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2、1983年,在呼和浩特东郊的万部华严经塔的塔体内发现了元代纸钞,经鉴定为忽必烈时期中书省提举司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该文物可以佐证当时( )
A.民族交往交流
B.国家货币制度
C.区域商业发展
D.边贸市场管理
3、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观条件是( )
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B.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C.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
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4、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据此推断,这个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汉朝)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无积聚而多贫。 (唐朝)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宋朝)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
A.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
D.对外政策的调整
5、1930年,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方针案)中强调:铁路公路、水利、矿产资源及重要工业部门,特别是原料动力工业,应由“国家经营”。对现由私人经营的上述产业政府要采取措施。这说明
A.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民族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C.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
D.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6、《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
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
7、“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材料表明宋朝(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崇文抑武的政策
C.行政效率的低下
D.民族关系的紧张
8、在1978年7月国务院务虚会上,胡乔木作了题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发言,强调经济工作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按违反经济规律的长官意志办事。薛暮桥提出应当为长途贩运平反,要利用市场活跃流通。由此可知,两人
A.认为应该深化改革开放
B.主张在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调节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要求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9、“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奏折制度
B.司礼监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
10、隋朝在洛阳城外设立回洛仓作为“国家粮仓”,仓储可达300万担。唐朝时又设含嘉仓,其储粮可保证百万军队一年的口粮。隋唐国家粮仓的设置( )
A.有利于发挥国家力量维持稳定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体现了政府救济体系较为完备
D.确保了人们生活富足
11、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到1851年,英国就业女工人数大增,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技术发展进步,妇女思想解放
D.社会分工细化,妇女角色转变
12、北宋名将王韶在《平戎策》中说:“以钱粮茶彩或以羌人所嗜之物,与之贸易田土。田土既多,即招置弓箭手,入耕出战。”后来北宋经略西北基本采纳王韶的意见。这些做法( )
A.旨在发展本国商品经济
B.有利于西北边疆的稳固
C.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3、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中国古代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B.重农抑商的传统不符合经济规律
C.中国古代已经出现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矛盾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的发展
14、在山东烟台,进口的“本色花布在1866年每匹价格大约仅为二两九钱到四两白银,1867年更是降到二两五钱到三两。”这种低价的洋布在中国( )
A.适合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
B.导致了关税主权丧失
C.抢占资本市场的大量份额
D.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15、20世纪50年代,拖拉机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在各种宣传画(如下图)上,常常见到英姿飒爽的青年男女驾驶着拖拉机,奔驰在辽阔的原野上,当一个拖拉机手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梦想。这表明当时( )
A.经济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艰苦奋斗的社会新风
C.人们渴望实现农业机械化
D.土地所有制变革成效
16、对下列图画出现的共同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16世纪德国学者绘制的番茄植株和果实图 | 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 | 16世纪英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 |
A.原产古代亚欧大陆农作物的传播交流
B.丝绸之路开辟带来农作物传播与交流
C.原产非洲大陆的农作物的传播与交流
D.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农作物的外传
17、导致下面柱状图所示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欧洲一体化的推动
18、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为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地名也大有内涵。如今天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有孔村和孟村,但是全村却没有孔姓和孟姓;今西安市灞桥区有狄村、骞村等村名。出现这类现象有可能是因为( )
A.政权的并立与更迭
B.战争的延续与破坏
C.民族的迁徙与交融
D.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9、1947年10月,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我党( )
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准备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D.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20、18 世纪,西方思想家休谟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他质疑“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休谟同时颂扬“现代商业社会模式”,认为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感官、情感和欲望获得了解放,并获得了正当的价值。休谟的这些认识( )
A.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彼此之间矛盾冲突
D.助长了西方的腐朽堕落
21、某部法律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法律( )
A.推动国统区土地改革
B.颁布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助推五次“反围剿”胜利
22、下图分别为《人民画报》1953年、1954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反映了当时( )
A.展示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形象
B.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新风貌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突破
D.构建增产节约相结合的机制
23、有学者说,秦朝缺少由皇帝控制的可以有力运转的帝国官僚大结构,丞相等等只是谋士、办事员,不是主持人,皇帝实际上成为了孤独的“独夫”,于是亡国了。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皇帝独断专行尚未形成
B.丞相权力受到严重制约
C.官僚政治体制不够完善
D.社会阶级结构尚未成型
24、青浦崧泽遗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距今约5800年—5300年,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古朴可爱的陶塑家猪,据此判断该地区( )
A.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较明显
B.当时人们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
C.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D.初步改变了对自然资源的纯粹依赖
25、“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1969年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________”运动。
(2)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________的事件发生。这个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26、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_______和_______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_______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_______大经济体。
27、商业繁荣: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明清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__________和山西________。但就全社会看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____________还占据压倒优势。
28、东欧剧变
(1)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丧失了政权,____________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概况
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____________,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29、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________达到。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是在________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________是必然的
3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多极格局。
31、现代主义
(1)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发展
a.一战后:美国①_________受到空前欢迎。
b.二战后:以②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c.50年代初:③_________________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巨大。
d.60年代:美国出现《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出现④___________乐队。
32、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______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3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____国家。
34、古代美洲文明:印第安人的页献
(1)独立培育马铃薯、____、番茄和____等农作物,发展农业和贸易。
(2)在中南美洲先后创造三大文明:____文明、____文明、____文明。
35、三国至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有哪些?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的150年中,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四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摘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7、印第安文化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3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与之相伴的区域集团化。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支柱有哪些?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有哪些?
(3)当今世界正逐渐形成一个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试指出其表现。
(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存在什么关系?
39、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