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一写
香喷喷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又高又绿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蹦蹦跳跳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语言,你会使用吗?
看着寒冬里的大雪,你会想到谚语:________。当你夸奖他人时,可用歇后语:________。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用惯用语说是________。比喻给某人提供方便,用惯用语说是________。
3、补全下列成语
前赴(_______) 神态(_______) (_______)不已 (_______)流金
悠然(_______) 冰天(_______) (_______)不已 (_______)不息
自强(_______) 浮想(_______) (_______)不语 (_______)一毛
无坚(_______) 黯然(_______) (_______)似箭 (_______)画脚
充耳(_______) 忠言(_______) (_______)成功 (_______)价廉
4、课文内容我熟悉
(1)《匆匆》本文作者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__________的特点,再写_________的无奈。最后发出“ ________”的感叹。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为战国时期_______撰写
5、课文回顾
①《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________,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古诗词,要注意联系,如学到“兴尽晚回舟,________。”我想到描写荷花的诗,如________(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学到“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可以再想想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
②《古今贤文》(真理篇)
近水识鱼性,________。 兼听则明,________。
多看事实,________。 满招损,________。
知过必改,________。 从善如流,________。
选择一句,写下你的理解:________。
③什么是合作?________,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接着补充仿写)你是________,就要________,共同________;你是________,就要________,共同________。
④“三”字成语知多少。
________两天晒网。 ________顶个诸葛亮。
一问________。 ________一将难求。
6、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
②少壮: 。
③朝露: 。
④阳春: 。 布: 。 德泽: 。
⑤焜黄: 。
⑥徒:白白地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7、快乐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并称“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 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 _________来了,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 相 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对 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馆。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衰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ào),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也是(粗野 粗鄙)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纸短情长 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迟 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本文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照_____顺写的,全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但是为什么“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部分,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语段中 一词写出天游峰山路的细、窄, 一词写出了它的高峻, 写出了它的险。
3.“好不得意”的意思是 。作者“好不得意”的原因是 。
4.语段中的最后一句中“终于”的意思是什么?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11、阅读短文。
星孩的芒果湖(节选)
马嘉恺
这哪是什么夜空,这简直就是一支谱写在夜空中的狂想曲——如果眼睛没有出什么问题的话,那的确是许许多多的墨水瓶。是的,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墨水瓶正飘浮在奇幻的夜空中,瓶子里流动着泛着荧光的彩色墨水(如果那真是墨水的话)。一些瓶子在夜空中慢悠悠地翻转着,于是那些奇妙的墨水随之倾泻而出,絮状的色带犹如一剂又一剂沉入池底的颜料,迅速渲染开来,将夜空幻化成了一幅星空彩绘。如果由梵高先生来充当临时造物主,世界恐怕就是这样的。
深蓝色的背景上轻轻托浮着丝丝缕缕的微光,像是有无数被染了色的彩色星星在夜空中旋转、游移、飘荡着……宇宙像是被悄悄剖开的壮美全息图,又像是遥不可及的弧形拱顶,它横跨在整个芒果湖上空,宛如隔着一层流动帷幕的印象图景。
此时,那遥远的苍穹虽然显得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可实际上它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光,因为那上面除了一只巨大的月亮之外,没有一颗真正的星星。只是那些寂寞的小墨水瓶们流淌出来的色泽,不断在夜的背景上划出一道道微笑的弧度。
小驰看得入了迷。当他抬头仰望夜空的时候,灵魂仿佛也被拖曳到了空中, 不觉心醉神迷,像是坠入了并不存在的童话世界。
(选自《星孩的芒果湖》接力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醉神迷:_____________
流光溢彩:_____________
【2】那遥远的苍穹中都有( )(多选)。
A.月亮
B.星星
C.狂想曲
D.墨水瓶
【3】选一个你能想到的最恰当的词来描绘文中的场景就是_____。
【4】文末说小驰的“灵魂仿佛也被拖曳到了空中”,你是怎么理解这种感受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的手法,发挥想象力,请补充该场景中月亮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这种冰屋,是用大小冰砖垒成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
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
里。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用“先……再……然后……”说句子。
,先 ;再 ;然后 。
13、阅读。
时间都去哪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奏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大多的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材料链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了》歌词
【1】对比【材料链接】和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材料链接】用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用_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请你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用比较简洁的话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直观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歌曲引出说明对象,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兴趣。
B.本文围绕着“时间去哪儿了”这一说明对象,说明了年龄增加时间“变快”的原因。
C.年龄增加时间“变快”,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D.年龄增加时间“变快”,只是因为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再其人生中所占比重越小,人们对单位时间的感知能力越强。
14、阅读理解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中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这篇文章的作者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一句有两个排比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2)第二句是反问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3)第三句中,作者扪心自省 。
【3】写出时间名言警句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不知上了多少节课。这些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它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它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它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请选择小学六年里你最喜欢的一节课,把它写下来,并写出你喜欢这节课的原因。不少于450字。