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泥人张用他神乎其神的手法捏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令现场观众十分叹服。
B.我胆怯地低着头,不敢看爸爸那张阴云密布的脸。
C.云办公,云课堂,云看展,“云化”生活极大方便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普通百姓。
D.一场“日坏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奇特景象震耳欲聋,吸引观者无数。
2、请选岀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他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表达了父子深情。
C.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3、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编纂(zuǎn)的《经史百家杂钞》是中华文明的翘(qiào)楚。
B.眼前的明月山粗犷(kuàng)而冷竣,如一首深遂(suì)的诗。
C.他回到家里,看到多年未见的母亲时,泪水瞬(shùn)间溢出了眼眶(kuàng)。
D.这里水声潺潺,竹影婆娑(shā),没有暄嚣和烦扰,只有宁静和简单。
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范进——《儒林外史》——吴敬梓
B. 闰土——《朝花夕拾》——鲁迅
C. 陈涉——《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
D. 于勒——《羊脂球》——莫泊桑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桅杆(wēi) 嶙峋(lín) 镌刻(juān) 蜕皮(tuì)
B. 石砌(qì) 悄然(qiáo) 蚋虫(ruì) 要塞(sài)
C. 雕镂琢磨(lòu) 轧扁(yà) 鱼鳍(qí) 舳舻(zhú lú)
D. 池沼(zhǎo) 纤夫(qiān) 汴梁(biàn) 酷似(sì)
7、下列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它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人们受够了冷liè( )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温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而近处池畦(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A.立 冽 duō qí
B.莅 冽 duō qí
C.莅 洌 duō wā
D.立 洌 duō wā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墨子劝学
墨子弟子学日:“汝速学,当仕①汝。”弟子学期年,就墨子责仕。墨子曰:“汝闻鲁人乎?”
有昆弟五人,父死,其长子嗜酒,不肯预葬,其四弟曰:‘兄若送葬,我当为兄沽②酒。”葬讫,就四弟求酒。四弟曰:‘子葬父,岂独吾父也?吾恐人笑,欺以酒耳!今不学,人自笑子,故劝子也。”遂不复求仕。
(注)①仕:做官。②:买。
【1】写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孰若孤:_________
②就墨子责仕:_________
③汝闻鲁人乎: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独吾父也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吾恐人笑,欺以酒耳/投以骨
D.我当为兄沽酒/可以为师矣
【3】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今不学,人自笑子,故劝子也。
【4】孙权与墨子劝学的方法并不相同,孙权除了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墨子又用了怎样的方式来劝说弟子学习?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饥鼠绕床、_____________、风雨侵袭、_____________等动态的画面,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意境。
(2)说说本词的下阙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0、请你参加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国”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请你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出你从中得到的结论。
材料一:经过了7年的砥砺征程,我国雷达事业实现了从只能维修进口,到自主研发世界先进型号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年轻一代的雷达人传承着老一辈的责任和使命,铸就了一批守卫祖国海空的国防基石。
材料二:7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是基础教育规模空前扩大,在学人数逐年增加;二是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基础教育经费和资源得到了坚实保障:四是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制度体系,基础有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4)请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天下国家”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无数文人墨客们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文,请你写下你最喜欢的两句(如果是诗句,请写出完整的上下句)。
1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约翰·里德的蛮横,他姐妹的傲慢,他母亲的憎厌,佣人们的偏心,这一切在我乱糟糟的脑海里,就像一口污井里的污泥沉渣那样翻腾了起来。我为什么老吃苦头,老被呵斥,老受责怪,老是有错呢?为什么我总是不讨人喜欢?为什么不管我竭力想赢得谁的好感却总是白费心机呢?伊丽莎既任性又自私,却受人尊敬。乔治娜脾气给惯坏了,尖酸狠毒,爱寻事找碴,盛气凌人,大家却还都娇纵着地。她的漂亮,她红红的双颊和金黄的鬈发,似乎能让谁见了她都满心欢喜,不管有什么错都得到原谅。而约翰呢,从来没人敢违拗他,更不用说责罚他,尽管他扭断鸽子脖颈,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摘掉温室葡萄的果子,掰下花房里珍贵花木的幼芽,还管他母亲叫“老姑娘”,有时候还为了她跟自己一模样的黑皮肤而辱骂她,蛮横地不听她的话,不止一次撕破、弄坏她的绸衣裳,可他却还是她的“心肝宝贝”。而我虽不敢犯一点错,尽力把每一件事做好,却仍旧被说成淘气,讨厌,阴沉,鬼鬼祟祟,而且从早上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无时不在这么说。
选段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1】选段二中除提到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外,还提到了另一个人物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选段一中女主人公被关进红屋子的事件,并回答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3】结合选段内容及整部作品,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或个性追求。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美术馆珍藏)
②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不仅有诗歌,还有如山花烂漫般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它们是有形之国风。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③在民俗生活中,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尤其是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品类多样、琳琅满目。“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它既是避邪镇宅的神兽,成为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也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无论何地的民间美术,也无论何种形式的审美存在,它们在呈现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手艺之外,其核心内容无不表现为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
⑤当工业文明逐步代替农耕文明的时候,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非遗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保护与研究成为新的时代课题。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巨变,民间美术中所呈现的形式与内涵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和本源的精神记忆,这种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是我们今天寻找文化自信最为重要的文脉源泉。
(摘编自吴为山《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绵延几千年之久的华夏农耕文明,孕育并滋养了中国民间艺术。
B.民间美术表达百姓的质朴情感,形式具体可感,是“有形之国风”。
C.虎这一瑞兽形象常见于民间美术,年画《山林猛虎》是其中精品。
D.文章针对民间美术立论,支撑材料主要有《诗经》、彩塑、皮影等。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思路。
【3】为传承弘扬民间美术,学校开展“探究民间美术文化价值”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拟写两条宣传语。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地面沉降是全球性的危机,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导致面积数十到数千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下沉,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到数十厘米。过去10年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地表已下沉超出2.5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如今修建在海边的建筑物也已经低于海平面。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雅加达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会被海水淹没。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决定把首都迁至婆罗洲的东加里曼丹省。在欧洲,地面沉降让荷兰约25%的国土面积降至海平面以下。在中国,位于主要沉积盆地的城市也受到地面沉降的影响。
②除了位于海边的港口城市,气候干燥的都市以及农田同样处于地表沉降的威胁当中。西班牙地质与矿业研究所科学家Herrera表示:“在长期干旱的区域中,人口密集的城市以及农业灌溉都需要汲取地下水。而在汲取地下水后,含水层的自然回灌往往无法弥补人们取水的体积。”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而对地下水开采缺乏管控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极有可能进一步催化该现象。在伊朗,过去50年间人口翻了不止一倍,而当地仍没有出台针对地下水开采的管制措施。如今伊朗的主要城市下沉速度已经位居全球前列,速度达到每年25厘米。
③尽管在整个20世纪,地面沉降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此前这方面研究通常关注局部地区,而这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资助的跨国研究意图整合过去的研究,提出一个通用模型,以预测受地面沉降威胁的地区。
④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7343个主要城市中,有1596个主要城市位于潜在的地面沉降区域内,占比达22%;这其中又有57%的城市处在洪水高发地区。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科学家们在做地面沉降危害预估的时候,还结合了未来几十年全球人口、气候和用水量的变化,从研究结果来看,预计到2040年的时候,尽管全球受地面沉降威胁地区面积增长大约7%,但模型预测受威胁人口数量将增长30%,总共16亿人口将受到影响,其中6.35亿人口居住在可能被淹没的区域。
(选自果壳科研圈 2021年1月,有删改)
[链接一]
人造卫星以及雷达等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定位地表沉降的区域,而针对这些区域制定有效的管制措施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在上个世纪初期,东京曾经面临着地表沉降的威胁,部分地区出现了超出4米的地面下沉。但是通过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当地政府很快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前中国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出台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2011-2020年),要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全面推进重点地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沉降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其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寻找替代水源、提升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以及含水层的人工回灌等等。
(选自北京晚报2018年8月,有删改)
[链接二]
在近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升温3℃”是相关议题的关键词之一。学界预计,全球气温将在本世纪末上升3摄氏度左右,上升幅度和速度远超之前的预期,令遏制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协定在这一指标面前显得格外无力。全球变暖将带来更长的干旱期,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于地下水开采的需求。与此同时,到下个世纪海平面将上涨1米,这意味着更多的港口城市将要遭受与雅加达类似的命运,更多的区域将被海水淹没。
根据科学家的数理推演,在未来的“3℃时代”,日本关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大阪将被海水淹没,520万居民将受到直接影响,经济损失可达1万亿美元。中国的“东方明珠”上海也存在巨大的洪灾隐患。外媒称,上海市中心在“3℃时代”将会遭遇“大面积”沉没,受影响人口将达到1750万,就连一些地标性高层建筑也无法幸免。英国《卫报》称,其实自2012年起上海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洪灾隐患,不仅建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深层排水系统,还为太湖吴淞江泄洪工程投入400多亿元人民币。
(选自环球网2019年8月,有删改)
【1】关于“地面沉降”,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面沉降是全球性的危机,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受沉降影响的国家有印尼、荷兰、伊朗等。
B.预计2040年时,全球受地面沉降威胁地区面积增长约7%,但受沉降威胁的人口数量将增长30%。
C.防治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替代水源、提升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及含水层的人工回灌等。
D.全球变暖将带来更长的干旱期,这将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于地下水开采的需求,必定导致地面沉降。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研究者已关注到地面沉降现象,预测到2050年,印尼雅加达可能会被海水淹没,故该国政府决定迁都。
B.过去50年,没有因人口数量的巨增而出台针对地下水开采的管制措施是伊朗发生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
C.地面沉降危害人类社会生活,全球人口、经济发展和用水变化是科学家做地面沉降危害预估的主要依据。
D.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只开采一个层次的地下水和人工回灌地下水含水层等,可以减轻或减缓地面沉降。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作用。
【4】请结合文本内容,分点概括地面沉降的特点。
15、以“带着 ,一路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如理想、自信、感动、挫折、伤痛、遗憾、微笑、泪水等)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一篇文体规范的记叙文,字数5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