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监管不利,基建安全的不力局面长期得不到扭转。
B. 同学们对新班规反应的意见,老师听了未作出任何反映。
C.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法则。
D. 权利再大的人,也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权力。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育教育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从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的习惯。
B.通过这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浪漫。
C.5月4日,我国科考队员在珠峰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D.近日,我国正式宣布了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菌子(jùn) 竹篾(miè) 藏巧露拙(lòu) 风餐露宿(lù)
B.修葺(qì) 告罄(qìng) 罄竹难书(qìng) 海市蜃楼(shèn)
C.猥琐(wěi) 马嵬(wéi) 怏怏不乐(yàng) 忧心忡忡(chōng)
D.孱头(chàn) 吞噬(shì) 忍俊不禁(jǐn) 噤若寒蝉(jìn)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对班长十分佩服,他们都认为她对工作十分尽职,也有能力胜任班长一职。(删去“几乎”)
B. 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网络付款方式的广泛运用,使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将“便捷”改为“便利”)
C. 这次复试成功,将决定她能否顺利考入这所大学。(在“成功”前加上“能否”)
D. 2017年2月,芝麻信用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出现。(删去“出现”)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 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 ,就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
③他从唐诗下手,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A.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不力 原型 目不窥园
6、下列关于语文知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句中“一丝不苟”是褒义词,“马马虎虎”是贬义词,这组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
B. 我刚才仔细地寻找了一遍,没有看见猫。(句中“我”是代词,“寻找”是动词,“一遍”是数量词,“猫”是名词。)
C.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诗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
D.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句中“美丽”“艳丽”“奇丽”“富丽”四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美丽的意思,但又有细微的差别:“美丽”概括写出了天山景物的好看,“艳”写出了山峰色彩的鲜艳明亮,“奇丽”写出了千里牧场在雪峰围绕中带给人意想不到的美,“富丽”写出了色彩的鲜艳明亮,“奇丽”写出了千里牧场在雪峰围绕中带给人的意想不到的美,“富丽”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宏伟和野花的堂皇。这几个同义词贴切地描写了不同景物的美和的特点。表意准确细致。)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1921年,在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宣言震耳欲聋,震醒了麻木的国人。
B.自信和勇气是一对姊妹,她们在根除人类恐惧思想的道路上总是携手同行,相辅相成。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监控画面中,每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8、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亮①躬耕陇亩②,好为《梁父吟》③。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④,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⑤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⑥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⑦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①亮:即诸葛亮,字孔明。②陇亩:田地。③《梁父吟》:一首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④乐毅:战国时名将,曾率领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⑤先主:指刘备。⑥屏:命人退避的意思。⑦信:通“伸”,伸张。⑧猖蹶:“失败”的意思。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志犹未已 杂然而前陈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先主器之 渤海之尾 大道之行
C.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
D.由是先主遂诣亮 遂与外人间隔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诸葛亮)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理解:“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诸葛亮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崔州平和徐庶就把他推荐给了刘备。
【乙】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翻译: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理解:“三往”“乃见”既表现刘备求贤下士的真诚,也是诸葛亮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的考验。
【3】根据选文及链接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链接材料】
高祖①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王陵:高祖的大臣。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选文用徐庶之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赏诸葛亮的才能高。链接材料中,汉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的原因,汉高祖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中汉高祖刘邦和选文中刘备的共同点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①簟:竹席。②流莺:莺。流,指鸣声婉转。
【1】关于这首诗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荫满地、梦觉流莺四幅夏日图画。
B.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但又句句透着清爽之意,读来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C.“夏”字点明节令,一开始即衬托出夏日的炎热。
D.诗歌体现了诗人在炎炎夏日悠闲旷达、虚怀若谷的心境。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10、2017年6月1日是第12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此,班级开展了以“珍爱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为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学校要召开一次宣传活动,请你拟写活动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珍爱文化遗产”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两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宝塔山浏览参观的时候,你发现一位小朋友在宝塔上乱刻乱画,你会如何劝说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① ,但余钟磬音。(常建《 》)
②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④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 》
⑤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⑥家人发箧视之, 。
⑦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 。
⑧野鸦无意绪, 。杜甫《孤雁》
12、名著阅读。
⑴选择下列人物填空。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既有像范进、严贡生这样的主要形象,也有像娄焕文、胡屠户这样的次要形象;既有像沈琼枝、_______这样的正面形象,又有像_______、范进这样的反面形象 ;既有像周进、范进这样热衷科考的形象,又有像迟衡山、_______这样不屑科考的形象。
备选人物:杜少卿 庄绍光 匡超人 牛浦郎 王冕 鲁编修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⑵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_______。选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从选文中能看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名著里的“躺平”高手
肖遥
①山本周五郎的小说《豫让》写了一个从“躺平”到“躺赢”的案例。岩太的父亲被知名剑侠刺死,因替父亲感到不值,还嘲笑剑道,他被家人赶了出去,索性当了乞丐。没想到从前鄙夷他的人都来鼓励他,给他送吃喝、送钱财,以为他在卧薪尝胆准备复仇,于是,岩太因“躺平”而暴富。本来准备携款跑路的他,想通了:既然大家都以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他就再躺十年,反正去哪儿也没有留在这里过得安逸。故事结局是杀父的剑侠暴毙,岩太没想到,自己用“躺平”熬死了对手。
②高级的“躺平”并不是混吃等死。“躺平派”鼻祖庄子说过“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但古人也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们只是提倡顺势而为,不让自己拧巴,如果风足够大,也不介意做一只“在风口上起飞的猪”。
③名著里也须有一两个“躺平派”,情节才丰富。《西游记》里有猪八戒,取经途中,他总会不失时机地享受偷懒的快乐,动不动躲在角落里睡觉。在他眼里,焦虑的唐僧、狂躁的孙悟空,都病得不轻。猪八戒心里不舒服了就把“趁早散伙”挂在嘴上。他冷眼旁观,能躺着绝不站着,准备花最少的力气,混到灵山。
④《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对人情世故、仕途经济漫不经心,如果搁在现代,她肯定对股市、房价、晋升都没兴趣,恨不得“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地“躺平”。但她对情感“卷”得厉害,吃宝钗的醋,担湘云的心,她不惜为这段感情哭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甚至连命都不要。经此一“卷”,她终于抵达谁都“卷”不过她、跟谁“卷”她都不屑的境界。她跟宝玉互相表明心迹的时候,说:“我为的是我的心。”由此可见,“卷”的最高境界其实是“躺平”——我爱你,与你无关。
⑤猪八戒的“躺平”是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林黛玉的“内卷”证明了谁也“卷”不过一个玩命的人。
⑥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用了极致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躺平”期间的心路历程,证明了只有身体上完全躺平,才能放飞精神,让思想去触摸这个世界的边边角角乃至细枝末节。在身体上比普鲁斯特躺得更平的霍金,精神飞得更高更远,触摸的是宇宙的尽头。
⑦卡尔维诺的小说《树上的男爵》中,柯希莫认为宇宙的尽头在树梢。每到迷茫和郁闷的时候,他就会爬到树的顶端,向远方眺望。厌恶在地面上“内卷”的他,干脆选择了生活在树上,此举不是为了后退,而是为了抵抗,为了“和尘世保持必要的距离”。即便老来病至奄奄一息,人们把床架到树上,让他躺下,医生爬上树给他看病,他也不愿意。当一个热气球飞过树顶,他像孩子一样一跃而起,抓住气球的绳子,被带走了。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1】依据文章第①②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高级的“躺平”。
【2】文中写道:“猪八戒的‘躺平’是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请概括这种“躺平”有何特征?
【3】依据文章第④段的内容,概括谁也“卷”不过林黛玉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文章第⑥⑦段的内容,说说“此举不是为了后退,而是为了抵抗”,这里是抵抗什么?为什么要抵抗?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年声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他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 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 这项活动名曰“踩岁” 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 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 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 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 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 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 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 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⑦在话刷《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 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 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作者肖复兴,有改动)
【1】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阅读第⑤段,说说为什么大年初一家家都要买金鱼?
【4】理解结尾句“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的含意。
【5】请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踩岁”的风俗。(不超出所给字格)
15、自然界中,有绿色、红色、白色、橙色等各种颜色,五彩缤纷。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生是绿色的,生机勃勃;有的人生是红色的,热情奔放;有的人生是白色的,纯洁无瑕;有的人生是橙色的,温暖宜人……你的人生是什么色彩呢?
请以“人生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