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坏处大于好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2、下面这几句走红网络的话是一个儿童所写,但顺序打乱了。组合成一首完整的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有时候
②却怎么也打不到它
③写诗有点像拍蚊子
④我拼命地拍打
⑤就按死了一只
⑥有时候我一不小心
A. ③④⑥⑤①② B. ⑥⑤④①②③ C. ③⑥⑤①④② D. ⑥②①④⑤③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揭露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
B.老父亲退休后,学习、游玩、锻炼,他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C.王莹在同学们心中德高望重,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班长。
D.不要为自己树立高深莫测的目标,更不要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苦的泥潭。
4、下列加横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氛(fèn) 惩罚(chěnɡ) 胡骑(jì)
B. 气魄(pò) 污秽(huì) 澎湃(bài)
C. 屏障(píng) 可汗(hán) 祈祷(qǐ)
D. 燕山(yān) 泛滥(fàn) 诧异(chà)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它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其散文朴素填密,语言洗练,代表作有《背影》。
D.“柳”与“留”两字谐音,故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惜别、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 )
A.北宋词人晏殊在“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句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在古代史书中,《史记》属纪传体,《资治通鉴》属编年体。
C.李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D.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如“汉阳”即在汉水的北面。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田垄(lóng) 气冲斗牛(dǒu)
B.呜咽(yān) 哺育(bǔ) 深恶痛绝(wù)
C.嗥鸣(háo) 矗立(chù) 酣然入梦(hān)
D.亘古(gèng) 卓越(zhuó) 鞠躬尽瘁(cuì)
8、阅读下面文目文,回答问题。
【甲】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⑤之,亦不甚失。然负⑥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⑦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⑧数年来,颇发愤惩艾⑨,悔前所为;而聪明⑩衰耗,殆⑪不如曩⑫时十二,每阅一事,心寻绎数终⑬,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⑭。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④愃(xuān):遗忘。⑤暗疏:默写。⑥负:倚仗。⑦旬朔:十天或一个月,此指一个月。⑧比:及,等到。⑨自惩艾:自我惩戒。⑩聪明:听觉、视觉。⑪殆;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⑫曩(nǎng):以往,从前。⑬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⑭不省:指忘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对曰
②自是之后
③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④把卷无几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乃复进 ②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①何为中止 ②何夜无月(《记承天寺夜游》)
C.①暗疏之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D.①故虽有强记之力 ②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②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时十一二。
(4)你从【甲】文获得了哪些启发?请写出一条。
(5)【乙】文所说“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文中指哪“二物”?
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
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2)《唐诗鉴赏辞典》评价本诗颔联“写景中寓含哲理”,请描绘该联的画面并说说你从该联中获得的启示。
10、班上正在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
(1)【文本互证】
某同学读《红楼梦》,读到薛宝钗生日,贾母叫她点戏,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下面是其中一段唱词,该同学一时不解。请你给他讲讲唱词所涉及的相关故事情节,以及唱词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
漫榅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唱词 | 相关故事情节 |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
相离处士家 | ① | ③ |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 ② |
(2)【时空对话】
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杜小康就站在你面前,就“成长”这一话题与你交流,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我想对杜小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北冥有鱼》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片段,按要求作答。
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
①根据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出自哪一事件。_____________
②晁盖听了吴用的计策,大喊“好妙计”“好计策”。这个计策实施的关键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对此,他们做了精心的安排。请根据小说情节,完成下表。
人物 | 事情 |
A.____ | 揭开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 |
B.____ | 把药下到瓢里,也来舀酒,药便混在酒中,假意兜半瓢吃 |
白胜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材料一】
园林按其发源地大致可分为东亚古典园林、西亚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东亚古典园林,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突出山水园林特色,讲求自然与意境的创造,可游、可赏、可居,常用移天缩地和借景的手法,道法自然。西亚古典园林,重视植物和水法,一般以建筑围合庭院,面积不大,以水池为中心,十字形构图。西方古典园林,大多方正,均衡对称,追求人工美和几何图案美,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及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修剪过的花坛、喷泉水池和露天雕塑等,都体现人工性,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节选自《景观设计》,朱向红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材料二】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三】
从大观园正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不至于让人进得园来所有景物悉入目中。往前一望,见白石崚,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从小径游去,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宝玉留题“曲径通幽”。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流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这就是沁芳斋了。
(节选自《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属于哪种园林(填选项即可)。
(1)_____(2)_____(3)_____
【2】材料三的作者曹雪芹曾在苏州拙政园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他笔下的大观园随处可见苏州园林的影子。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具体说说大观园有哪些地方符合苏州园林的特点。
14、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大火中被毁,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拍卖时,没有人愿意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了这本书。
这本书不但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名穷学生在少有书读的情况下,还是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其他的鹅卵石没有什么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冷,只有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
穷学生获知这个秘密后欣喜若狂,立即赶到大海边寻找试金石。穷学生满怀信心地挑选鹅卵石,可是那些石头摸起来都是凉凉的。穷学生渐渐有些失望了,他愤怒地把捡来的鹅卵石朝大海深处扔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扔鹅卵石的力气越来越大,那些鹅卵石也被越扔越远。
多年后的一天,穷学生捡到一块温暖的鹅卵石。然而,他已经形成了到手就扔的习惯,当他意识到那是块温暖的鹅卵石时,那块鹅卵石已被他扔到了深海中。他懊恼地潜入海底,寻找了好多天,还是找不到他扔出的那块试金石。
穷学生终于失望了,他一无所获的回到了首都。当时,国内正在举行建国百年庆典,国王一时开心摆擂台寻找全国力气最大的人。冠军将被封为伯爵,并可获得黄金和良田的赏赐。穷学生想起这么多年来在海边扔鹅卵石的经历,觉得机会来了。穷学生随着众人去看热闹,看来看去,觉得那些人的力气都没有自己的力气大。于是他上台去比试,结果把参赛者一个个都打败了。获得了大力士冠军,得到了国王的赏赐。
穷学生变成了富裕伯爵,他感谢那本给他带来好运的书,决定把那本书重新装订并保存起来。他拆开书脊以便重新装订,却在书脊里发现了夹藏的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当你老是抱怨没有机会的时候,或许机会真的到了手边你也把握不了。
【1】这篇具有很浓的童话色彩的小品文,情节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的情节。
获知书中秘密——( )——( )——( )——重新装订获真谛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穷学生想起这么多年来在海边扔鹅卵石的经历,觉得机会来了
【3】文中的这本书很奇,那么它“奇”在哪里呢?请简要回答。
【4】把文章的最后一节删改为“穷学生变成了富裕伯爵,他感谢那本给他带来好运的书,便把那本书重新装订并保存起来了”好不好?为什么?
【5】认真阅读文章,你认为“人生的试金石”指的是什么?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碎碎的光阴,浓浓的情意。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感到温暖!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同学一个会心的微笑,妈妈一声无意的叮咛,或者陌生人一声善意的提醒……都会给我们带来些许的慰藉与感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