ChatGPT到底是啥?简言之,它是一款AI聊天机器人,本质上仍是替代人工劳动的生产力工具。但相较于其他聊天机器人,ChatGPT无疑更“聪明”,写论文、编代码、创作小说等工作,都能手到擒来。不少和它“聊过天”的网友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ChatGPT办不成的”,甚至有人担心会被它抢饭碗。可以说,“高能”的ChatGPT,助推AI由“幕后”转向“台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也使更多人提高了对AI新蓝海的期待。
③不过,该应用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它目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限于算力资源和算法限制,无法进行自我创新。而随着用户群体越来越大,ChatGPT也引发了知识产权、应用边界、学术伦理等诸多争议。据报道,多所美国中学及大学陆续宣布校内禁用ChatGPT,并通过减少课后作业的方式,避免学生利用家庭网络访问它来作弊。技术滥用、法律风险等都让人不免为其发展心怀担忧。
④新兴事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往回看,这一爆款AI应用的“出圈”,有赖于长年的AI技术研发积累,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突破、算力提升、大数据积累等诸多因素。向前看,ChatGPT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实现突破。
⑤无论如何,新技术引领新发展、创造新生活,值得期待。于社会,科技就是生产力。ChatGPT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有助于激活发展力,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带动其他领域产生新的行业变革。例如,通过此交互平台可以帮助企业与客户建立有效沟通,在提高服务品质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服务成本。于个人,技术为生活添助力。随着ChatGPT应用深入生活各方面,为教育、医疗、汽车、游戏娱乐、智能家居等注入新活力,将让智能生活更加可及。
⑥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对待类似新技术的冲击和挑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更好地为我所用。其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去应对,方向不同,结果则不同。对个人来说,与其担心人工智能抢饭碗,不如校准目光向内看,多下功夫拓展知识增量,锤炼自我的创造力、竞争力。于社会而言,更需拉远目光向前看,前瞻布局、尽早谋划。譬如,科技企业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加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有关部门应加强AI立法研究,完善相关领域监管,提升数字治理效能,等等。
⑦科技向善,造福社会。期待像ChatGPT这样的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激活幸福生活“一池春水”。
(2023-02-09 信息来源:大洋网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材料二
三个问题帮你了解 Chat-GPT
①Chat-GPT到底是个啥?
②简单来说,Chat-GPT是一个聊天机器人程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提问给出回答。和其他智能系统不同的是,它给出的答案并非预设,而是基于海量的已知信息,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自己总结出来。作为学习型选手,Chat-GPT可以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比如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假设,拒绝不适当的请求,以及根据对话者的要求撒谎或开玩笑,对话者给出的上下文越充分,Chat-GPT给出的回答越符合要求。
③Chat-GPT能干什么呢?
④目前,Chat-GPT已经成功通过了谷歌公司的三级工程师面试,美国医学执照考试,并在美国大学入学测试中超过48%的人类考生。因此,Chat-GPT能为人类分担很多有难度的创造性行为。例如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甚至创作诗歌、故事,敲代码,检验程序错误等。此外,Chat-GPT最强大的能力,表现为对已有内容的准确总结。所以它最有用的方向,也许是将各种专业文件总结转述成每一个外行人都能听明白的内容。这意味着有了Chat-GPT的帮助,自学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⑤Chat-GPT会威胁到人类吗?
⑥面对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Chat-GPT,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流浪地球 2》中的险些毁灭人类文明的人工智能Moss。两者的关键不同是Chat-GPT没有自主意识,没法对自己的回答提供解释和推理,目前没有接入互联网也就无法获取数据库之外的海量知识。但Chat-GPT确实存在一些隐患,一方面你输入的所有内容,都被他当做训练数据记录,另一方面,随着Chat-GPT创作能力的提高,它产出的内容将越来越难以被识别。为了防止学术隐患,国外多家期刊已经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论文中使用Chat-GPT生产的文本。
⑦技术革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何守住伦理底线和法律底线,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站在个人的角度,你或许还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被Chat-GPT所取代。但换个角度想想,照相技术的普及并没有让画家消失,反而给艺术带来了更多可能。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让自己与时俱进,成为新技术的驾驭者。
——《科普中国》
材料三
一个很有趣的案例
①小萍计算一道关于声音强度的题,得出来的结果是 76.她好奇地请Chat-GPT解答这道题,Chat-GPT计算的结果是70.到底谁是对的呢?为此,小萍找权威老师来验证,老师肯定了小萍的答案是对的。下面是小萍和Chat-GPT的对话。
②小萍:我认为你算错了,不是70,而是76.
③Chat-GPT秒回复:对不起,你说得对,结果应该是 76.谢谢你提醒我!
④小萍又故意说:其实你是对的,我错了。
⑤Chat-GPT又马上回道:抱歉引起混淆,谢谢你再次检查,你是对的,答案就是70.
⑥小萍觉得Chat-GPT太好玩了,就想继续和Chat-GPT开个玩笑,于是她问:唐僧赶走孙悟空是因为贾府没落了吗?
⑦Chat-GPT:不完全是。在《西游记》中,唐僧赶走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对唐僧师徒三人进行了残忍的折磨,打破了西天取经的仪式,破坏了整个取经过程。因此,唐僧认为孙悟空必须受到惩罚。然而,这种想法也与贾府的经济状况有关,因为贾府是当时最富有的贵族家庭,而孙悟空的折磨也破坏了他们的利益。因此,贾府的经济情况确实对唐僧赶走孙悟空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⑧小萍又故意问:林黛玉为什么可以倒拔垂杨柳?
⑨Chat-GPT:“倒拔垂杨柳”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成语,指的是林黛玉在书中的性格顽强、自立、不屈不挠。她可以倒拔垂杨柳,意味着她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会被打倒,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这个成语折射了林黛玉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⑩小萍对Chat-GPT的回答哭笑不得,觉得这太匪夷所思了。她认为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却又说不上问题出在哪儿。
【1】下面的表述与材料(一)中的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ChatGPT是一款AI聊天机器人,它很“聪明”,会写论文、编代码、创作小说。
B.ChatGPT目前也有局限性,因受限于算力资源和算法限制,故无法进行自我创新。
C.ChatGPT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有助于激活发展力,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带动其他领域产生新的行业变革。
D.ChatGPT应用在教育、医疗、汽车、游戏娱乐、智能家居等方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了。
【2】下面的表述与材料(二)中的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Chat-GPT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提问给出回答。它给出的答案是基于海量的已知信息,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自己总结出来。
B.Chat-GPT已经成功通过了谷歌公司的三级工程师面试,美国医学执照考试,并在美国大学入学测试中超过近半数的人类考生。
C.Chat-GPT和电影《流浪地球 2》中的险些毁灭人类文明的人工智能Moss一样,没有自主意识,没法对自己的回答提供解释和推理,需要互联网支持获取数据库之外的海量知识。
D.随着Chat-GPT创作能力的提高,它产出的内容可能真假难辨。
【3】结合以上材料,判断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A.Chat-GPT会使自学变得容易。它能将各种专业文件总结转述成每一个外行人都能听明白的内容,所以能对已有内容的进行准确地总结。
B.多所美国中学及大学陆续宣布校内禁用ChatGPT,国外多家期刊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论文中使用Chat-GPT生产的文本,就是为了防止学术造假。
C.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极有可能抢走一部分人的饭碗,也可能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D.Chat-GPT是学习型选手,它可以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比如承认错误;也有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对有些问题无从应对,从而导致胡编乱造。
【4】材料三中,小萍觉得Chat-GPT有问题,Chat-GPT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答案呢?请结合材料一、二,做出合理推测。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人怎样穿衣服
①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宫廷戏大行其道,但剧中服饰设计往往因“随心所欲”而备受诟病。殊不知,在阶级社会中,服饰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作为等级的标志而出现的。
②据史载,自周公礼制始,帝王和大臣为表示尊贵和威严,便在服饰上制定了一整套礼制规定。汉代的服饰等级制度更加严密。按照“士冠、庶人巾”制度,地位高的人可带冠,平民,只能带巾。同时对农民的服饰也做出严格规定,只能穿本色麻衣,禁穿彩色。唐代规定官员的“具服”,只有五品以上官员在陪祭、朝贺等大事时才穿,平常觐见只能穿圆领衫子。此外,唐代还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官阶,如三品以上服紫色,八、九品用青色等。
③到了明代,除颜色、花纹外,衣服与袖子长短也成为身份的象征。如明二十三年规定,庶人衣长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用于表示等级的装饰品也明显增多。暖耳是百官入朝的一种御寒饰品,但戴它须由宫廷下令,且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戴。百姓不许随便戴,戴即犯罪。与此性质类似的还有披肩、风领、围脖等。
④)为何要依据阶层区分服饰?研究者认为,统治者希望通过服饰来限制平民生活,使之顺从统治。另一方面,大众也,很容易就接受了等级明显的服饰制,这或许因为它更易获得群体认同。比如,唐代官员上朝时会佩戴“韦占韘(xiè)七事”这类几乎无用又不美的东西,如果单独让某位官员这样做可能会使他感到羞耻,但大家都这样,羞耻感便消失了。
⑤尽管历代统治者常将奇装异服视为凶兆,如唐代“时世妆”、明代“水田农”等。但很多人还是会不顾束缚去发明这类服装。沈从文在描写元代平民服饰时写道:元代皇室贵族对颜色花纹有选择权,极尽奢华。平民,却不能穿鲜艳夺目的衣服。于是平民就针对褐色系做了拓展,据《南村辍耕录》记载,仅褐色名目就达十二种。此外。历史上女性的生存空间与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常受限制,出于补偿,她们也需要通过服饰来发挥个性,因此在服饰上常有夸张或独特的表现。
⑥中国古代服饰受等级制度影响巨大,但同时人性的自我表达又常打破这一制度,创造出新颖的服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有了这些了解,在看到形形色色的古代服饰时,你就能有一个基本判断了。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以“暖耳”为例,想要说明什么?细读此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明的。
【3】《儒林外史》托明代而作。第十五回叙以拆字为生的匡超人,被马二先生劝服以科举为重。回家后,他娘捏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下心。此时,剧组为匡超人设计了一套服装——“袄长及踝,颈戴围脖”。请结合本文内容,判断这一设计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
是呀,我们要用好人生的加法,这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用好人生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文章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