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观近代不同时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以原始积累为目的,方式表现为血腥野蛮;19世纪早中期以拓宽市场为目的,方式为炮舰加商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目的,以瓜分世界为方式。形成不同时期扩张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要求
B.不同时期经济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和手段
D.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影响
2、如图所示是《群众日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新闻报道。这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D.开展解放军战略大反攻
3、1980年,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2%,1983年进一步增加到了61%。1982年8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相继发生债务危机,到1986年底,拉美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这反映了( )
A.金融开放制约了拉美经济发展
B.拉美国家规避金融风险能力较弱
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秩序混乱
D.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4、1895年纽约州通过了《面包房法案》,禁止面包房老板让雇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1905年,面包房老板洛克纳违反该法律,法院对他处以50美元的罚金。他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判定他胜诉,因为法官认定,对于自己的事务签订合同的普遍权利是由宪法第14条修正案所保护的个人自由权的一部分。这表明美国( )
A.司法实践遵循先例
B.联邦宪法是司法最高依据
C.法官作用极其有限
D.法律充分保障了劳工权力
5、1926年在莫斯科留学期间,邓小平认为,近5年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经济能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1950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扶助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鼓励私人生产的积极性。”邓小平观点中的两个经济政策( )
A.前后相互矛盾
B.内容上基本一致
C.启发未来改革
D.适用于每个国家
6、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7、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农民赋役负担繁重
B.冗官冗费问题突出
C.重视种植经济作物
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8、在西周遗址的考古中出土了江苏仪征破山口古墓的青铜雕、湖北红安县的双孔青铜镰、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的青铜臿。据此推断,西周( )
A.以家庭为单位劳作发达
B.青铜器具用于农业生产
C.冶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铁犁牛耕技术广泛使用
9、下面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明代王廷相评价这一著作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对这一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出当时社会重商抑农的思想
B.印证了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
C.成书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
D.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0、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厦门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时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当地的土纱已逐渐退出市场。这说明( )
A.厦门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确立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顽强抵制洋货的输入
C.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厦门与世界市场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
11、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
成立时间 | 名称 |
194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945 | 世界银行 |
1947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1960 | 国际开发协会 |
1961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A.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
B.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
C.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
D.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
12、西汉武帝设置州刺史,刺史为监察官吏,品秩较低,其中业绩卓著者,有机会升为郡守。东汉灵帝时期,改州刺史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 州牧多由地方豪族出任,且掌管一州军政大权。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地方机构日益重叠
B.行政中枢权力的转移
C.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D.监察职权的逐步扩大
1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东汉
D.西汉
14、201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澳门地区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两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表明( )
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
C.九二共识带动经济交流
D.两岸“三通”后交往交流不断深化
15、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6、1861年,恭亲王奕䜣上书清朝皇帝,正式聘请英国人赫德接手清朝海关事务。赫德把持海关大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使清朝海关税收由500万两上升到13400万两。由此可知,近代中国海关税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幅提高海关税率
B.晚清政府推行新政
C.实行统一国境关税
D.引入西方管理理念
17、如图是当今10大科技典型案例。这表明( )
A.科技主宰人类
B.娱乐方式变化
C.科技改变生活
D.人类交往扩大
18、对如图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西方列强开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 ②西班牙是非洲的最大宗主国
③英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区域大致相当 ④整个非洲几乎被全部侵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A.建立现代民主法治国家
B.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D.及时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
20、独立以后的拉丁美洲,矿业生产和出口仍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制造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直到19世纪末,拉丁美洲还没有一个国家出现现代工厂。这反映出
A.门罗主义推动拉美国家进步
B.拉美人民面临民主革命任务
C.拉美国家资本主义尚未起步
D.殖民体制残余制约拉美发展
21、货币、信贷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以下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
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③"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④“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 ……,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2、秦至汉初,“丞相旧位在长安时,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王者待之以殊礼”。然汉昭帝时,“政事壹决于光(霍光,大司马、大将军)”;成帝时,正式置三公官,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秦汉时期丞相职权的变化
A.保证了政府决策正确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完善中枢机制
D.强化了中央集权
23、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
图一 (南宋)马远《踏歌图》 图二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体影像
B.运用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C.侧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D.注重光线与色彩的明度差
24、如图为一种古代文字中“吃”“大麦”的书写形式,与这种文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曾在古代西亚地区流行 ②主要以莎草纸为书写材料
③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④儒略历使用该种文字记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26、留美风波与近代中国
1872年,清政府派首批留学生赴美学习,并在美设留学事务所。1881年,事务所被撤销,百二十名留学生凄然返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曾国藩、李鸿章《奏选派幼童附美肄业办理章程折》(1871年)
材料二:据(某赴美公使)奏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
——奕《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三:(时任耶鲁大学校长朴德手笔)总理衙门鉴:“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
——容闳《西学东渐记》
问题
(1)留美风波发生期间,中国正在进行① ,急需新式人才。美国则刚经过60年代的②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在70年代进入③ 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2)材料一中选派学生赴美留学的目的是 ;材料二中要求撤回留美学生的原因是 ;材料三相较于材料二,其看法有何不同 。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赴美留学被终止原因的看法?
2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____________。总统由参议院和___________联席会议选出。
28、近日发现欧洲中世纪领地契约部分残片,根据内容推断西欧形成了________,此契约的订立者是________和爱德华四世公爵。
29、________年9月21日,中国人民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30、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1、发展
(1)背景:_____________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内容:1832年,__________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__________经济迅速发展。
32、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33、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为大宗。
34、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
(1)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____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_,西学传播渠道大大增加。
②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____在北京设立。
③清政府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
④1868年,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
(2)影响
①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____的展开。
②1915年,____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③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____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④____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5、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6、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3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指出儒、墨、道三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3)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4)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道家学派继承人是谁?其学说最突出的是什么?
(5)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政府的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请说出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9、宋元至明清时期法律是如何发展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