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一战略的转变( )
A.表明我国着力改变国际旧秩序
B.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D.深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2、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
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3、汉武帝设置刺史制度,刺史俸禄六百石,主要监察俸禄两千石的地方官,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俸禄由六百石提升至两千石,位列九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刺史制度发生异变
B.刺史监察的权力扩大
C.刺史制度不断完善
D.刺史监察的范围扩大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室种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列属于温室种植优点的是( )
蔬菜温室大棚
A.冬季透光保温,夏季遮阳降温
B.与露地种植相比,温室种植在质量上缺乏优势
C.种植的蔬果种类相对单一
D.投入成本几乎为零
5、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的目的是“唯在得人”,“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以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能。英国在19世纪中叶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目的是“要得到第一流的人选”,建立起一个有效能的文官班子。这说明中英文官制度都
A.严重阻碍了新技术人才的成长
B.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
C.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
D.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6、为控制中东石油,排挤英国在中东的传统势力,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不惜运用金融权力,迫使英国从埃及退兵,并使其最终丧失了对中东的控制权。据此可知( )
A.石油是引发中东冲突的根源
B.美英之争取代美苏全面对抗
C.美英之争引发中东石油危机
D.金融工具服务美国对外战略
7、如表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地农户(占全部农村人口45%)的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成分 | 占有亩数 | 占人口百分比(%) | 占地百分比(% ) | |
有地人口 | 农村人口 | |||
(一)贫农 | 1 ~10 | 44 | 19.8 | 6 |
(二)中农 | 10~30 | 24 | 10.8 | 13 |
(三)富农 | 30 ~50 | 18 | 8.1 | 19 |
(四)中小地主 | 50~100 | 9 | 4.05 | 19 |
(五)大地主 | 100以上 | 5 | 2.25 | 43 |
A.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
B.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性减弱
C.拥有土地者成为国民革命对象
D.国民大革命导致土地集中较严重
8、如图为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画《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该作品反映了( )
A.城乡卫生条件的根本改善
B.社会成员健康意识的提高
C.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得以缓解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9、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此诏令旨在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
10、1948年11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重大战役,历时64天,基本解放了包括张家口、北平等城市在内的华北全境。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
12、隋唐以来,促成普遍持久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耕犁也有所革新,除制造全铁的犁铧外,还创造了犁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A.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B.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体系完备
D.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14、拜占庭文明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下列符合拜占庭法律体系的表述是( )
A.促使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使罗马法内容更为复杂且使用不便
C.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维护了罗马共和国的有效统治
15、毛泽东在一次电讯中讲道:“(边区政务会代表)不但没有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连中农、独立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也没有提到……像冀鲁豫解放区这样大范围的政权机关不应只是代表农民的,它是应当代表一切劳动群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共的策略是( )
A.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大革命
B.动员全民族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C.团结一切力量解放全中国
D.联合各民主阶级实现和平建国
16、秦朝时期,官营匠局被要求每年检查、校准他们的重量、尺寸单位及平衡器,所有既定的工具被要求有一样的长度和宽度。匠周或者店铺,以及负责的官员都把标志镌刻或者附加在器具底部,作为他们遵守统一规范的保证。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一举措旨在( )
A.整顿社会风俗
B.统一制作规范
C.推动商业发展
D.提高行政效率
17、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把什么东西都统统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当时党中央( )
A.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作用
B.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反思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D.摸清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18、秦王朝以军人为吏,必然使各级行政机构都容易形成集权专制的特点,使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都具有军事化的形制,又使统一后不久即应结束的军事管制阶段在实际上无限延长,终于酿成暴政。由此可见( )
A.秦朝灭亡的根源在暴政
B.秦朝暴政根源于军功爵制
C.军人为吏一定导致暴政
D.国家治理政策需适时调整
19、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 )
A.国民经济恢复有序展开
B.新中国工业化成就显著
C.新中国开启了“一五”建设
D.西方阵营对华封锁失败
20、从14世纪末开始,葡萄牙的探险发现船队不断沿着西非海岸线向南航行。每到一地,葡萄牙船队就会向当地人搜集那里的情报尤其是航海路线,也会不断与当地进行商贸活动,将满载西非黄金和奴隶的船只运回葡萄牙。这些做法( )
A.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标志着欧洲价格革命在局部地区爆发
C.使东方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D.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条件
21、《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
少数民族首领 | 记述内容 |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 | “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 | “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 | “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 | “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
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
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22、明清时期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是,较后开发、交通不便的西南山区及其延展地带,发展出了共通的西南官话;而开发较早、交通便捷的东南地区,却并未形成广泛共通的方言。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整合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移民流入数量
D.自然条件制约
23、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
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缫丝技术
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24、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地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丝绸之路线路图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元朝交通路线图
A.海上交通的繁盛
B.中外交流的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丝织技术的进步
25、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背景: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2)代表:法国人圣西门、____和英国人欧文。
(3)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____的理想社会。
(4)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____”。
26、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外部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攻势
③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________的领导地位。
(2)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3)影响:
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________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________不可逆转。
27、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
28、表现
(1)表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⑭_________、⑮___________。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29、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世界三大宗教 | 佛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产生时间 |
|
|
|
产生地点 |
|
|
|
创始人 |
|
|
|
经典 |
|
|
|
30、古代中国教育____与____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31、知识点
国家 | 表现 | |
美国 |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形成了以_______的美国移民文化。______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_______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者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 |
新 加 坡 | 经济交流 | 新加坡是具有_______的城市国家。19世纪以来,_________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______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_________,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
人口构成 | 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___________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______;还有近10%的___________。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 |
语言结构 | __________均为官方语言。 | |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 各民族尊重彼此的________,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
32、1978.5《光明日报》发表________一文,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________理论。
33、(1)背景:________日趋剧烈。
(2)目的:________。
(3)代表:________。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________,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________;“废井田,开阡陌”;实行________;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________。
③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④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________奠定了基础。
34、古代文明的扩展:
(1)西亚文明从_____________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_____________,把势力伸展到____________;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2)古希腊人以_____________扩大影响。
35、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领土矛盾,但最终仍然走到了一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6、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2)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中心环节。
(3)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37、北宋时期门第观念减弱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38、西方古代的城市
(1)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有哪些?
(2)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城镇?
39、内战爆发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