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联补写】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对联,请你根据给出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
下联:
A.春去来万紫千红
B.桃李杏春风一家
C.春夏秋冬春为首
D.一城山色半城湖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赌注 彗星 争讼 销声匿迹
B.蓦然 幅射 斡旋 戛然而止
C.褶皱 飘移 怅惘 世外桃源
D.蕴藻 沟壑 帷幕 浮想连翩
3、下列句子中画线短语与例句画线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A.中国的大豆闻名世界,中国也被誉为年“大豆王国”。
B.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C.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D.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襟怀坦白,忠实,积极。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国航天领域一次次传来 ① 报,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样品,如期完成探月工程“统、落、回”三步走规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行星探测新征程,正在逐渐抵 ② 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为世界各个角落提供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成功,吹响中国空间站建设号角……一系列重大任务的完成,使得2020年在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 ③ 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A.①杰 ②近 ③留
B.①捷 ②近 ③留
C.①杰 ②达 ③流
D.①捷 ②达 ③流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恢复线下教学初期,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在校期间必须佩戴口罩,但小明觉得戴口罩不舒服,经常把口罩拿掉,班长发现后想劝说小明遵守规定戴口罩,班长对小明说:
A.学校的规定大家都得遵守,谁都不能例外,从明天起你必须按要求戴口罩,否则你就别来上学了。
B.整天戴着口罩是不舒服,我和你有同感,但不戴口罩有安全隐患,为了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你还是遵照规定坚持佩戴口罩吧。
C.整天戴着口罩我也感觉不舒服,但是学校的规定我们也不好公然违反,你看可不可以这样,在进出校门以及老师在场的时候,你最好佩戴口罩。
D.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做好防护,我希望你能按时测体温,勤洗手,勤消毒,让老师和家长放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
C.倚玉栏临碧水赏遍春夏秋冬
D.戏楼里凭石栏品味唱念做打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之作。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王维并称唐宋诗歌八大家之一。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是为给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D.《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
(1)渔人甚异之
(2)乃不知有汉
(3)曳舟不得进
(4)或强然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3】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B.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C.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D.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甲)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寄扬州韩绰判官①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②明月夜,玉人③何处教吹箫。
(注)①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②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③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1】下面对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亲友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此诗构思新巧,言浅意深。
B.《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中可以看出此诗描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色,可以入画,给人遐想。
C.《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写实之景,描写出回家团聚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2】《寄扬州韩绰判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武汉市从2020年7月起开始执行《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学校开展了以“垃圾分类新时尚,文明环保我践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实施垃圾分类可能遇到的难题”调查问卷拟写三个调查问题。
【2】在活动中,有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了,反正是垃圾,扔进垃圾桶就好了,何必要分类呢?”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11、填空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语句是: ,
②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作为内容很合适。
③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诗句是“ ”。
④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⑤《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
12、请根据《水浒传》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梁山好汉的发配之路”研读单 | |||
代表人物及发配之路 | 获罪原因 | 路途危险系数评估 | 综合发现 |
林冲的沧州之路 | 腰悬利刃,误入节堂 | 危险程度:★★★★★ 曲折程度:★★★★★ 说明:①________ | 综合发现:比较发配路上的差别,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主题,理由如下:③_____。 |
宋江的江州之旅 | ②_____ | 危险程度:☆☆☆☆☆ 曲折程度:★☆☆☆☆ 说明:因宋江人脉关系的广泛以及宋太公银两的打点,宋江不但被发配到了条件最为优越的江州,而且沿途享受可谓是专人伺候的星级旅行团标准。 | |
武松的恩州之路 | 盗窃 | 危险程度:★★★★☆ 曲折程度:★★★★★ 说明:张团练、蒋门神等人准备在飞云浦将武松绞杀,武艺高强的武松连歼数人,最后血洗鸳鸯楼。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它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那是因为托尔斯泰的眼睛太让人吃惊了。
B.“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具有丰富的思想。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的、准确的洞察力。
D.选段最后一段,表明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就是他最大的痛苦。
【2】第③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哪几个特点而写的?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14、阅读毕淑敏的《教你生病》,完成下列小题。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我说。“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④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⑤“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⑥“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⑦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⑧“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⑨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⑩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⑪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⑫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⑬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⑭“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⑮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⑯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选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
后悔——(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作点评。
提示:可以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独句成段,强调“儿子”长大了,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 第⑥段“我”逼问“儿子”和第⑧段“喋喋不休地指教”,表现母亲是一个冷漠的人。
C. 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D. 文中的“儿子”愿意接受磨炼,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会了独自去医院看病。
【4】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你怎样理解第⑯段画线句?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曾从长辈口授的“路线图”中获得过什么益处?
15、题目:换了个角度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