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考古发掘,位于陕西西安的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相差无几;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墓葬有大小墓之分,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两处遗址的差别体现了不同时期( )
A.青铜文明的发展程度
B.国家政治制度的状况
C.礼乐文化的区域分布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对比17世纪与19世纪中期欧洲男装的变化,这主要源于( )
A.科技进步
B.思想解放
C.工业革命
D.流行风尚
3、子口税是近代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进口洋货运销内地和出口土货运销海外,除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即可畅行中国,不另缴税。据如图可知( )
A.通商口岸之间的子口税贸易额最高
B.汉口与长江下游地区不存在商贸活动
C.汉口的子口税征收以进口贸易为主
D.子口税贸易分布受到交通条件的影响
4、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龙山文化朱封大墓内,发现有各种精美陶器、骨器、玉器等随葬品的单人木椁墓。 | 龙山文化已经出现私有财产 |
B | 《尚书梓材》:“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商朝时期原始民主传统形成 |
C |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 春秋时期流行华夏认同观念 |
D | 《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战国时期赋役加重趋势明显 |
A.A
B.B
C.C
D.D
5、观察下图《辛亥革命形势图》,据此可知( )
A.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
B.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
C.袁世凯抢走革命果实
D.革命的重心在南方地区
6、它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简洁语言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它是( )
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7、下图显示了1945~1971年美国和其他各国持有的黄金和美元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说明( )
A.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C.西欧国家与美国竞争激烈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了混乱
8、1957年,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
B.指出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C.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迅速发展
D.蕴含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9、“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史料最有可能出自( )
A.《史记》
B.《唐律疏议》
C.《元史·地理志》
D.《大明会典》
10、自明朝中期起,社会的变化与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倾向( )
A.政治上“无为”,崇尚“清淡”
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C.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
1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地主、资本家及一切剥削人的人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决议,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这一变化( )
A.适应了民族民主革命需要
B.扩大了苏维埃政权基础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转变了对资本家的认识
12、清中期以后,各州县官府制定户口循环册,该册分为循、环二册,官府将环册发给各地保、甲长,由其即时记录辖区户口变化。保、甲长每一季结束时把环册交到官府,领取循局继续记录。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加强
B.国家赋税征收得到保证
C.政府注重基层治理的时效性
D.保甲制度取代宗族体制
13、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现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将科学技术视为重要生产力
C.以科学技术服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国家中心工作
14、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世界观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人们普遍觉得周围环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灵,如谷神、牛神等,并且所有神灵都是永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食物生产者减少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人口的快速增长
D.天文历法的缺乏
15、据史书记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以上现象出现在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16、20世纪初,以德国杜里舒(1867—1941)、法国柏格森(1859—1941)等为代表的哲学家,从生物科学实践立场,反对唯物主义所提倡的理性,进而提倡用意志、情感充实理性的作用。这一思想在当时流传甚广。这表明( )
A.理性主义遭到全面批判
B.战乱与危机引发人文反思
C.自然科学出现理论创新
D.唯心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
17、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具实绩申闻,以行黜陟”。这表明明初( )
A.行政机构效率高
B.官员考核体系完善
C.考核部门权力大
D.官员考察赏罚分明
18、乾隆三十七年(1772),俄国枢密院行文清政府,要求将土尔扈特部交还俄方,甚至以兵戎相威胁。乾隆帝大怒明确回复:“土尔扈特渥巴锡等,与尔别一部落,原非属人,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视尔之自取而已”,“如尔等不从我言,必与尔等交战”。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造成下图现象发生原因的是( )
A.清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强烈民族意识的驱使
C.准噶尔部叛乱的平定
D.清朝国力强盛的吸引
19、194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自己动手,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3月25日又进一步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作了三项补充规定。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 )
A.表明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
B.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推动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20、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出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下表可用来研究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献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4 | 9 |
寿命(岁) | 27 | 2 | 31 | 30 | 3 | 9 | 36 | 34 | 14 | 54 |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光武中兴”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1、有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研究后认为它“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鲜经验。”这一学者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22、晚清主要采用考试选官制度,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文、礼仪、地理、科学、经典和历史等,全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修养,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这说明,晚清的考试选官制度( )
A.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
B.缓解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D.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23、2021年2月,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在上海杀青。这部电影主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4、1947年5月山西阳泉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起第一个城市政权,阳泉市委市政府在重建城市秩序、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巩固这一成果,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
A.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取得重大进展
B.旨在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C.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基础
D.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重要成果
25、“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26、北平和平谈判
(1)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________的力量已全线崩溃。迫于内外压力,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2)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27、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唐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________。
(2)唐朝
①________制:在继承前代租调制的基础上,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________,称为“庸”。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不过,受田不足是较普遍的
②________: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________制破坏。________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________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________、________两次征收
28、海外贸易: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29、提出“八字”方针
(1)时间:________年冬。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4)成效: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30、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1、艺术
(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_______,不拘法度。
(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________和笔墨情趣。
32、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_____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_____了本国的封建势力,_____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33、外交成就:
①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迎来建交新的高潮;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③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建交
34、均田制的土地性质是__________。
35、文艺复兴何时从哪国兴起?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文化条件是什么?
36、古代社会为何要实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37、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3)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4)清朝前期,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清朝晚期,专制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请分别指出与这两个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以上两表,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9、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