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B.“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编年体史书。

    C.“行头”是指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

    D.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到十名称亚元。

  • 3、名著阅读:

    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    

    A.尼摩船长是法国作家萧伯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他的真实身份为印度的达卡王子。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

    B.尼德·兰是一个野性十足的鱼叉手,他精通野外生存,曾为大家做了一顿丰盛的饭。他虽然脾气暴,讨厌被监禁,但他却很享受在鹦鹉螺号上与世孤立的生活。

    C.《红星照耀中国》中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因此,苏维埃政府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

    D.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土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E.林冲,人称豹子头,本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起初只想忍气吞声,无奈之下,奋起反抗,雪夜上梁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南岳衡山风景秀丽,它的石、雾、松无不妙手偶得,令人赞叹不已。

    B.目前仍有部分不法机构自出心裁玩弄花样,企图逃过主管部门的检查。

    C.看到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街边乞讨,我们怎能不触目伤怀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 qiāo miù   退 (kuì )       锐不可dāng

    B.sài   见(piē cái   灭(qiān

    C.首( qiáo xìng   (jìn)   zhàn

    D.息( bǐng   问(jié   huǐ 绿潭(tuān

  • 7、下面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接连遭受了爱情的伤痛和身体的毁伤,意志却没有被摧毁,他选择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却收获了心灵的高贵和精神的富足。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描写和抒情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日记等。

    C.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D.《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优柔寡断,使得他一生都在任人摆布,日常琐事的牵绊,影响着他创作才华的发挥。

    E.《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蔬果,此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昨梦录》,有删改)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             一家眷

    B.向所志                       病终                 非同

    C.处处                       虑忠纯             同道合

    D.不为外人道也             以中有乐者       为惧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渔人的行踪概括完整。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在地理位置、社会风貌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歌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例如,中国古人一直崇尚“和”与“稳”,历经千年,它们已成为内涵丰富的中国精神文化元素之一。

    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世瞩目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主会议厅(图一),天花板是青花瓷团,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也是世界最为熟悉的中国标志性符号之一。用它架设着金丝楠木的四梁八柱寓意。

    1下列(图一)选项中,主会议厅天花板的最符合中国元素的寓意是()

    A. 四平八稳 B. 四海为家 C. 四海升平 D. 四面八方

    2(图二)是G20峰会会标,请从图中找出一处蕴含的中国元素,并做简要说明。

    (图一)

     

    (图二)

    中国元素:

    简要说明: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元素的两项是(  )

    A. G20峰会中使用的座椅全是圈椅

    B. 峰会国宴席位前摆放的是丝绸邀请函

    C. 峰会期间西湖夜晚美丽的灯光秀

    D. 新闻中心以《富春山居图》作为背景

    E. 宣传片中展示了民间戏曲:越剧

    F. 峰会官方指定用车是浙江产吉利汽车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任选一题

    (1)下面是章回体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情节。

    ①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西游记》第五回)

    ②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水浒》第二十二回)

    (2)格列佛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了解与观察,也彰显着时代特色,饱含对时代的讽刺,请结合《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书中多次提到中国,请你写出两项有关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

    ②飞岛国怎样平息叛乱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第五站(特色美食馆)

    栗子

    汪曾祺

    (1)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2)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3)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4)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5)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6)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7)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煼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煼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煼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煼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8)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9)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10)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11)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12)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13)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14)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1】(初见·印象)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一个人物,一本书,一道菜,一件事,什么边角料也不放过,才能演绎一段段的完美。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学问”,请找出两处并加以说明。

    【2】(再读·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根据表中的提示完成品析。

    品语言

    谈体会

    典雅之韵

    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1)赏析式批注:__

    (3)可以这样形容汪曾祺《栗子》的语言特点(_______

    A.滔滔不绝如黄河水

    B.张扬恣肆如汪洋潮

    C.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D.直击心灵如梦初醒

    通俗之趣

    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

    (2)赏析式批注:__

     

    【3】(细读·深思)汪曾祺说:“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往往平中有奇,淡中有味。”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在“栗子”中寄托的情感。

    【4】(回味·练笔)认识汪老,从吃开始。他笔下的菌子“如牛肝,滑,嫩,鲜,香”,他笔下的杨梅“颜色黑红黑红,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你笔下的新昌美食又是怎样的呢?请从家乡特色美食馆选取一种小吃,为它写一段精彩的推介。(不少于150字)

    特色美食馆的小吃有:春饼、青团、芋饺、炒年糕、榨面、糖麦饼、镬拉头、米海茶

  • 14、(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份子。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印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秦朝,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在今天我们常能在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我们开始在珍贵的书法、画幅上看到那些格局各异的朱墨钤印,端凝方正或是快凿写意,融入熏黄纸张,成为美的角色之一

    私印自古即有,但一直以来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代为名款上,也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宋元,文人印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文人用印在元代以后非常普遍,并开始了自篆自刻,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给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中,其材温润坚实,可历百年兴衰;其工诘拙可爱,屈伸变化而有龙德。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在无数的单位中作为凭证证明而被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清代文人杨复吉曾作《论印绝句》道:“莫言此印才方寸。”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

    “印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以上资料。

    1根据文本资料,写出印章发展的大致历程。

    2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链接:

    在2017年西泠春拍上,篆刻印石各专场交出了成交额近7000万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房清玩·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就囊括了3320万元的成交额。据西泠春拍报道:“此次春拍呈拍田黄品质为近年较高,其中素方章就征得五方。清·皇六子奕自用田黄素方章,320万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690万元成交。”

    看了这则新闻,小明认为,这些印章离我们现在的实际生活太远了,价格高不说,又不实用,几百万买回家干什么?不过就是商业炒作罢了,没必要那么关注。

    针对小明的认识,请你结合文本知识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我为自己喝彩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