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截然不____ 万不得____ 悬灯____彩 万____更新
元宵节到了,处处__________,那光景与铺户都上着板子的初一真是__________。
2、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
3、解释下列词语。
病: 槁: 芒芒然:
予: 闵:
4、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 这是宋代诗人 写的《 》。
(2)“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唐代诗人 写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查字典,填空。
(1)“裁”是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组词:______、______。
(2)“赢”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
(3)“牢”是_____结构的字,音序是_____,部首是______。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养牲畜的圈;②监狱;③牢固,经久。在“亡羊补牢”中应选第_____种解释;在“牢记”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6、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________。 “薇”指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行走háng( )xíng( )
载重zǎi( ) zài( )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箬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cān chān)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__特别是男孩子们__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___风筝__空竹__口琴等__和年画__
②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gēng gèng)新的气象。
【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掺(cān chān)和 更(gēng gèng)新
【2】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__特别是男孩子们__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____风筝__空竹__口琴等__和年画__
【3】选段部分详写的是___________(孩子们/大人们)过年的准备,准备工作主要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词语充满“________”(老舍语言的特点),显得___________,体现了本文语言浓浓的地域特色。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晨,我到洗手间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里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嘀嗒,嘀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能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汇成了满满一盆水。
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学习很努力,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去看书。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理解。我想:如果我们能有小水滴的精神,我们的知识一定会更加丰富。
【1】把第一自然段中“一下子明白了”换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文中“今天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
【4】小水滴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题目: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⑨“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⑩“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⑪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⑫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⑬“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⑭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⑮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⑯“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⑰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⑱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⑲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嘴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⑳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㉑“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㉒“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㉓父亲瞅了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㉔“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㉕“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㉖“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㉗“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㉘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㉙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㉚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㉛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㉜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㉝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
A.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B.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被捕前
C.被审时、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
D.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
【2】读文中对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描写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 )
A.强化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突出了对事件记忆的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
B.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遇害的日子
C.在叙述过程中,抓住父亲的言行,突出父亲的英雄形象
D.提出问题,让读者产生带着问题继续往下读的欲望
【4】⑧-⑱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作者在写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时,父亲给作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诗篇。请简单写出一个除了上文李大钊外,自己了解的先烈的革命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几声(jiān ruì)的枪声和一阵分乱的喊叫声后,(cán bào)的便衣从外面一拥而入,闯了进来。他们像一群(mó guǐ)似的包围了我们,母亲、妹妹和我被关进了拘留所。十几天后,我们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那一面后,等来的是父亲被(zhí xíng)绞刑的消息。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jiān ruì cán bào mó guǐ zhí xí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似的sì 便衣biàn
B.似的shì 便衣pián
C.似的sì 便衣pián
D.似的shì 便衣biàn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庭
B.绞刑
C.拘留
D.分乱
【4】与“一拥而入”一词中“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呼后拥
B.拥兵百万
C.蜂拥而至
D.拥军优属
【5】下面是“被”字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
A.撇
B.横钩
C.竖
D.点
【6】本文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结合课文表达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统领全文。
B.本文是按照“被害后一被捕前一被捕时一被审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C.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D.本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限追思之情。
13、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①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③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④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⑤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划“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______ 、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自然段中划“_____”的句子。句子中“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的“以上”、“只有720立方米”的“只有”,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完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想对保护水资源提出怎样的建议?(至少两条,且有针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他下令,以最快速度对准吉野号前进。霎时,致远号似一条发怒的火龙,直向敌舰冲去。吉野号上的日本兵被中国官兵的行动惊呆了,有的士兵吓得狂叫着跳水逃命。
【1】“最快的速度”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点字衬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今晚加班,回家会晚一点儿,你先睡觉。”(改成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应该有过感动的时候吧,回忆一次让你深受感动的经历,想自己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