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朝政府规定:“发卖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清代《大清律例》,规定“凡售以变质禽畜之肉,致人或亡或残者,施以重刑,不以宽饶”。这些规定主要旨在保障(     

    A.市场稳定

    B.食物供给

    C.食品安全

    D.商人权益

  • 2、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谈及帝国主义对中国承认问题时表示,“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就不给它们“在中国以合法地位”。他相信根据这种逻辑思考外交,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解放,才能说中国人站起来了。符合这一逻辑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 3、英国《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如下: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材料表明英国

    A.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得到约束

    B.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得以确立

    D.责任内阁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

  • 4、唐代,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以及由大运河和南方水系构成的水路交通网四通八达;与此同时,唐代的驿站制度健全,陆驿有车马,水驿有舟船,这为公私行旅和商贸往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这(     

    A.导致百姓赋役负担大大加重

    B.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C.使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D.巩固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 5、下图为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聚落(       

    A.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B.是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C.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

    D.提供了较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 6、下表是史书中关于秦国君主的部分记载。据此可推知(     

    秦国君主

    记载

    秦穆公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孝公

    提出要“成帝王之业”

    秦惠文王

    张仪劝惠文王“以成伯王之名”

    秦武王

    “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

    A.秦国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

    B.秦国历代君主尚贤尊王

    C.秦统一天下具有历史基础

    D.秦国战略中心向西转移

  • 7、《孟子·滕文公上》有文字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据材料可知,与材料描写的制度相符合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D.内外服制度

  • 8、有文章提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由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此文提到的这一现象存在于(     

    A.1956~1978年

    B.1953~1956年

    C.1949~1956年

    D.1949~1954年

  • 9、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 10、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 1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主张“明法审令……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反映了当时(     

    A.军功爵禄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大势所趋

    D.法律严苛阻碍社会发展

  • 12、《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由此可见,汉赋兴旺的土壤主要是(     

    A.汉王朝发展到较为繁盛的历史时期

    B.两汉时期科技成就和文学成就发达

    C.两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D.汉武帝积极开拓边疆控制了南方

  • 13、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开启了商业化团队观光的时代。10年后,库克推出了首个欧洲大陆游套餐,这趟旅行从英国出发,途经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和法兰克福,再经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最终到达巴黎,参观世博会。库克在1872年还推出了历时222天,全程4万公里的环球旅行团。旅游方式的变革得益于(     

    A.中间阶层发展趋于稳定

    B.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C.人们生活方式出现变革

    D.垄断组织产生发展

  • 14、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粮食税、工资制等措施受到许多工人、农民的欢迎,但在当年的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有代表公然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资产阶级邪恶”,是向资产阶级倒退,要求废除它。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未得到广泛支持

    B.违背马克思主义

    C.在党内存在分歧

    D.破坏了市场经济

  • 15、据统计,《元曲选外编》出现的162种元杂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以汉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形式出现,如女真语阿马(父亲)、阿者(母亲),契丹语曳刺(军士或衙役),蒙古语巴都儿(英雄),等等。 由此可知,元杂剧(     

    A.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B.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C.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

    D.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 16、《汉书》记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这一记载说明,汉代(     

    A.与西域联系遭到破坏

    B.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

    C.对匈奴推行保守策略

    D.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 17、直到12世纪前后,欧洲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材料旨在说明(     

    A.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B.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C.思想解放促进儿童地位提高

    D.儿童权利日益得到重视

  • 18、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记述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 19、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秦代的一项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分封制的推行

    B.郡县制的形成

    C.秦朝面临危机

    D.科举制的兴起

  • 20、白居易有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

    B.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

    C.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

    D.两税法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21、1800—1914年间,游牧群体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50%下降为25%;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由10%增长至25%;定居农民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反映出伊朗(     

    A.近代化取得了进展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传统经济实现转型

    D.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22、二战结束后,英国慈善家和社会改革家提出的关于建立惠及大众的免费医疗体制的呼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于1948年通过了“全民健康服务法案”。该法案的基本原则是:为所需者提供免费医疗。只要是英国居民或是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外籍人士,在生病后都由政府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下列哪项是英国医疗卫生改革带来的影响(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D.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

  • 23、1924年,孙中山吸收民国以来的经验,提出三阶段的“革命方略”,将第二阶段由“约法时期”改为“训政时期”。当向革命党人解释“训政”的原因时,孙中山直言中国四万万人民尚不具备“宪政”条件。据此可知,这一改动的重要目的是(     

    A.完善政党政治

    B.巩固国民党的统治

    C.唤起民众觉醒

    D.宣传三民主义思想

  • 24、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里的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     

    A.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

    B.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

    C.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D.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________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 26、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____逐渐解体

    (2)____的刺激

    (3)____的诱导

  • 27、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_________”。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_________

  • 28、当今世界,有人认为存在新冷战。那么,新旧冷战的基本共同特征是

    A.美国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欧洲成为争夺的前哨阵地

    C.美国交替采用对抗和缓和政策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 29、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贸易中心转移

    (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____

    (2)表现

    ①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____   ②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____,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A.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B.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的____航线。

    C.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____的枢纽。

  • 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 31、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古代日本文化

    类型

    内容

    特征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____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武士

    表现12世纪以,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____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

    诗歌集《____》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建筑

    ____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绘画

    大和绘和____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 32、晚清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废除: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有哪些?晚清之时科举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概况

    (1)原因:________的不断传播,________运动的开展。

    (2)变化:1898年,加设________特科;在________等的建议下,废________,改试________,后未能实行。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年,清政府实行________,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________,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________

    (3)废除概况:1905年,光绪帝诏准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奏请,下诏废除________制,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________________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丞相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________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 33、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______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______、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以荣宗敬、______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______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 34、资本主义________的变化;(在l9世纪________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________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36、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 37、军机处谁设立的?特点?职权?

  • 38、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

     

  • 39、工厂制度引进中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